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指日可待

时间:2022-09-15 05:51:19

武汉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指日可待

核心提示:中欧(武汉)班列既能辐射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也能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8个亚欧国家、60余个城市。

3月17日,满载服装、灯具、机械配件等产品的中欧(武汉)班列,从武汉吴家山铁路中心站驶出。它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沿途停靠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汉堡、德国杜伊斯堡等地,全程只需15天。

中欧(武汉)班列自2012年底发出第一趟后,至今已开行467列。截至目前,中欧(武汉)班列运输货物实载率达95.48%,货物总价值接近16亿美元。在全国20多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中,武汉这些数字均名列前茅。

中国铁路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702列。其中,中欧(武汉)班列开行234列,占比达13.75%。

中欧(武汉)班列对湖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何重要意义?它将如何助力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我们采访了中欧(武汉)班列的运营方――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欧国际”)董事长王利军。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背后

《支点》:中欧(武汉)班列早在2012年底就发出了第一趟车,当时有着什么样的背景?

王利军:湖北是一个内陆省份,多年以来产品出口多是“借船出海”――即经长江水运至东部沿海城市,再走海上运输通道运往欧洲,整个行程需要40多天,物流成本很高,不利于外贸发展。

那时,国家尚未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但以武汉为代表的湖北,希望成为中部地区的开放前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通湖北产品直接出口到欧洲的快捷运输大通道,也就被提上了议程。

但那一年,从武汉开往捷克的中欧(武汉)班列只发了一趟车,主要目的是检验这一设想的可行性。此后,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专门成立了运营中欧(武汉)班列的汉欧国际,武汉海关也在东西湖设立了铁路临时口岸特殊监管区(现已正式获批),为海关、国检等手续配套。

进入2014年,中欧(武汉)班列开始常态化运行,线路延伸到了德国汉堡、杜伊斯堡和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全程运输时间比水运缩短一半以上,运费则与水运相当,湖北也因此更好地融入到了“一带一路”战略中。

《支点》:中欧(武汉)班列运输货物的实载率达到了95.48%,这一成绩是如何实现的?

王利军:和全国其他中欧班列一样,中欧(武汉)班列最初也面临“吃不饱”的窘境。时主要是为富士康、东风、冠捷等湖北大型制造企业提供定制专列发运服务。2014年全年仅发出了26列班列,发车频率并不算高。

后来发现,湖北的出口需求其实很旺盛,但大多为中小企业,他们发出的货物往往支撑不起一个专列。返程问题基本相似,很多中亚、欧洲国家的企业也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一些大企业有时也并不需要专列服务。

所以,从2015年开始,在定制专列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相继开通了公共班列以及零散发运和拼箱业务。2016年则推出了“私人定制”业务,主要为欧洲新移民华侨,以及在海外的中国公司采购自用商品服务,或者是为在中国生活的欧洲人,以及在中国的欧洲公司采购自用商品服务。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也增强了中欧(武汉)班列的持续开行能力。2016年,中欧(武汉)班列共开行234列(去程120列、回程114列),运输货物共21630TEU(1TEU=20英尺标准集装箱)。

国际物流中心集聚地成效初显

《支点》:湖北是九省通衢,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中欧(武汉)班列如何增强这一区位优势?

王利军:中欧(武汉)班列的定位,是建设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最终目的是将武汉打造成国际物流中心。在湖北省内,中欧(武汉)班列能联动公路运输,辐射全省。

在实际运营中,我们还发现,因为铁路比海运运输时间要少一半以上,不少广州、深圳的企业也希望能够借助中欧(武汉)班列,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亚欧国家。所以,我们与武汉铁路局合作,正在打造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国内铁路“天天快班”运输网络,目前已开通“广州-武汉”、“成都-武汉”、“深圳-武汉”往返线。

此外,我们也在打通长江黄金水道,携手阳逻港,依托武汉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班轮、泸汉台班轮、东北亚日韩班轮等水路运输,实现铁水联运。武汉天河机场T3、T4航站楼投入使用后,我们也会和航空运输联动起来。

这样,内陆及沿海地区货物可通过“铁水公空”多种联运方式,经武汉中转直抵亚欧大陆腹地,从亚欧引进回来的货物也可从武汉分拨至内陆及沿海地区。现在中欧(武汉)班列已能为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的企业服务,武汉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指日可待。

《支点》:也有企业反映,目前开通的国际线路,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进出口产品的需求。

王利军:当前中欧(武汉)班列去回程共有15条国际线路。比如,从武汉出发,经由新疆阿拉山口或内蒙古满洲里出境,可以直达捷克、波兰、俄罗斯、德国、法国等“一带一路”沿线28个亚欧国家、60余个城市。未来,我们还将跟随 “一带一路”上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积极开通其他路线。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会毫无限制地扩大线路,主要是以欧亚大陆上的节点城市为主线进行拓展,然后以这些节点城市辐射周边国家。事实上,欧洲的物流系统非常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和优势物流企业合作,整合全球物流资源,让中欧(武汉)班列辐射更多国家。

目前正考虑在欧亚大陆的中间点――波兰或者白俄罗斯建立一个物流园区,融集并、分拨、加工、海外仓等功能于一体,尽可能辐射到乌克兰、土耳其、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全境。

贸易往来还要更密切

《支点》:中欧(武汉)班列给湖北经贸带来的利好是否达到了预期?

