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地理综合复习的策略

时间:2022-09-15 04:04:42

谈高三地理综合复习的策略

高三地理的综合复习,是夯实学生地理知识基础、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答题能力的关键。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这还不能够满足高考的要求,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基础知识和能力立意。这就要求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在后期的复习中应注意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这个时期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联系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构成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应在每章节内、章节与章节间、人文与自然间、区域与洲际间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如掌握地中海式气候,就得理解它的成因(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成因决定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的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地中海沿岸的园艺业),等等。另外,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应该熟记地理事物(如重要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大洋、大河、大山名称,重要国家、城市、工业部门、农作物、岩石等),掌握地理概念(如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学生可以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一是地球运动系统。它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虽分属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方面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出成因,并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以便遇到具体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二是人地关系系统。它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教材的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三是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区域地理是文综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区域性。因此,学生只有具备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四是地理图表系统。它包括日照图、等直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在专题复习中,学生要做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要对图表进行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三、学会“地图复习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工具,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应将地图装在大脑里,提高“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提高识图能力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地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图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转换成立体图等。

2.学会图文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地图上去理解和掌握。例如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能从图形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农业发展的方向等。

3.掌握识图技巧。(1)在10条线上下功夫(5条经线、5条纬线)。(2)找出10条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10°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四、热点和书本结合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命题的切入点。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学生要将热点、焦点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地理热点抽象地说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具体地说有沙尘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生态农业、地质灾害问题,甚至还有建筑中房屋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北方秋雨、南方的梅雨、贵阳冬雨等现实问题的解释。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五、注重综合复习

在专题复习的同时,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知识面广、启发思维能力等特点。学生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学会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区域问题分析得是否完整,可以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寻找思维线索,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六、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学生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这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沉溺于“题海”,应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题方法,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地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的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复习以外,学生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可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并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回归课本,解决问题。

上一篇: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一篇:实施双语地理教学的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