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氯丙嗪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时间:2022-09-15 03:10:19

盐酸氯丙嗪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氯丙嗪灌胃染毒大鼠致死模型研究染毒致死大鼠体内各脏器氯丙嗪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00 g±10 g经灌胃匀速注入6LD50(1 350 mg/kg)氯丙嗪。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心、肝、脾、肺、肾、心血等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丙嗪含量。结果 大鼠在氯丙嗪灌胃后均出现体温降低,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于染毒后10 h~11 h死亡。各脏器组织氯丙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肝>肺>脑、脾、肾、心>心血。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氯丙嗪法医毒物动力学及中毒案件的法医学研究。氯丙嗪中毒(死)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心血、胃外,应采肺、肝、脑、脾、肾、心等检材,进行全面毒物分析,并结合症状及体征发现进行综合判定。

关键词:氯丙嗪;法医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82-02

氯丙嗪是二甲胺类抗精神病药。口服易吸收,主要自肾随尿排出[1]。近年来出现的氯丙嗪中毒的案件[2,3]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氯丙嗪中毒的判定已成为法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氯丙嗪中毒的研究,多见于一些案例分析报道[4,5]和检材中氯丙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6,7],而关于氯丙嗪中毒法医学鉴定有关的法医毒物动力学[8],如死后分布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本实验建立氯丙嗪灌胃染毒大鼠致死模型,研究氯丙嗪在染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为氯丙嗪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TRACEGC&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TRACE 2000 GC气相色谱仪,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氯丙嗪标准品(10342-0001)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盐酸氯丙嗪糖衣片每片25 mg,上海信宜九福药业有限公司;10%氢氧化钠溶液;SKF525A(内标液)配制成1.0 mg/mL的乙醇储备液,置冰箱保存。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动物模型 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00 g±10 g,实验前隔夜禁食。经灌胃匀速注入6LD50(1 350 mg/kg)氯丙嗪。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心、肝、脾、肺、肾、心血等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丙嗪含量。

1.3 样品提取和检测 取固体检材1 g或血1 mL,加蒸馏水2 mL,加入内标液10 μL,振荡,固性检材超声细胞粉碎匀浆3 min,10%NaOH调pH至12,振荡摇匀,加入5 mL乙醚,振荡15 min,1 8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液移入另一干净且干 燥试管中,重复萃取一次。40 ℃恒温水浴中挥干,20 μL无水乙醇定容,取1 μL进样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定量[9,10]。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选择离子模式检测(SIM),质谱图、质量色谱图定性,气相色谱检测,内标法定量。

1.4 工作曲线和回收率

1.4.1 工作曲线 分别在空白家兔血液、肝脏中添加氯丙嗪标准溶液及SKF525A溶液,配制成分别含有氯丙嗪0.1 μg/mL、0.2 μg/mL、0.4 μg/mL、0.8 μg/mL、1.0 μg/mL、2.0 μg/mL、4.0 μg/mL、8.0 μg/mL、10 μg/mL,SKF525A10.0 μg的系列样品,按2.2项下方法提取并检测。以氯丙嗪浓度(μg/mL或μg/g)为横坐标(X),氯丙嗪与内标的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线性回归方程Y 5.124 3X-0.851 1,r20.990 1结果表明,肝中氯丙嗪在0.1 μg/g ~10 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4.2 回收率 空白肝加入氯丙嗪标准溶液0.2 μg、2 μg、10 μg,按1.3项下方法提取并检测,工作曲线法计算检材中氯丙嗪含量,肝中氯丙嗪的提取回收率为(95.8±2.4)%~(118.3±6.2)%。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用SPSS 11.5软件对组织中氯丙嗪的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 果

2.1 中毒症状 大鼠在氯丙嗪灌胃后活动明显减少,出现嗜睡症状,6LD50灌胃后10 h~11 h后出现四肢抽搐,全身痉挛现象,抽搐10 min左右窒息死亡。

2.2 GC和GC/MS检测 氯丙嗪和SKF525A保留时间分别为6.66 min和10.45 min,峰形对称,可完全分离,溶剂和空白脏器提取内源性杂质对氯丙嗪和SKF525A无干扰。详见图1。

图1 中毒肝脏氯丙嗪的气相色谱图

2.3 死后分布(见表1)

表1 氯丙嗪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x±s)μg/mL

3 讨 论

本文建立了氯丙嗪染毒大鼠的死后分布模型。6LD50氯丙嗪灌胃后在10 h~11 h内死亡。本实验所建立动物模型的表现和生命体征符合口服氯丙嗪中毒的表现,可应用于氯丙嗪中毒意外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氯丙嗪是判定氯丙嗪中毒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HPLC、GC、GC-MS等[4-7,9-11]。本实验建立了生物样品中氯丙嗪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直接进TF 气相色谱法,能使氯丙嗪和内标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可以准确地对样品中的氯丙嗪进行定量检测,可以应用于氯丙嗪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和氯丙嗪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中。

死后分布是活体分布的终末状态[10],影响药物在机体中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的脂溶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等。氯丙嗪脂溶性强,蛋白结合率高,从理论上讲死后分布不均匀。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经口灌胃致死大鼠体内分布趋势为胃、肺、肝、脑、脾、肾、心、心血。各脏器组织中氯丙嗪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胃>肝>肺>脑、脾、肾、心>心血。说明富血器官和脂质含量高的脏器中含量高于血液,因此,在氯丙嗪中毒(死)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心血、胃外,应采肺、肝、脑、脾、肾、心等检材,进行全面毒物分析,并结合症状及体征发现进行综合判定。

参考文献:

[1] 黄光照.法医毒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

[2] 贾梅芹.1例小儿大剂量氯丙嗪中毒的抢救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11.

[3] 孙晓晖,桑建忠.氯丙嗪致恶性综合征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5):5.

[4] 张春旺,潘红,冯彩群.一起由氯丙嗪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快速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1):2.

[5] 肖怡,史家斌.一起因食用鲐鱼引起中毒原因的实验室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11(1):34.

[6] 路平,曲志娜,谭维泉,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猪肝中氯丙嗪残留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7):56.

[7] 陈国征.气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盐酸氯丙嗪[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9.

[8] 克明.法医毒物动力学[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6):361-369.

[9] 贺江南,雷丽红.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验盐酸氯丙嗪[J].光谱实验室,2002,19(6):54.

[10] 王章阳,王亮明,孟晓红,等.离子对萃取光度法测定复方安乃近微型灌肠剂中盐酸氯丙嗪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9):12.

[11] 王玉瑾,陈朝阳,赵雨红,等.血中精神药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1):15.

作者简介:马亚男(1983―),女,现为山西医科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邮编:030001);王军义,工作于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尉志文、狄宗仁、克明(通讯作者),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邮编:030001)。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心复康口服液对大鼠力竭性损伤心脏心率变异性...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