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如春风,日日沐我心

时间:2022-09-15 10:18:18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不在于楼宇之高,而在于大师也。”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在我学习的生涯中有幸遇到了我的恩师――张晓华教授。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征程。张老师既是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又是吉林省国家安全咨询专家。她还担当骨干教师的培训,并多次摘得学术桂冠。张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地教授着知识,挥洒着爱,播种着希望,让我们的羽翼丰满、展翅高飞!

一、初次见面,和煦如风

2011年,我怀揣着对高等学府的憧憬和对学术的向往来到了东北师大。没有让我失望,学校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浓厚。更加幸运的是,我结识了人生中的良师。

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后,我的专业排名第一。但是我还是细心准备复试,并暗自对老师们的文章进行研读。其中张老师独到的学术见解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她研究的方向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但很多文章却与当今的社会现状紧密联系,其深刻问题性和现实性让我耳目一新。张老师对历史的现实研究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怀揣着几分紧张联系老师,她同意了和我见面。可是我心里仍提心吊胆,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是温文尔雅还是不苟言笑,会喜欢我吗?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惶恐不安的心情我去见了张老师。

在办公室,第一次看到了老师。她知性的面孔和温暖的微笑顿时让如沐春风。老师的亲切让我如释重负,老师的话更让我感到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默契。我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师研究的是中世纪史,但为什么很多课题却是当今的宗教问题呢?”老师的话句句说到了我的心坎,她说“历史不是课堂上的死知识,我们不应局限于过去。作为老师,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学者,我希望为社会和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老师务实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深深震撼了我。以前的我更多的是从狭隘的范围寻求真理,殊不知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立即向老师表达了希望跟她学习的愿望,希望以此为契机,提升自己早日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老师鼓励我好好在复试表现,并答应会考虑收我为徒。老师的时间虽然极其宝贵,却为我腾出时间耐心地解答我的疑虑,让我更加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复试中,我的表现得到了所有老师的认可,如愿以偿地以综合成绩第一的名次偿进入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并得到了张老师的教诲。老师的引领启蒙之恩,永生难忘!

二、授课解惑,教导有方

刚来到学校,为了让我们尽早进入知识的殿堂,张老师带领我们参观图书馆,细心地告诉我们书籍摆放位置,还找专门负责人讲解学校搜索引擎的使用。图书馆的老师告诉我们在东师所有的文科老师中,张老师是唯一一个亲自带领学生熟悉图书馆的老师。老师不畏辛劳为我们铺下求知的道路可谓用心良苦。

“学术即生活”是老师的治学理念。她解释说,学术研究要着眼于社会生活。我们研究的学术知识是要为生活服务,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在她的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深邃的神学思想,也了解到宗教问题现状。在张老师的课上,我们追本溯源,既研究中世纪的救济思想,更联系目前宗教慈善问题。老师带领我们一步步将知识接近现实,将高深的学问做的接地气。她还鼓励我们要踏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文化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走访长春的家庭教会,一起深入调查。在和牧师的交谈了解中,我们了解到深刻的现实问题。

在教学方式上,张老师有独具的风格。她从来不囿于单性思维。她一般先提出问题,让我们去思考然后做出回答。在得到肯定后,我们会接着去论证,她会从我们的论据中发出质疑,通过高明的提示让我们对自己的结论做出怀疑。激励我们再思考直到找到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并充分感受到了寻找真理的快乐。

三、人格高尚,亦师亦友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老师的人格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张老师热心善良,为人谦逊温和。看到了跌倒的在路上的小孩,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面对地震灾区的一幕幕,她会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让我获益匪浅的是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总是在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出高尚的品德,是学生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一次冬日普降大雪,正巧赶上开会,长春的严寒气息挑动着每一个人慵懒的神经,我们挣扎地起了个大早。虽然很早但所里前面的唯一通道却被扫的干干净净。导员告诉我们,今天张老师特意早来,将门前的雪清除了。虽然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内心。我的导师,就是这样一位时刻为他人着想,凡事想在别人前面,让别人从各个方面都无比敬佩的人,她以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传递她的崇高的做人态度。

老师每天工作任务都很繁重,但她却要求严格。在我的毕业论文框架修定上,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给我修改了不下五六次,还宽慰我说:“不要怕麻烦,我多给你改改,你开题就有把握了。”老师递给我她亲自为我修改的框架,上面承载了她满满的评语和建议。看到恩师为求我们进步日益操劳而增添的皱纹和白发,我的心不禁一阵酸楚。老师给我在学术上的帮助无法用言语表达。

平日里老师就如同朋友一样,从不疏忽对我们生活上的关心。我们节假日给老师送上的祝福,她都会用心的一一回复。有一次下课,她让我们去她办公室。一进门闻到了浓郁的面包味,老师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了几块面包递给我们。她自豪地说这是她在家亲自烤焙的,纯天然无任何不良添加。老师的幽默让我们开怀大笑。就连老师出国回来都不忘给我们这帮小朋友带小礼物。有时候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巧克力,有时候是一块精致的点心……在师道尊严之外,我们收获了小小的感动。

张老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以行育人,以德化人。在她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东北师大“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这沉甸甸的八字校训。以后即将成为一名教师的我,将永远铭记给我带来启迪的张晓华老师。语言表达不尽对张老师的崇敬。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的理想之花;用人格的清泉,润泽我们心灵的果实。只希望我们敬爱的张老师桃李天下,春晖四方。

上一篇:浅议中学化学教育应用中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下一篇:如何快乐的学习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