王利军:毫无疑问,中欧(武汉)班列直接加强了武汉与欧洲,乃至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联系,对湖北进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中欧(武汉)班列带动的进出口额占比并不大。这能够理解,毕竟发展时间不长。就算加上国内其他所有中欧班列,贸易量也只占到中国和亚欧国家贸易量的1%,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支点》:这是否也是我们开始涉足国际贸易的一个理由?

王利军:通道建设好了,自然需要有更多贸易,从而支撑中欧(武汉)班列更好地发展。在做物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有很多好产品,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食品、生鲜、药品等,多是从香港或者沿海地区转运过来,价格非常高。还有一些产品并没有被引进,比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农产品和畜产品,他们是高寒地区,病虫害少,无需使用农药,而且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生产。这些产品非常适合集装箱跨国长途运输。

如果能够实现原产地直采,价格便能降下来,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贸易机会。最开始,我们也想说服一些贸易商直接来做这个生意,我们提供物流服务。但他们往往会问我们,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做呢?而且他们对铁路的冷链技术不太相信,因为海上冷链运输技术已经很成熟,主要通过外接电源整体发电来制冷,但铁路运输的集装箱每个都需要独立制冷。这方面的冷链技术现在已经有了突破。

所以,我们身体力行,通过电商以及线下进口商品旗舰店,来带动其他企业做这个事情。现在,我们主要销售原瓶原装葡萄酒、食用油、啤酒、面粉、牛奶等几个大类。不久后,肉类、鱼类等生鲜产品也会被引进来。未来,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会不断增加,甚至还会引进一些工业品。

但是,我们的主业是物流,贸易只是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支点》:这种示范作用是否已经有了成效?

王利军:线上线下销售的结果都还不错,带动作用也有了一些成效。现在已经有一些葡萄酒经销商主动来找我们谈合作。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来做这个事情,也会有更多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来进口产品,一起将市场做大。

《支点》 :在出口带动方面是否能有一些作为?

王利军:我们目前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服装、电子产品、汽车整车和配件等,食品等产品出口较少。“民以食为天”适用于全世界,我们的很多食品也颇受外国人欢迎。在运营中欧(武汉)班列的过程中,因为常常与外国人打交道,我们发现他们很能喝白酒,而且挺喜欢喝得“二麻二麻”的感觉。还有就是茶叶,不论是黑茶、红茶还是绿茶,他们都喝得津津有味。

但是,出口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很多企业不愿意走出去,大多数产品缺乏品牌和国际认证,无法走出国门。再有就是我们“跟吃相关的产品”常常农残超标――比如茶叶总是习惯使用农药杀虫,不符合欧盟标准。想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我们和这些企业一起努力,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生产产品。

为了让大家加强合作,我们将于4月29日在武汉举办“‘一带一路’中法经贸文化论坛――中国茶对话法国酒”,以便我更好地将产品卖出去,同时将我们需要的产品引进来。

助力湖北形成更多产业集群

《支点》:下一步,中欧(武汉)班列将如何更好地助力湖北经济发展?

王利军:通道建设好了,又有了更多贸易往来,便能促进产业形成集群。比如,湖北作为工业大省,对木材的需求量较大。俄罗斯恰好森林资源丰富,成熟林占森林资源的60%。有学者统计分析称,就算俄罗斯所有人口砍伐成熟林,也要500年才能砍完。很多成熟林因为没有砍,最终枯萎死掉,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我们发现,俄罗斯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十分欢迎中国企业进口他们的木材。我们将这一消息传递给湖北的木材企业,之后又根据他们的需求开通了全国第一个持续的原材料、半成品运输专线“俄满汉”回程木材班列,由俄罗斯东部林区经满洲里口岸到达武汉。这些木材除了运往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还有一部分经水运分拨至天津、大连、青岛、厦门、广东、安徽等十几个省市地区。

如今,武汉已逐步成为华中地区进口木材的集散、分拨加工基地,木材产业也已在武汉集群,不久便能形成一级木材交易市场。

再比如,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牧场资源丰富,是猪马牛羊等肉类的主产区,而我们对这些肉类需求也很大。因此,计划下一步通过“俄满汉”专列,将这些优质肉品引进到武汉,推动武汉建成进口肉类分拨加工中心。

总之,我们会结合优势产业,助力湖北形成更多产业集群。

《支点》:这似乎更多地还是停留在进出口贸易上?

王利军:贸易量大了,产业集群起来了,自然会吸引世界知名企业进驻,从整体上助推湖北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有一家法国知名服装品牌,以前都是在沿海地区找工厂代工。看到中欧(武汉)班列能够直达法国后,就将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武汉和荆州。他们透露,未来会将订单逐步转移到湖北,并考虑入驻到武汉。如果是这样,会让湖北的服装产业再上一个台阶。

一旦有一家国际品牌进来,其他品牌也会跟着过来。我们希望中欧(武汉)班列能带来更多这样的效果,最终推动武汉加快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助力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支点杂志2017年4月刊)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课程对接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工程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