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客家话单字调实验研究报告

时间:2022-09-15 09:25:03

惠阳客家话单字调实验研究报告

摘 要: 本报告从实验语音学角度,测量分析了惠阳客家话单字调的声学性质,并和传统方言学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惠阳客家话的单字调格局为:阴平33、阳平11、上声31、去声52、阴入3、阳入5。和传统值最显著的差异在于阴入——传统记为短促的低平调,实验则是微降的中调。

关键词: 惠阳客家话 单字调 实验声学

一、引言

惠阳区(原惠阳县)位于广东省东江中游南侧,为著名侨乡,境内方言以客家话为主、间杂闽语和惠州话。惠阳客家话属粤台片下的新惠小片①,是主流客语代表之一,音系系统为声母17个(零声母在内)、韵母56个,声调6个,其中阴平44,阳平11,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②惠阳客家话声调的主要特点是:平声分阴阳,古次浊平声部分今读阴平;古清上声今读上声,古次浊上声部分今读上声、部分今读阴平,古全浊上声多数今读去声、少数今读阴平;去声不分阴阳;入声分阴阳,古次浊入声字有规律地分为两类,一类字“日袜肉木聂笠育棘六脉额”总是跟古清声母入声字走,另一类字“月末捋绿麦逆玉篾入纳”总跟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走。

本报告从实验语音学角度,测量分析惠阳客家话单字调的音高、时长等声学性质,并和传统方言学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二、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

2.1实验方法

2.1.1标注方法和声调负载段的确定

标注分两层:音节层(YJ),国际音标注音;声调层(SD),六大调类依次分别记为:01、02、03、05、07、08。

林茂灿先生指出:单字调声调信息主要由音节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所携带,浊辅音声母、介音、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跟声调信息无关。③方言中的声调负载段存在更为复杂的情况。本实验研究内容为惠阳客家话的单字调格局,样本量较小,故采用“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的方法标注声调负载段,严格分离韵头韵尾。

2.1.2基频归一法的选择

基频归一的主要目的是将人耳对声调的感知描绘建立在定量描写基础上,消除人际随机差异,提取恒定参数。据朱晓农先生统计,目前基频归一法主要有Z-SCORE、频域分析(FOR)、频域比例(POR)、对数半音差比(LD)、对数Z-SCORE(LZ-SCORE)和对数频域比例(LPOR)等六种。通过实验对比,朱先生认为LZ-SCORE最佳。④本文即采用LZ—SCORE(下文简写为LZ)进行基频归一。

2.2实验过程

2.2.1实验准备

1.字表

根据惠阳客家话“古全浊上声和次浊上声今都有一部分字读阴平”⑤,结合《方言调查字表》⑥和发音人发音习惯制定下表一,共72例字,按调类排列,每类12字。

表一:字表

2.发音人

曾欣艳,女,马来西亚华人,祖籍广东惠州,1991年出生,本科学历,在家主要使用客家话,会马来语、英语、闽语、普通话。

3.实验仪器

东芝TOSHIBA-M323笔记本电脑;索尼Sony ECM-MS907话筒;TFW田野调查软件;Cool Edit Pro2.0;Praat 5.1.43;Excel 2003。

2.2.2实验步骤

1.录音

地点:南师大办公室;时间:2011年11月20日。

采样率44010Hz,单声道,采样精度16bit.每个单字读两遍,每遍停顿一秒左右。

2.剪辑

用Cool Edit Pro2.0筛选、降噪、整理声音样本,得到72个合格单字调样本。

3.标注

用Praat生成文件并进行标注。音节层(YJ)以声波图上语音的始终为音节前后边界;声调层(SD)用.pitch和.pitchtier文件,结合听感,分离韵头韵尾,具体指“降调基频终点是在宽带语图上基频直条有规律成比例的间隔结束处”⑦,平调参照降调标准。

4.基频修改

在Praat5.1.43中生成.pitch文件,参照宽带语图修改错误基频点,根据改正后的.pitch文件生成.pitchtier文件,参照窄带语图进一步修改。

5.数据提取

利用脚本“提取音节或者声韵母的音高数据”,在所有样本的声调层(SD)中,各提取10个采样点的基频值,保存至文本文档。

6.数据处理

将原始基频数据导入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归一化处理和作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单字调系统的研究是方言声调系统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音高和时长是描述声调的重要参量。本部分主要从音高和时长两方面研究惠阳客家话单字调格局,并和传统方言学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3.1时长研究

