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15 10:26:05

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模式

摘 要 通过对山东省鱼台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状况的调查,论述了李桥排灌协会的成立及运行管理,取得的成效,并对存在的管理和人员调配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此项目在管理和措施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排灌协会;运行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00-00

1 基本情况

鱼台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岸,处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的下游,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呈西南高东北低。全县平均地面高程35.00m,属典型的滨湖洼地,渍涝灾害明显。经过多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从防洪除涝着手,疏挖河道,加固堤防,兴修排灌站及田间沟渠。目前已形成了河流纵横,沟渠成网,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在一般年份,可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局面。

随着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现有的灌排条件和传统灌排方式已不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制度滞后,造成水利工程运行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如何建立新的更加合理的灌排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灌区效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都要求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因此我们不能再沿袭计划体制下简单追求数量膨胀的农业灌溉模式,只能走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的道路。2003年鱼台县开始进行了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为农业、农民服务为目的,对水利管理及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成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水利服务中心,2010年借助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成立了以排灌站为枢纽以灌区为单元的灌溉协会。

2李桥排灌协会设立条件

山东省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在鱼台县建立农民排灌协会示范区后,清河镇政府积极响应,考虑到李桥群众基础较好,思想觉悟高,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完善,水费征收容易,村委班子相对稳定,所有农户都能自愿加入,才能确保协会成立后,不会成为空架子,故选定李桥灌区作为排灌协会示范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灌区农民排涝协会。李桥灌区涉及六个行政村,1209户,人口4990人,耕地面积6300亩(其中旱田900亩,水田5000亩,菜地及其它400亩)。灌区灌溉面积5000亩,排涝面积9000亩。该灌区现有排灌站一座,位于老万福河右岸11+920处,始建于1965年,2011年拆除重建,装机20ZLB-70泵4台套,配套功率320kW;灌区内有干渠2条,长5.71km,支渠17条,长15.49km,排水干沟2条,长7.33km,支沟33条,长33.6km;田间配套建筑物70座,其中生产桥涵28座,分水闸17座,穿渠路涵洞10座,分水斗门205个。

李桥排灌协会服务的宗旨是有效地进行水利工程维护工作,使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工程的运行维护中来,逐步形成灌区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6年~2008年开始筹备,2009年~2011年试运行,2011年10月协会成立,成立一年来协会工作进展顺利,灌区内群众也比较满意,对农民的服务更加全面,对设施的投入进一步量化、细化,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水利运营的新模式,促进了灌区农业排灌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建设按照协会“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施、有办公人员、有管理制度、有管理范围、有收费依据”的六有标准进行设置。

3 李桥排灌协会运行与管理

李桥排灌区田间工程泵站设备维护费用,由村提出就工程现状需要进行的维修项目内容并提交议事会,然后由协会报镇水利站审核,拨付资金,完成维修项目。是协会开展的自我工程维护,充分体现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合作精神,当年完成,当年受益。

李桥排灌协会就灌区年运行费用进行了民主讨论,首先由协会负责人就上一年运行开支情况作系统介绍,并就下一年运行所需费用进行概算,取得协会议事会的批准。协会通过详细的排(灌)日期,财务支出,群众一目了然,交钱顺心,交后放心。

协会的经费来源就是水费,经协会理事会研究确定,目前水费收缴数额暂时按县物价局核定的50元/亩,在搞好工程维修、设备更新的同时,收费逐年降低,最大程度的让利群众。节余的资金作为协会发展基金。适当发展副业项目的收入,以副业补主业、以主业促副业,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存在问题

1)协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在大环境影响下,副业项目经营比较困难,所有维护项目开支都压在水费上,如遇工程维护费用过高或排灌电费超支过大,会造成协会运行困难,必须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

2)所聘人员工资标准较低,不如外出打工,影响职工情绪,造成管理队伍不稳定;

3)协会会员全部从农户中产生,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相对贫乏,无法脱离业务部门的指导,需经常进行职工培训,才能促进协会的发展。

5取得成效

实践证明,建立在自愿参与、民主管理、互助合作基础上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能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解决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密切供水双方的关系,改善田间工程管理和维护状况,提高水费收取率,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建立农村水利高效运行管理新机制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水管单位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5.1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自主、自立意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下的协会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灌区内的所有灌水设施都属协会所有,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广大用水户真正认识到这是所有协会会员的事,是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能积极自愿参与。

5.2改善了工程的使用率

协会成立后,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给农民协会,工程的完好程度与所有会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农民都能自觉地把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养护当作自己的事,对工程的损坏及时汇报和维修,从而降低了工程的维护费用并提高了使用效益。

5.3明显改善了灌溉服务质量

农民协会严格执行协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用水管理,按农户需求调度水量,确保了协会内的农田适时适量得到灌溉,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得到了农民用水户的信赖和赞誉。灌水周期由7天缩短为4天左右。

6 几点建议

一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治的关系。一方面,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与乡镇、供水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协会组建和运行必须靠农民参与,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否则,协会缺乏群众基础,势必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运行。另一方面,协会只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才能持续的发展。在协会的组织管理、水费收取形式、灌溉工程管理权限等方面都要制定有利于协会正常开展工作的政策措施,而且要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使协会稳定、良性地发展。

二要处理好协会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农民排涝协会组织的挂牌成立只是项目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内容上形成一套良性运行机制,使协会实现预期效益,得到持续发展,这才是协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农民是协会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协会是为农民自己服务的组织。由于农民的民主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宣传培训,真正使用水户树立水是商品、灌溉用水计量交费的意识,能够树立灌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如果农民不能接纳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协会就不能成立,即使勉强成立,也是一个“空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通过项目的实施要使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有较大的提高,为协会的长期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要处理好协会内部机构建设和外部配套工程的关系。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是保证协会具备生存条件的物质基础。设施不配套,渠道老化严重,政府无力承担,协会更无力承受,协会也就没有成长和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后劲。因此组建协会,一定要结合田间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世行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水利项目,完善协会范围内的水利基础设施,为协会的组建和运行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

四要政策支持

1)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协会的组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政府的职责;

2)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向政府提出推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加强与发展改革、价格、财政、民政、农业和政策研究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配合,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落实灌排协会的运行管理及工程的运行维护经费来源,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基层群管组织体制改革工作。

结论:

虽然李桥农民排灌协会在探索新的治水思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形势及农业和农民服务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鱼台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袁长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和运行管理期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

[2]孔德烂,黄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2.

[3]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水闸设计实例,1984.

上一篇:探析虚拟环境下民用飞机维修性评估和验证技术 下一篇:地质类实验室转型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