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效能建设和监察要点

时间:2022-09-15 03:35:02

机关效能建设和监察要点

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县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根据县效能办《关于印发<2013年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和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2013年全局机关效能建设和监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作风建设模范单位创建活动

1、继续落实县委办、县政府办《县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暨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县活动实施方案》,努力争当为民造福的模范、改革创新的模范、务实拼搏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

2、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检查。重点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会风文风、事业心责任心、落实力执行力、服务意识、廉洁自律等十个方面开展“十查十看”。

3、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制定相关监督检查办法,使监督检查经常化、长效化。对执行“八项规定”态度消极、行动迟缓的,督促其迅速行动,认真执行;对打折扣、搞变通的,坚决纠正,责令整改;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典型案件要适时通报,以儆效尤,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对公职人员参与赌博、公款大吃大喝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

4、纵深推进“治庸、治懒、治散”工作,集中整治部分公职人员存在的庸、懒、散、拖等问题。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集中整治影响加快发展的干部作风问题,坚决纠正互相推诿、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对群众态度冷漠的问题;努力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单位,评选人民满意公仆。

5、大力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工作。着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集中解决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高城市通畅度和舒适度。

二、营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良好环境

6、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调整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精减行政审批申请条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期限,推进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行政审批权下放后的监管,制作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未进入目录的一律不得审批。做到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该上网的上网、该进行政服务中心的进中心。

7、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规范使用网上审批系统。所有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全省网上审批系统办理,并限时办结。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事后补录、二次录入等情况。抓好电子政务统一监察平台建设和运用。

8、开展对影响发展环境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和纠正重点工程(项目)审批、建设效率低,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垄断现象严重,办理时间长、服务态度差、收费项目乱等问题。

9、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建立健全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建立“评价—整改—反馈”的测评机制,做到评改结合,以评促改,边评边改。将测评结果作为效能考评的重要依据。

10、开展民主评议涉企股室政风行风活动。选择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行业管理等职能的涉企股室、二级单位及其负责人作为测评对象,对其中心意识、依法行政、主动服务、行政效率和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所在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11、认真清理各类收费项目。督促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各类涉企收费项目,对不合法、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要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项目,有关规定明确要求降低收费标准的,要落实到位。

三、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12、准确把握绩效管理内容。人保系统工作内容主要为职能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相关工作、效能建设。

13、精心制定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县委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县政府向县人大工作报告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和本系统职能工作要点,细化量化为绩效管理的考评指标。

14、合理确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坚持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群众评价与内部考评、传统考评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15、强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将绩效管理对象年度综合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评档次。考评结果作为激励问责、改进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效能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投诉受理,提高工作质量

16、加强对效能投诉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明确投诉受理的范围和内容,规范全系统的投诉受理工作,提高投诉受理水平。

17、积极拓宽和畅通群众、企业和基层的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和新闻媒体参与。

18、认真受理损害发展环境影响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方面的投诉,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对线索清晰、可查性强的效能投诉件,直查快办。

19、建立投诉件办理满意率评价机制,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

五、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重点查处违法行政、失职渎职、作风漂浮案件,重点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中梗阻”、“下搁浅”、“小鬼难缠”等涉及机关效能、干部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保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及时启动问责机制,加强对重大问责事项的跟踪和督查。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达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查办案件,找出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

上一篇:推进创业就业主题活动方案 下一篇:人社局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