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樟树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9-15 06:31:18

摘 要:介绍了宁国香樟树常见的剌吸性害虫樟脊网蝽、樟树袋盾蚧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为防治樟树刺吸性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樟树;刺吸性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97-02

香樟树形美、生长快、花香、叶绿,城市街道、公路两旁、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是宁国市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然而,近几年宁国樟树因刺吸性害虫危害造成的叶色变黄、落叶、枝条枯死,甚至于整株死亡的现象日渐增多。经调查宁国危害樟树的刺吸性害虫有粉虱、红蜘蛛、樟脊网蝽和樟树袋盾蚧等,危害较重的主要是樟脊网蝽和樟树袋盾蚧,现将这两种危害较重的害虫发生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1 樟脊网蝽

1.1 危害特点 近几年,随着樟树在城市绿化中利用的增加,樟脊网蝽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在宁国城关地区的行道树、厂矿企业、生活小区内的樟树发生普遍、危害也较重,公路两侧行道树发生较轻。樟脊网蝽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叶背刺吸叶汁液,中下部叶片危害相对较重,被害叶片正面成浅黄白色小点或斑块,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发生严重的可造成全叶枯黄失绿,最后造成落叶。同时网蝽分泌物可诱发煤污病,对树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1.2 识别特征 樟脊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主要危害香樟、大叶樟。成虫:体长3.5~3.8mm,宽1.6~1.9mm,体扁平,椭圆形,茶褐色。头小,腹眼黑色,单眼较大,触角稍长于身体,黄白色。头卵形网膜状,其前端较锐,盖没头;前胸背板后部平坦,褐色;密被白色蜡粉,侧背板白色网膜状,向上极度延展。前翅膜质网状,白色透明有光泽,翅中部稍前和近末端各有一个褐色横斑,翅末端钝圆。足淡黄色,跗节浅褐。胸部腹板中央有一长方形薄片状的突环。卵:长0.32~0.36mm,宽0.17~0.20mm。茄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期淡黄。若虫:一龄体长0.5mm,宽0.2mm左右,椭圆形。初时乳白色,取食后为淡黄,腹背暗绿,各足基节黑色。

1.3 发生规律 在宁国1a发生4代,以卵在叶片主脉和第一分脉两侧叶片组织中过冬,越冬卵在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为若虫。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6月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6月中旬成虫死亡。第二代若虫于6月上旬末至中旬孵出,8月上旬成虫死亡。第三代若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出,9月中旬成虫死亡。第四代若虫8月下旬至9月下旬孵出,9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卵,至11月陆续进入越冬场所,12月上旬成虫全部死亡。成虫和若虫性喜荫蔽,不甚活泼,初孵若虫聚集叶背刺吸危害。卵成行产于叶背主脉和第1分脉两侧的组织内,疏散排列,上覆灰褐色胶质或褐色排泄物,每叶有卵多达数十枚。

1.4 防治方法 应该在各代的成虫、若虫发生初期防治,重点做好第一代防治工作。一般在第一代若虫期仔细喷药后全年能得到控制。在宁国5月、6月上旬防治第一、第二代若虫效果较好。可用生物农药1.2%苦烟乳油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化学农药40%乐斯本1 500倍液、10%吡虫啉1 500倍液等防治,效果都较好。

2 樟树袋盾蚧

2.1 危害特点 2012年春宁国津河西路等主要街道1 000多株樟树受袋盾蚧危害,出现了不同程度枝条枯死现象,出现了1/2枝叶枯死、1/2枝叶还是绿色的情况,群众称樟树出现了“阴阳脸”。危害相对较轻的直径3~6cm的枝条枯死、后期落叶,严重的几乎整株枯死,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

此虫只危害香樟,危害时先在枝梢、干、叶腋群集,后逐渐覆盖枝、干。枝干虫口密度达到15头/2以上,虫株率达80%以上,引起枝干及全株枯死。由于香樟袋盾蚧1a发生多代,成虫有蜡质介壳防护,给防治带来很多困难,极易造成扩散蔓延,如不及时治理,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将会导致香樟大范围枯死,给城市园林景观造成严重损害。

2.2 识别特征 介壳:雌介壳全长1.5~2.0mm、宽0.8~1.1mm,犁形,后部稍大,偏向一侧;灰白色;蜕在前方顶端,1龄蜕在前,油浸状褐色;2龄蜕在1龄蜕后,背面常有蜡质,蜡质去后为黄褐色或褐黄色。雄介壳全长0.8~1.1mm、宽0.3~0.4mm长扁条形,白色,有纵脊纹条3条;蜕在前端,仅1个,油褐色。雌成虫,体长1~1.18mm、宽0.54~0.6mm,纺锤形或橄榄形,以后胸或第一腹节最宽。触角相距很远,仅有一根鞭毛。卵紫红色,长椭圆形,长0.16mm宽0.11mm。

2.3 发生规律 香樟袋盾蚧在宁国1a发生3代,以二龄若虫或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7月、9月是第一、二、三代的危害期。越冬代雌虫3月开始羽化,飞翔力弱,羽化后飞向雌虫交尾。雌虫继续发育泌蜡形成介壳,4月中旬开始产卵于介壳下。雌虫产完卵即死亡。第一代卵孵化初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是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为卵孵化末期。1个介壳下的卵1~2d孵化完。一般光照强、通风的树上卵孵化较早。若虫孵化出来涌向上部枝条,寻找适当地方固定,一经固定终身不动。若虫呈微红色,体表发亮。进入2龄后泌蜡量猛增,雄虫体可明显见到白色蜡丝,逐渐形成介壳。雌虫进入2龄后,虫体后半部可见蜡质边缘,3龄即为成虫期。

2.4 防治方法

2.4.1 农业防治 加强管理,科学修剪,剪除病虫枝及茂密枝,减少虫源,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并将已枯死或危害较重的的枝条全部剪除,集中清理烧毁。

2.4.2 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在每一代卵的孵化末期,若虫还没形成介壳前,化学防治效果好。宁国在5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上旬前进行防治效果较好。以5月上旬第一代若虫介壳未形成前防治为最佳时期,如不及时防治,成虫介壳成型后有介壳保护,会大大降低防治效果。一般在喷药后全年得到控制,但仍应随时留心检查,如发现某一代虫口密度回升较快时,仍需防治1次。(2)药剂选择。首选3%高渗苯氧威乳油。苯氧威是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非萜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即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又对昆虫的内分泌激素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伤害天敌现象,属于对环境友好性农药。在幼虫、若虫孵化盛末期用3%高渗苯氧威2 000倍液对枝干、树叶进行全面仔细喷雾,连喷2次,间隔15d,也可与吡虫啉等具有内吸性药剂混合使用。

2.4.3 保护和利用天敌 城关地区,栽植的树种较为单一,天敌较少,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选择化学防治最佳时期用药,其它时间禁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肖峰.樟脊网蝽的危害与防治[J].安徽林业,2009(5):60.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304.

上一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有效性探析 下一篇:CCTA检查中对比剂使用个性化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