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特色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15 09:17:24

轻化工程特色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轻化工程专业是我们国家轻工行业的特色、传统专业。目前,教育部提出了相应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得以正式实施,而计划的实施也为轻化工程 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本文以XX大学的轻工化工程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例子,由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总结、探究。

关键词:轻化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0 引言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升的,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加快的原因所到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引领、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校的不同专业都在开展相应的计划方式拟定,虽然出发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探究出一条合适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道路,让人才培养水平可以得到飞越发展。

XX学校的轻化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构建、改革、优化,在201X年被批准成教育部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此次建设中,学校重视深入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升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特色的导师制培养。经过努力的优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等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1 轻化工程开展工程卓越工程教育的必要性

1.1 可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轻化工程得到快速发展,以制浆造纸工业来说,其发展是非常快速的,特别是制浆造纸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以及装备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优化、实践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轻化工程的制浆造纸方向作为轻工领域的一项传统的特色专业,是将机械装备、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等学生综合一体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综合产品分析检测、工艺优化研究、车间和设备设计等等多种能力,是一门具有极强工程性的专业。通过实验操作、理论教学、实际培训等系统训练让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运用本领,为企业打造更加符合些专业发展需求的人力。

1.2 满足课程改革体系,走特色专业发展道路

XX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主查以制浆造纸为特色,课程设置和其他类的工科相比,有一定的专一性、特殊性,和制浆造纸行业用人单位能力需求联系比较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确保了此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的高就业率。这样就对课程授课内容、任课教育授课能力等都提升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需要做好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其次做好年轻教师工程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此专业走上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培养行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2 如何开展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2.1 拓展工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育

2.1.1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整体根据三阶段结构构建:基础知识(基本的文化课,如语数英)+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纤维化学、造纸原理与工程等等)+专业课(包括化工、环境工程、自动控制)。从这里可以看出,特别是专业课的设置方面,向着自动化专业以及其他工程学科拓展。

2.1.2 优化教学内容。

增加制浆造纸装备、造纸过程测控等课程,加大学生对制浆造纸车间工段设备设计、造型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引进加外的原版教材以及工艺设计手册,作为辅助教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2.2 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践训练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融入在教学过程的起、终阶段,把课程内实践以及课程外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有机结合,重视实践项目选题一定要和工程实际结合,并且科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需要推进多种形式产学研结合,包括实习基础、学生见习等等。

在实践教学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实习基础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依托学校、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科研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科研洗,如参加教师各类科学研究课题,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情况等等。

2.3 提升教师工程能力

2.3.1 鼓励年轻的教学走到校门外

学校拟定符合年轻教师需要工程能力培训的计划,例如可坚持每年选2-3名青年教育以多种方式走入轻化工行业的知名企业进修,加入工程技术的团队并参加企业生产车间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升级等。甚至还可以选优化的教学到国外进行学习。

2.3.2 引进企业工程师培训教师

把企业工程师引入校园,为专业教师开展工程能力集中讨论,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轻化工程行业企业对于毕业生工程设计水平新要求和此领域的新技术、工艺,促进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授课质量。

3 结语

综上,轻化工程专业会主要重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基础课作为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工程实训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对轻化工工程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对有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本了解,让学生把专业与实际结合,大力发展他们的创新、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学,田秀枝,王树根.复合型轻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3): 62-64.

[2]彭洪斌,刘璐璐,王岳.隆言泉教授对我国制浆造纸学科建设及教育教学的贡献和影响[J].纸和造纸,2012,31(6): 68-73.

作者简介:

1.柴子娇(1994-),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B1205班学生

上一篇:红外测油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试分析墙面玻化砖脱落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