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15 08:05:43

归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归因是指的是指人们对事物产生原因的归纳。而归因理论已经成为心理学名词,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人做事的原因,进而推出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动机。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学研究。本文就是通过将几种归因理论用于中小学教学分析之中。通过对师生课堂状态、教学态度、情绪心理等多角度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归因理论 英语教学

英语学科是中小学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学科。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是摆在当下中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新课标中规定,英语教学的课程标准要吸收现代先进教学理论。因此,对于教师教学也应该吸收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归因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名词,它是指将自己的行为、成败等,在心中以内在性、可控性、整体性、稳定性等维度进行归隐。而中小学学生正是处于心理由成熟到不成熟的阶段。这正是要探讨归因理论对英语教学影响的基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归因理论对应于教学的影响至少有如下三点:

一、根据归因理论,引导师生拥有正确的教学态度

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教师教学的态度是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英语教学的困难,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态度逐步趋向消极。而扭转这一局面的有效措施就是采用适当的归因理论。对于教学主导的教师,这个阶段更是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在自己消极情绪产生时运用归因理论,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可以使用“对应推论理论”,这一理论归因事件为共同性结果、社会期望和选择自由。当教师产生消极情绪时,首先就要自省自己每天备课、准备教案、课上讲解是为了什么。其他与自己相仿的优秀教师也如此行动,又是为了什么。进行对比,克服自己怠惰情绪。其次,关注自己工作的价值,从家长的期望,到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还要在此基础上寻求教学的乐趣,让自己积极的面对课堂和学生,转教学兴趣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引导学生消除抵触情绪,积极地进行学习英语

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是尤为必要。而在英语学习中常常有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他们中有些人认为英语并非我们学生的母语,学起来没有必要。有些人认为自己曾经在培训机构学习过英语,课上讲的无足轻重。而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基础,努力学也白费。甚至有些学生单纯因为不喜欢英语教师而选择了放弃英语。这些情况对于外语学习是危险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归因,使之走向正轨。这里也可以使用“对应推论理论”。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共同――课堂学习的必要性与目的性。然后让学生知道英语的社会功用。最后让学生知道英语学习并非束缚在固定课堂、固定教师,而是有自由的学习空间。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减轻学习焦虑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归因误区大抵有如下二种:或是将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稳定、可控。而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为不可控、不稳定、外在。如一个人吐痰、扔纸屑,我们常认为这个人本质素质低劣。而我们自己犯同样的毛病时,我们就为自己找借口,认为自己的这些行为是由于环境、特殊状况等因素导致的。另外一个误区是我们常将别人的成功、失败归因为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而我们在自己成功时,常认为自己的成功是理所当然,是自己能力使然。虽然这两种归因都是误区,但这是正常人的心理情况,如果有些人把行为或成败归因为与之相反,往往就会产生问题。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是背诵、记忆相关内容记不住,而产生焦虑、烦躁的现象。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内在可控稳定的,而自己失败也是内在稳定可控的,偶然的成功不过是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这种类似于自暴自弃的态度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知道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这其间可以利用名言警句、名人轶事等讲述,对其进行强化。然后帮助个人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这里可以引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该理论从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与能力、努力、难度、运气、身心、环境等条件相配合(详见下图),从而得出成功的自我内在可控因素只有努力,可借助此理论传递正能量。

在引导学生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归因与实际相联系,另一方面也要运用归因策略,让学生把失败定义为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让他们知道继续努力可以突破瓶颈,进而取得成功。

四、结语

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对于英语的教和学都有很大的帮助。最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定要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并用其指导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地学好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魏玉宛.对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04.01.

[2]王鑫h.维纳的归因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06.01.

[3]刘小波,谢敏.归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4]齐晓峰.论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1).

作者简介:赵玉(1991.4-),女,汉族,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英语。

作者简介:王福来(1990.1-),男,汉族,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学科语文方向,同时供职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国家税务局,职称 科员。

上一篇:TPR肢体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朗读与背诵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