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时间:2022-09-15 09:35:42

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摘要:重点关爱学生是指在大学期间面临环境适应、学习计划、就业规划等系列困惑、需要教育者特别关注的学生。各种因素的顺利适应与否将影响到学生能否步入正常的大学生活。教育者应尽快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采用有效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其适应进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重点关爱学生;思想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重点关爱学生是指在大学期间面临环境适应、学习计划、就业规划等系列困惑、需要教育者特别关注的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将影响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影响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它既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校人才培养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有一段时间的集中化,也要形成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措施。发现需要重点关爱的学生群体,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重点关爱学生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入,构建和谐校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特点

重点关爱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离开了先前熟悉的环境,离开了家长,离开了朋友,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习中的困惑等都难免会使学生在各个方面产生彷徨和焦虑。

1 对生活环境的迷茫

重点关爱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地域,使得同学之间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甚至文化等都会存在着差异。另外,一些重点关爱学生还不能适应长沙的天气或饮食,造成身体的不适,也有可能会出现心理的不适应,“思乡”之类的情感。更有甚者,会觉得孤单、无所依靠,这些都会造成重点关爱学生的迷茫,从而影响今后的大学生活。

2 人际关系的焦虑

大学的学生来自各地,生活习惯存在着差异。同寝室的同学不一定来自同一个地方,即使来自同个地方,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一开始如不适应,则会发生一些矛盾,使得宿舍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同时,由于大学也不再是简单的书本学习,集体活动,社团工作,社会实践都需要参与及学习,随着活动的增加,人与人的交往也会日趋复杂,有些重点关爱学生适应不来,不善于处理这类人际关系,使得自己陷入焦虑之中。

3 学习上的彷徨

大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跟着老师走,而更应该着重自主学习。从小学开始到高中的学习基本是应试学习,且有着老师及家长的“监督”,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有老师跟你说学习什么,什么是重点。而大学则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性,有很宽泛的自主学习支配时间。大学的学习的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很广。对于有学困倾向的重点关爱学生来说,更难抓住重点内容,容易感到彷徨无策。

4 对未来的不知所措

开始大学的旅程,大部分学生会抱着就业的目的,面临着更多更难的挑战;同时由于大部分重点关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甚少,对专业现状情况模糊,对其就业前景把握不定,这些不确定性都使重点关爱学生易对未来产生不知所措之感。

上述的各种彷徨和焦虑最后会造成重点关爱学生对对自己本身定位的迷茫。这些不适应及迷茫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所以要从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 工作重点及有效途径

大部分重点关爱学生心灵上渴求他人的疏导、帮助,能够听从师长的教导,可塑性较强。采用适当的途径,进行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指引重点关爱学生尽快摆脱各种不适应及迷茫,使之清楚地定位自我,从而顺利地步入大学教育进程。

1 把握思政工作核心,加强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点关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强。通过定期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学生思想档案和学生思想交流信箱,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渗透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是能承担责任的成年人,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自身责任、家庭责任及社会责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 引导重点关爱学生逐步接纳、适应新环境;

帮助重点关爱学生熟悉学校的物质环境。如展示学校地图,带重点关爱学生熟悉校园,为其做一定的介绍。帮助他们适应宿舍生活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软环境”的介绍-这个软环境包含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等。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好大学文化氛围对新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使重点关爱学生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 加强重点关爱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重点关爱学生的情况,收集重点关爱学生的资料,并及时与重点关爱学生进行联系,主动与重点关爱学生谈话,了解重点关爱学生的情况。了解重点关爱学生的性格特点,多注意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要多交朋友,并通过班团活动等形式向重点关爱学生介绍人际交往技巧。了解重点关爱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是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引导他们树立自信,鼓励其安心学习,并向他们介绍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多种助学途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以平和的心态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

4 加强重点关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意识;

要加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重点关爱学生进校时对大学有着美好的憧憬,学习热情高涨。其中有合理积极的成分,但也有一些属于幻想、不切实际的成分。我们对这种心态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应该尽快将他们的幻想引导到正确的人生理想的轨道上来。及时向重点关爱学生介绍学校和所学专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提高重点关爱学生对学校及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学习的热情。

5 加强重点关爱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重点关爱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在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第二,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对职业要求的调查了解;第三,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标,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的目标而去做各种准备,使自己的学习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第四,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制定具体行动规划和分解的自我提升计划,对生涯目标进行强化和管理,进而增强自己学习的有序性.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新形势下,面对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对象,面对新情况下的新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总结新情况、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创新新举措,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切实做好重点关爱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让他们能真正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廷辉,刘亚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55-56.

[2]陈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安顺学院学报,2007,9(1):36-39.

[3]丁访维.浅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52(2):55-56.

[4]盖丽娜,彭亚宁、刘颖超.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0(2):7l-72.

作者简介:

钱进,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凤娥,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澄明中国民族回乡之路的诗性叙事 下一篇:刍议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