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2-09-15 07:38:38

灵动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学生与教师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能用更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看似枯燥无趣的知识,那么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沉闷、枯燥和令人厌恶。很显然,学生眼中求知的欲望,绝不会来自教师空洞的说教和严肃的表情,而更多来自于教师的幽默与智慧、关爱与激情。所以,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最能激发灵感、充满生机、洋溢快乐、启迪心智的地方。

【关键词】灵动;课堂;炼成

在我们的东方文化中,强调过程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着,亦必以规矩”。这些话意味着,真正有东方精神的教师,不仅要追求学业成就结果的完美,还要追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心灵契合、师者对学者学习体验的精妙把握,这才是教学大道无声的表现。因此,“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即“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或体会到一种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产生快乐;通过快乐,激发欲望;通过欲望,实现自觉;通过自觉,启迪智慧。这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充满灵性、活力四射,换句话说,应当使学生争取在学习过程中创造“独立主体性”,消解纯粹“受教育者”或“花草”的被动与消极的角色。唯其如此,笔者认为,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朝气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一、灵动课堂来自于对学习的快乐感受。

快乐是一个个活泼的音符,是一种当下的情绪,而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你是快乐的老师,学生就会快乐地学习;如果你是个厌教的老师,学生就容易厌学。“孩子们对暗示极其敏感,通常他们会把父母和老师的观点内化,即使这些观点并不明确”。所以,教师保持较高的快乐指数在课堂上几乎就成了责任,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厌学,这是对教师快乐的极大挑战。厌学的原因很复杂,但作为老师你得有所作为,只有用你的热情和智慧来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为师者的幸福,也才能切实打造出一种灵动课堂。而这一切,源于学生在学习中对快乐的体验,它是保证灵动课堂顺利实现的基础。

当然,课堂上快乐的情绪多一点,“知识”的含量可能就会少一点,这对老师驾驭课堂和组织教学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整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人生体验与生活情趣,积极参与到对于理论与知识的再理解和再构造中来,首先,我把本班学生按照学生成绩均匀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6个组员。这样,小组成员在自学时可以互相帮助,相互指导,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接下来我制定了课堂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根据教学目的、重难点编写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二、课堂指导:学生展示成果,老师点拨讲解。(10分钟)三、课堂探究:学生质疑并探讨。(20分钟)四、巩固练习:根据所授内容编写相应练习题,由学生当堂完成,并由学生点评,老师给予指点(10分钟)。为了防止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其中,其他学生旁观的现象发生,我还同时配备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成果展示、点评质疑、当堂检测。每节课由老师给每位展示成果、质疑、点评的学生打分,打分结果由相应的学科学习委员一周一小计,一月一总结,月底评出“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在成果展示时,由A级学生回答问题,B级学生给予补充,C级学生给予点评。(A级为学困生、B级为中等生、C级为优秀生)在点评质疑时,由教师和全体学生给予A级学生的回答、B级学生的补充和优秀生的评价进行量化打分。在当堂检测环节,课堂练习题分ABC三级,A级学生可以不做C级题。B级学生和C级学生必须做完所有练习题。

其次,我清醒地知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还尚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否则就兴趣索然。这里,我十分注重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变抽象为形象,让尽量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有热情和意愿向教师、伙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永远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比如在讲《隐私和隐私权》一课时,我向学生要他的QQ密码、问他的家庭收入、看他的手机短信,从同学们质疑我的目光和学生本人不情愿的状态中,顺势进入课堂教学。再比如讲《人生难免有挫折》时,以偶像歌手周杰伦不懈努力战胜挫折的经历,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讲《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用日本和韩国争相抢注我国孔子、端午节等历史文化的现象,伴随着优美的古典民乐,将学生带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氛围……

第三,正象全国名师黄爱华所说:教师要有教学的智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困惑不解时,要会旁敲侧击;当学生自主讨论时,要会检查观看;当学生台前展示时,要会聆听评价;当学生倦怠麻痹时,要会唤醒心灵。

二、灵动课堂来自于对老师的深刻认同。

课堂需要快乐,但快乐绝不等同娱乐,真正的快乐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欣喜的外显。教师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是教师的使命,自己快乐的同时给孩子以无限快乐的可能并且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在欢笑中愉快学习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都应该记住,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咄咄逼人、让人讨厌的说教,而是尊重,是幽默,是欣赏和悦纳。美国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说:如果我希望他们做善良的人,而我自己却大吼大叫,那就是言行不一。同理,如果我希望他们做快乐的人,而我自己却悲悲戚戚,那就会事与愿违。中国也有句话叫“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这告诉我们,孩子情感上对老师的接纳与抵触,理智上对老师的认同与抗拒,是保证灵动课堂顺利成功的关键。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无爱教育”是对教学本性的最无情的嘲弄。从远处说,无爱的教育带来的将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它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底、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从近处说,那种缺乏爱的情怀或虚假的、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的“爱”,远离孩子心灵只关心考试和分数的老师,对于敏感的学生群体来说,很难想象能得到他们深刻的精神皈依和达到良好的教育意蕴。我们要用自己教育的温暖、真心的爱护、尽力的帮助等让他们感受到“不管怎样,老师都是为我好”的心服口服,而千万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的管理是某种情绪的发泄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其他同学的成绩等。

