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及分析

时间:2022-09-15 03:37:17

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及分析

摘要:文章选取机电产品行业及相应的出口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全面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贸易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形成及作用机制,并强调对技术效应的重视。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利用多年的经济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交互项模型进行实证和分析,深入揭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市场及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经济贸易效应;技术效应

一、 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却越来越普遍,WTO通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数量快速培增,尤其是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据相关统计,中国对外贸易遭受的壁垒有80%来自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超越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最大贸易壁垒(王亚星,2007~2014)。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升级,机电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早在2003年就已经超过出口贸易总额的50%,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大,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同时也给我国设置了最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文献较广泛,但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分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实证研究方面,对贸易负面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多一些,而对技术效应等正向效应的研究较为匮乏,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性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另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计量研究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出口贸易情况,计量模型和研究范围的精选也是深化我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认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力图在对其研究上更深入、更具针对性。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特点。目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表述多样,但内涵较为统一,是指贸易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组织针对其进口商品,制定过严的技术要求,从而对出口国造成了实质性贸易障碍,主要包括技术标准、认证法规、技术合格评定程序、绿色壁垒、商品包装标签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等方面,分为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措施。

美国、欧盟、日本在实施贸易壁垒上体系结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有完善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复杂且更新快,种类繁多;具有覆盖面广泛的认证体系,民间参与度也较高,即使是非强制性标准或认证,其实际实施的阻碍作用都很明显,对我国的机电产品行业有强烈的壁垒效应。

2. 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形成机制分析。首先,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我国在面对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各项标准,生产成本及出口成本都会增加,如价格不变,则利润减少,机电产品出口量也相应减少;如成本上升的同时价格提高,则欧美日等国将会选择更低价格的产品,也会导致机电产品出口量下降。

具体地,根据图1的供给―需求曲线模型,我们首先假设短期内进口国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不变,也即是图中D1需求曲线不变,初始时均衡点为E1,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Q1;当企业成本增加后,供给曲线将从S1移动到S2,且S2曲线比S1曲线更加陡峭,弹性更小,新均衡点为E2,均衡价格变为P2,均衡数量变为Q2,与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前相比,出口数量减少,减少量为Q2Q1;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时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程度不同,则出口数量也不同,极端情况下,供给曲线如图S3所示,此时完全无弹性,均衡点为E3,均衡数量和价格对应为Q3及P3,均衡数量减少为Q3Q1, 这即是出口数量抑制效应机制。

其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价格上。主要还是因为出口成本的提高导致了出口价格的上涨,进而抑制了产品的出口。如图2所示,图2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初始状态下市场均衡点为B,单位利润可以用BD表示,当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时,我国机电产品厂商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于是在研发投入、生产改进、产品验测等各个方面就会增加投入,从而增加了成本,假定单位成本增加了ΔC,则出口产品单位成本增大为AC+ΔC,平均成本曲线上移ΔC单位;显然,如果企业要维持自身利益,将会导致产量减少至Q2,价格提高到P2,且P2至少要达到P1+ΔC才能保持单位利润水平,由此形成了价格抑制效应机制,导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且从动态来说,跨越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将会面临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数量抑制效应与价格抑制效应也将是循环作用的。

长期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刺激出口国做出反应,分为消极和积极反应;如果出口国采取消极反应,长期来看必然导致贸易抑制效应;如果出口国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就会不断地突破壁垒限制,对出口国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等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持久的技术效应。中国多年来在面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一直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在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革新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机电产品行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主动或被动创新整体提高了机电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长期内优化了我国机电产品结构,体现了明显的技术效应。其次,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软实力。在环保意识,法制化,标准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且这些作用是需要长期积累而实现,形成过程也伴随着较好的正外部效应,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机电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技术效应的影响大于其它大多数产品。针对机电产品的标准、规范等更易于制定,而相应企业针对贸易壁垒做出调整的时间也要快于农产品等行业;另外,国内外机电产品行业技术进步和革新相对较快,正外部性效应显著得多,从而技术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三、 实证分析

