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时间:2022-09-15 03:17:22

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利于对声乐活动中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加以正确全面的理解,利于提高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利于为声乐演唱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可靠的保证。为了给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声乐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教育

J616-4;G642

声乐演唱是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和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不同的演唱者,演唱者个性特点的不同,都会对最终的声乐演唱造成不同的影响。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动作,还需要共鸣、吐字、听辨等动作的参与,而这些动作的实施都需要依靠人精神的支配和控制。此外,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需要在人的心理调节的条件下进行,若心理活动不佳,则会对声乐演唱活动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声乐演唱的技巧,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下面对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谈点看法和思考。

一、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调动导向作用

声乐演唱者要想成功展现歌唱活动,就要有良好的歌唱动机,就要和所要演唱的歌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利于调动生理因素,为演唱好歌曲做好一切准备,利于将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并促使机体协调。因此,要重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调动导向作用,激发演唱者进行歌唱活动的内在动力。

2.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排他作用

主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音的形象化,也就是听觉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与思维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这种行为可以将肌肉的调节摆脱掉,避免发出不自然的声音,还能够避免受到其他紧张因素的消极影响,利于演唱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充分发挥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坚定信心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给予歌唱的方法和技术的传授高度的重视,而忽视歌唱心理状态对演唱的重要性,这样容易使一些学习者产生心理问题,使其消减学习声乐的信心,使声乐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为此,要善于调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心理因素,使学习者产生坚强的毅力,在声乐学习中坚定信心,这样利于将进行的歌唱学习活动组织好、控制好,使其最终尝到成功演唱的喜悦。

二、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具体来说,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下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感知能力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其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就是音乐感知能力。要想正确地进行演唱,就要实现正确的感知。所提到的感知能力,既包括感觉能力,也包括知觉能力。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密切,因为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在艺术欣赏中感觉和知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者都知道声乐演唱必须以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为基础,而这种欣赏又以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为保证,也就是说演唱者必须要具备“感受音乐的耳朵”。要想对音乐艺术加以感知,声乐演唱者就要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这看似是要求演唱者要具备一种生理能力,但是觉能力受大脑支配,故这种能力又是生理能力与心理能力的综合。

2.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想象能力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还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是音乐想象能力。想象指的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不同于常规性思维,想象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结果都已经证实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不管哪种劳动过程,其都需要想象。此外,不管是艺术,还是设计、文学等等创造性的活动,想象都是其一个必要方面。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我们无法用眼睛看见,也无法用手触摸到,只能依靠过硬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形成。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想象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情感能力

声乐演唱的生命是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并以此感动受众。所以演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情感能力。

(二)注重实施心理调控教育

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演唱,声乐演唱者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要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技巧外,还需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实施心理调控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这样利于发声器官处于积极打开的状态,并协调配合,利于完善声乐演唱活动。

三、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形式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形式要以人性化教育为原则,采用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状态有紧张、过度兴奋与消沉。若善于利用心理学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原理,则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不少的学生都有紧张的心理,且这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对歌唱技术的掌握,随着紧张程度的加深,他们对歌唱技术的掌握程度越发不理想,这样就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就造成学生产生继发性的心理紧张,导致他们在声乐学习中遇到困难。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高级神经的相互诱导原理中的同时诱导原理,注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则利于缓解学生产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逐渐消退对歌唱技术掌握的畏惧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此外,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还有怯场,学生往往一进考场就紧张,身体就僵硬,歌唱水平也往往不如平常。为了克服怯场心理问题,声乐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想方设法解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怯场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很有必要。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演唱的心理状态,以对智力与生理技能的发挥加以促进,促使获得更好的声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潇.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探究[J].音乐时空,2015(03)152.

上一篇:关于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 下一篇:创新科技掌控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