首先,我每接一个新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且在课堂提问与展示环节不断重复提起,借以给他们一个强烈的暗示:老师很关注你。这种效果很好,我发现不管是受到鼓励的还是暂时否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愿望都会有明显进步。其次,我总是匠心独运地去建构生动的课堂,力求每堂课都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频繁的提问常常出其不意、花样翻新,使学生觉得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使人充满新鲜感,每堂课都为学生展开一片新天地,这样牢牢抓住了学生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精神。第三,对于所谓的“差生”,为了能使他真正有效的参与互动,我会随时请他复述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也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诙谐幽默语言,比如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我提醒“身未动,心已远”“踅摸啥呢?你把青春丢了”;对于因没注意听讲而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我会说“你很迷茫,但你不孤独,哪位好心同学来帮帮他?”;对于一直说话的学生我会开他玩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于情绪低沉的学生我会鼓励“情绪怎么那么消极,来个雄赳赳点的造型”等。

有爱,就有一切。对于教师,尤其如此。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需要老师要坚信他们的工作是神圣而且关系到每个个体在将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原始的活动。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关注、感动抑或唤醒,也唯有老师用心去守护,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参与学习。

三、灵动课堂来自于对成功的美好体验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不是固执于某一不恰当的理念,而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理念可言。我们的教学活动常常处于某种无意识的自然主义态度中。这种无意识的自然主义态度,就是教学活动在理念上的“蒙昧”状态。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似乎只负责传授知识,讲解知识的疑点。教师的目的集中于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传播给自己的学生。教学活动遗忘了人的理性能力、情感意志与人格伦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情、意)的培育与塑造。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缺乏主动,知识无法整合,当下不知所从,生活没有激情。那些我们与学生言说的东西从来就没有成为我们真正的信仰,物质利益屈从生命发展,应试利益高于心灵发育,功利的目的大于理想追求。而更为可怕的是,我们把自己对当下的消极与茫然,蔓延给了我们的学生,课堂氛围压抑个性,并使整体平庸,造就出灵动课堂最大的敌人――麻木。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我们老师要能明智地运用其直觉所知的手段和技能,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使之不断生产智慧。有句话叫“老师们最不缺的是分数,而学生们最缺的是鼓励”。所以在课堂上,要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少一些命令,多一些交流;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生硬,多一些幽默;少一些无奈,多一些激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思考,变自卑为自信,变失败的打击为成功的体验,这是保证灵动课堂顺利有效的途径。

比如当一个“差生”突然说“揭发父母的违法行为就是不孝”时,我没有简单地陈诉观点,而是走到他面前:“感谢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辩论的机会,但下次如果你能先举手,我们会更乐意听到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然后充满期待地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在结论逐渐明显时,我对他说:“看的出来你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思维不断觉悟和延伸的轨迹。

再比如,对那些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更是经常性地给予肯定。我会说“你努力起来是很吓人的”“你的表现会让我在梦里都笑出声的”“XXX的回答成功地把我的快乐指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一起见证了你精彩的展示,也愿意以后继续分享你可怕的学习天赋”“老师崇拜你,愿做你的超级粉丝” “XXX的成功展示,再次强有力证明了这样一句话:只要肯努力,白萝卜也能变象牙”等。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老师明确的鼓励,并将自己的愉悦和成就感不断地强化,慢慢就会意识到自己并不差,也慢慢越来越发现:学习,原来就象充满了情趣的旅行一样,而远处,却有着更灿烂的风景。

《学记》上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它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生生活与心灵之外,更要求教师要时时刻刻体察学生的生命感受,绝不能奢望在孩子整个的精神世界被压抑的情况下去唤醒他的潜能或激发他的思维。作为教师,是要尽一切可能,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就象王后雄老师说的: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轻视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学会了攻击;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失败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向上;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关怀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恩;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期待之中,他就学会了责任。而这所有,不仅要体现在我们对学生日常的教育中,还要体现在我们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课堂上。

亚圣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教育是件快乐的事,虽然我们的学生,未必个个都是英才,但怎样把他们培养成英才,或者说怎样把他们尽可能多的培养成英才,应该成为我们为师者实现自我价值的的最高期望。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灵动课堂作为实现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聚着教师的情怀、经验、心血、理想和不断的学习反思。学生不喜欢学习,不是学生的错,而如果教师不努力营造吸引学生学习的氛围,那就是教师的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灵动课堂,是教师的功业之所在,是教师的幸福之所在,更是教师的责任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卫东.《为什么是他们―来自名师的教育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让英语课堂更有效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