基于时长,汉语方言的声调可分为舒声和促声。平、上、去三声发音舒缓,时长相对较长,归为舒声,入声发音短促,归为促声。本部分从时长入手,研究惠阳客家话声调的舒促对立。

3.1.1单字调时长均值和标准差

表二给出单字调时长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 Deviation),m为单字调样本时长数据均值,s为单字调样本时长数据的标准差,单位毫秒。各调类样本量均为12,样本已去除弯头和降尾。

表二 单字调时长均值和标准差(单位ms)

由表二知:阳平最长,其次去声,再次阴平、上声,阴入和阳入最短。促声调的时长大大短于舒声调的时长,惠阳客家话单字调存在舒促对立。

3.1.2单字调时长归一化

时长归一化公式如下:

ND■=■=■

其中,绝对时长D■指各调类的调长均值;所有调类时长的均值m■等于164.729,D■和ND■的值见表三和图一:

表三 单字调相对时长值

图一

由上图表,惠阳客家话单字调时长模式可归纳为阳平>去声>阴平>上声>入声(阴入和阳入的时长无明显差异,在时长模式中无区分必要)。舒、促调时长差异显著。

3.2音高研究

音高(pitch)指声音频率(在言语中指声带的基频)的知觉相关物。⑧音高是主观心理量,基频(F0)是客观物理量,在500Hz以下,两者近似线性关系。此次实验采用去除弯头、降尾的“调型段”F0曲线来描写音高。

3.2.1单字调基频均值和标准差

3.2.1.1单字调基频数据和F0曲线图

表四给出单字调基频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Deviation)。m为单字调样本基频数据均值,s为单字调样本基频数据的标准差,单位赫兹(Hz),每个调类的样本数均为12。采样点是在去除弯头、降尾的“调型段”中,平均采取10个点数据。

图二、三、四分别为单字调F0曲线图、单字舒声调F0曲线图和单字促声调F0曲线图。纵坐标为F0值,单位赫兹;横坐标为采样点。

表四 单字调基频均值和标准差(单位Hz)

图二

图三

图四

3.2.1.2单字调基频走势

观察图二中的F0曲线走势,发现惠阳客家话中阴平、上声、阴入的曲线起点非常接近,阳平、上声、去声的曲线终点非常接近;除阴平的曲线尾端略有上翘,使曲线呈浅凹形,其他调类的曲线主体均呈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所区别。进一步观察图三、四:单字舒声调F0曲线图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曲线基频范围不同,下降幅度也有所区别,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去声、上声、阳平、阴平;单字促声调F0曲线图中,阴入和阳入的基频范围有很大不同,且阴入的下降幅度也大于阳入的下降幅度。各声调的基频范围在3.2.1.3中进一步说明。

3.2.1.3调系调域和调类调域

调系调域是指整个调系中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基频变化范围,最低音为调域下限,最高音为调域上限,两者之差即为跨度。由表四可得:发音人基频最低点出现在阳平的第十个采样点,最高点出现在去声的第一个采样点,调系调域为(258~196)Hz。

调类调域是指某一具体调类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基频变化范围。由上文中的表四和图二可知:

(1)阴平调域为(228~222)Hz,跨度为6Hz。

(2)阳平调域为(209~196)Hz,跨度为13Hz。

(3)上声调域为(227~200)Hz,跨度为27Hz。

(4)去声调域为(258~205)Hz,跨度为53Hz。

(5)阴入调域为(229~216)Hz,跨度为13Hz。

(6)阳入调域为(254~247)Hz,跨度为7Hz。

我们发现:在惠阳客家话的六个调类中,除阴平外,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等五个调类的基频曲线都呈现下降趋势,阴平和阴入的调域又部分重叠。在多数调类调形相似、部分调域重叠的情况下,跨度、调域和时长呈互补分布的状态经济而良好地起着区别调类的作用。

跨度方面,都呈现下降趋势的五个调类中,去声的跨度最大,其次是上声,再次是阳平和阴入,最后是阳入,跨度(Hz)的数值依次为53、27、13、7,以近似1/2的关系递减。

