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资源设计

时间:2022-09-15 05:15:2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资源设计

摘 要:移动微时代的到来促生了一系列的微学习活动,微课程正是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所诞生的。文章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与微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微信与微课程的完美结合为移动学习及其学习者提供的全新学习环境,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与开发出适合于高校学生在“零碎”的时间内进行学习的微课程资源。

关键词:微课程 微信公众平台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62-02

1 微课程概述

1.1 微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程的最早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 s课程[1]。但是真正提出微课程概念的人却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教授,他认为微课程是基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录制时长在1 min左右的在线教学视频,这种课程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需求[2]。

由此可见,微课程并不是微型课件、课堂教学实录节选的一个片段或是原有教学材料的堆砌。归要结底,这些教学材料从本质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情境,仅仅只是将原来的大课改成小课,书面材料变成电子材料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微课程应该是基于移动设备和用户特性以及学习内容,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后的规范化学习资源的统称。至于微课程的时长,我许多学者都提倡微课的时长为5~8 min左右,不得超过10 min以,这个时间的决定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续时间,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 min;二是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太长也会受到平台支持与推广的限制。

1.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所具备的优势

1.2.1 微信公众平台对微课程的支持

微课程的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移动平台,但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学习网站,因为视频学习网站始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也没办法做到教学内容定期推送和快速传播。

微信为学习者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环境,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平台,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此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推送功能,一旦内容有更新,学习者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通知,从而开展自主学习。某些学习者对于自己认为非常有意义或者有效果的课程还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一方面可以吸纳更多的学习者一同学习,扩大“学习圈”,使微课程在后能实现“自推广”;另一方面,这些新的学习者都是原学习者的熟人或朋友,这样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2.2 微信公众平台对学习者本身的吸引力

在传统课堂上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手机在微课程学习中成为了学习工具。抛开学习内容,单单就学习形式来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如果能通过较好的微课程设计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则势必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也将不言而喻。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

微课程资源是与指微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资源,它不仅包括教学用的视频、PPT、教案、参考资料、测验与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需要的资源,还包括对这些资源的组织、呈现以及实施等方案。这些资源既要达到教学效果,又需要得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完美支持,还要符合学习者的操作习惯、视觉特点等。

2.1 微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短小精悍、渐次递进”原则

微课程由于其本身的时间限制,加之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一定要注意时间。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提炼精华,避免冗长拖沓,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持久性。

2.1.1 提炼核心内容

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不能是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机械分割、化整为零,应该是从整个课程出发,重新划分知识点,尽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的核心内容必需体现“浓缩就是精华”的特点。

2.1.2 涉及拓展内容

对于在课程中无法详细介绍但又有必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提供相关链接,作为与当前微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供学习者在课后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迁移[3]。

2.1.3 由浅入深

每次课的学习内容应该符合正常的教学和学习规律,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展示呈现,整体上呈现出渐次递进性。需注意当前微课程内容本身的组织问题,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微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2.1.4 注意知识点间的相关性

无论是核心学习内容还是拓展学习内容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除了注意核心学习内容与拓展学习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之外,还要关注每次微课程内容间的相关性[3]。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一内容在整个知识内容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2.2 微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体现“灵活多样”的原则

2.2.1 根据知识点的特性来选择内容以哪种多媒体素材呈现

微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主要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素材具有不同的表现能力和表现特点。比如,文字具有很强的概括力,适合于展示一些概念或定律;而对于需要想象的某些知识点,则可以利用图片加以辅助展示;对于一些与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则可以直接以操作视频加旁白的方式呈现。总之,按照知识点的特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多媒体素材。

2.2.2 多媒体素材应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呈现

多媒体素材就是微课程中最原始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组织除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呈现之外,还应该重视各类媒体连续出现的次数,应该尽量让各类素材交叉分配于整个微课程,以避免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后续的学习积极性。

2.3 微课程的界面设计上应贯穿“简洁美观、操作简单”的原则

2.3.1 界面整体风格要简洁美观

微信公众平台的浏览方式是从上至下的流式排版,微课程内容在排版时不能太过花哨,可以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及背景来突出重难点内容,但要注意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力求简洁美观。可以适当利用分隔符、线条等来划分区域,将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素材分隔开来,方便查看和学习[4]。

2.3.2 导航清晰,学习者操作简单

导航是学习者学习微课程的重要入口,导航分类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便于学习者分类查看和提问。操作上尽量保持微信本身的特点,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技术效果而改变学习者的正常操作习惯,影响学习互动,从而得不偿失。

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资源设计实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对全校非计算机大一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要求,对于相关的操作技能学生通过看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该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较多的知识点进行了微课程设计。

3.1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阶段是以“划分知识点”为主,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微课程主要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在知识点的选择与划分上主要按重难点来划分,再根据最小粒颗度原则[5]对知识点进行细化。每一个知识点对应于一个操作案例,也就是微课程的一次课。如:在WORD操作部分一共提炼出图文混排、长文档排版、自动生成目录、表格与绘图4个知识点。而每个知识点在内容组织上会进行进一步细化,如:图文混排中涉及到的最小知识点有查找替换、文字与段落、格式刷、图片的对齐方式等。

3.2 媒体设计

媒体设计是在“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来确定每一类知识点制作成什么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由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微课程涉及的都是操作技能,媒体设计主要包括微视频设计及辅助资源设计。

3.2.1 微视频设计

根据该课程的特性,其微视频都是来自于实际的操作录像,在录像之前必须要准备好操作流程和在操作过程中所讲解的文字内容,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整个操作的过程不要超过10 min,也不能低于5min,便于后期合成时进行取舍。

3.2.2 辅助资源设计

辅助资源是指对操作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给出的相关提示材料,如:提示框、各表情、符号以及效果图,微视频的片头片尾、字幕等。这些资源在后期合成时与操作视频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吸收。

3.3 呈现方式设计

呈现方式设计是在媒体设计的基础上再次对媒体资源进行分配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微课程的规范和完善。以该课程为例,在操作视频之前应呈现一些教学PPT,使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视频操作过程中也尽量让PPT这类图文性的材料与操作视频有机结合。

4 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课程的结合为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创造了条件,文章提出的微课程资源设计原则与方法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逐步深入,以期为未来微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支持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7-75.

[2] 刘明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3] 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51-56.

[4] 卢胜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5] 陈峰.基于微信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人事考试的作用和发展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镇融合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