1. 假设设定。通常认为,TBT通报数反映了各国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Swann、Temple和Shurmer(1996)最早对英国进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也有学者实证分析了贸易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出口国经济规模、国家及地区间距离等的关系。此后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孙龙中等,2008;陈晓娟等,2014;杨B晖,2014)。近年来在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正外部性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有文献研究总结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存在性、生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实现条件等(江涛,2014);Felbermayr G J和Jung B(2011)分析说明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于前述理论及分析,本文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出模型假设1:

H1:机电产品出口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呈负相关。

出口国GDP、进口国GDP在研究贸易量问题通常被看成正向动力源,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出口供给能力及进口需求能力的强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及假设3:

H2:出口贸易量与出口国和进口国的GDP呈正相关;

H3:出口国GDP越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越小。

2. 变量说明。(如表1示)

3. 计量模型设定。改进后的交互项计量模型设置如下:

4. 估计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库为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基于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对样本进行估计。本文采用的是Stata12.0软件进行操作。

5. 稳健性检验。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将因变量替换为我国对i国出口机电产品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于比重的取值为不大于1的百分数,因此需要采用满足约束条件下的某连续变量方程模型(周华林等,2012),这里将估计方法变为面板数据的tobit估计方法。同样由于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主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如表2所示。

表2中第一列为模型估计主结果,整体来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第二列为稳健性检验结,依据表2中结果,说明了模型所验证的结论有效。从回归模型中,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主要变量结果显著且符合预期。据实证结果可得以下结论:

第一,出口贸易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呈负相关。ln(TBTi,t-1)的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出口贸易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增加而降低,假设1成立。回归结果表明,TBT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下降2.03%。

第二,出口贸易量与出口国GDP和进口国的GDP正相关。ln(DGDPi,t-1)和ln(HGDPi,t-1)的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出口贸易量随出口国GDP和进口国的GDP的增加而增加,假设2成立。回归结果表明,目的国的人均GDP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增加1.89%;我国人均GDP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增加0.44%。

第三,距离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不明显。ln(distancei,t)的系数不显著,则说明出口贸易量与两国距离的关系不显著,这符合目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距离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不再重要。

第四,出口国GDP越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越小。ln(DGDPi,t-1)*ln(TBTi,t-1)交互项系数为正,说明调节效应为正。即随着出口国GDP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反而减小,假设3成立。GDP的增长使得贸易量随TBT增加而下降的速率相对减小。调节效应可以通过图3表现,图3中,虚线线段的斜率为ln(TBTi,t-1);而实线线段的斜率为ln(TBTi,t-1)的系数与ln(DGDPi,t-1)*ln(TBTi,t-1)的系数之和。

五、 结语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影响,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作用,短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促进作用在长期中逐步呈现出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市场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出口目标市场更加多样化,以及机电产品产业逐步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提高,行业法制化和标准化水平提升等因素的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不像传统估计结果那样严重。正面作用通常要经过较长的积累过程才能实现,且技术效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正外部性作用愈加明显,现有的大多数文献由于数据积累和模型设置的原因,通常高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贸易抑制效应。另外,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及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间实际物理距离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甚微,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质是争夺全球性市场。

综上,我们要积极面对和深入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效利用其带来的正面效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政府、行业、企业多级联动,依法合理维护自身利益,树立全球贸易思想,开拓更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强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创新发展意识,加强人才战略,提升我国机电产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贡献力。

参考文献:

[1] 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014.

[2] 周华林,李雪松.Tobit模型估计方法与应用[J].经济学动态,2012,(5):105-119.

[3] 孙龙中,徐松.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8,(2):26-34.

[4] 陈晓娟,穆月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5-121.

[5] 杨B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15.

[6] 江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4.

上一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康复治疗作... 下一篇: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能动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