调域方面,阳平和阴入虽然跨度一致,但阴入的调域明显高于阳平;从图二看,阴平和阳平、阳入和阴入调形有所相似,但阴平的调域明显高于阳平,阳入的调域也明显高于阴入。

时长方面,调域部分重叠的阴平和阴入由于时长不同,听感上,两者可以得到明显区别。

3.2.2单字调基频归一化和五度值转换

归一化即为模拟人耳感知过程,通过归一化,可以消除人际和语境的随机差异,提取恒定参数。⑨本实验用LZ法进行基频归一处理,公式如下:

z■′=■=■

其中,x■为采样点基频值,见上表四;y■为基频的常用对数值,见下表五;m■和s■别是y■的均值和标准差。在计算均值和标准差时,各声调舍去“采样点1”的数值;上声和去声下降跨度较大,舍去“采样点10”的数值;入声舍去“采样点9”、“采样点10”的数值(即阴影部分数值不参与计算)。得到m■=2.35,样本数n=48,s■=0.03。作为参考,列出y■的最大值max=2.41,最小值min=2.29。将表五的对数值进行归一化后即可得到LZ值,见下表六。

表五 对数值

表六 LZ值

图五、六、七依次为根据表六所作的单字调LZ值曲线图、单字舒声调LZ值曲线图(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单字促声调LZ值曲线图。纵坐标为LZ值,横坐标为采样点。

图五

图六

图七

经过归一处理后,LZ值的范围是(-1.78~1.67),根据LZ值的分布情况,把五度区间定于(-2,2),每0.8为1度。对于临界点的数值,则再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具体结果如下:

(1)阴平:阴平的LZ值区间为(-0.16,0.12),跨度为0.28

(2)阳平、上声和去声:阳平的LZ值区间为(-0.96,-1.78),跨度为0.82;上声的LZ值区间为(-1.53,0.04),跨度为1.57;去声的LZ值区间为(-1.23,1.67),跨度为2.9。三个调类均为降拱,且曲线终点比较接近,但在下降幅度方面,去声>上声>阳平。由图易得,上声的五度值为31;由于阳平的曲线前部分(采样点1~采样点3)在1度和2度临界点附近,虽然跨度0.82略大于0.8,但曲线的其他部分(主体)均在1度范围内,听感上也为低平调,所以将阳平的五度值记为11;去声的曲线起点在5度范围内,跨度为2.9,曲线终点值-1.23在1度和2度的临界点附近,且明显高于阳平的曲线终点值,所以去声的五度值记为52。

(3)阴入:阴入的LZ值区间为(-0.56,0.16),曲线终点值-0.56在2度和3度临界点附近,曲线主体在3度范围内,跨度0.72

(4)阳入:阳入的LZ值区间为(1.13,1.45),曲线终点值1.13在4度和5度临界点附近,曲线主体在5度范围内,跨度0.23

表七为根据LZ值换算成五度值后的惠阳客家话单字调格局。

表七 惠阳客家话单字调格局

3.2.3和传统方言学的听感结果比较

传统方言学以听感记音,用五度值描写惠阳客家话共有声调6个,其中阴平44,阳平11,上声31,去声53,阴入1,阳入5。⑩实验结果和听感描写基本一致,存在少许差异。表八给出了实验值和传统值的对比,最显著的差异是:阴入的传统值记为短促的低平调,实验结果则是微降的中调,由于促声调时长较短,五度值记为3。

表八 惠阳客家话单字调实验结果和传统方言学成果比较(五度值)

3.3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从音高和时长对惠阳客家话单字调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惠阳客家话的单字调时长模式为阳平>去声>阴平>上声>入声,存在舒促对立。

(2)惠阳客家话单字调格局为:阴平33、阳平11、上声31、去声52、阴入3、阳入5。

(3)惠阳客家话六个调类中,除阴平外,其他五个调类的基频曲线均呈下降趋势;阴平和阴入的频域部分重叠。在区别调类方面,调域、跨度和时长以互补状态经济而良好地发挥着作用。

注释:

①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1990.

②周日健.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方言,1987(3).

③林茂灿.北京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声学学报,1995(6).

④朱晓农.语音学(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⑤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方言,1988(4).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方言,1989(2).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⑦朱晓农.上海声调实验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0.

⑧R.L.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语文出版社,2000:205.

⑨朱晓农.上海声调实验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1.

参考文献:

[1]周日健.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J].方言,1987(3).

[2]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4).

[3]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J].方言,1989(2).

[4]朱晓农.上海声调实验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

[6]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8]李如龙等.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9]刘纶鑫主编.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R.L.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语文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山王鼎铭文“咎”考释 下一篇:三十年来《红楼梦》服饰研究文献综述及前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