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健康顾问”

时间:2022-09-15 02:34:31

家门口的“健康顾问”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沈秀平访谈北京市有16个区县,其中,海淀区所辖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进展如何,社区卫生服务在百姓生活中占有什么地位,就此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沈秀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今日中国:2012年11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列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方面,海淀区有什么特殊性?

沈秀平: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多样性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外,还有很多高校、部队、企事业等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主导,其他机构作辅助,使得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全面落实到位,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中国名校清华、北大都坐落在海淀区,这里高校云集,区内有18家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在全国是独一份。

今日中国:像高校、部队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会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吗?

沈秀平:假设一个学校有5万人,大约4万都会是学生,剩下的1万人是社区居民,对于学生来说,社区卫生服务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年龄段来开展。如果完全按照生活社区的工作方案去要求高校,显然不符合这个群体的特点。社区一对一以“户”为单位,高校却以班级和院系为单位,考虑到高校人群的特殊性,海淀区针对高校制定了高校家庭医生服务方案,以集体签约的形式开展工作,这样更人性化,也更能使这个方案推动下去。

今日中国:据报道,海淀区有60万人加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这项工作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沈秀平:家庭医生服务这项工作,截至到去年年底,确实有60万人海淀居民享受到了这项服务。我们签约的海淀区居民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设立的30%的目标。下一步就是签约后如何去落实这项工作。我们针对签约居民进行了分类,将他们分成重点人群、慢病人群和正常人群三类,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签约后,百姓知道了自己的责任医生是谁,有问题会第一时间去咨询他们,医生会指导居民下一步如何处理。另一方面,对重点人群,比如常年卧床不起、需要特殊照顾的病人,我们的家庭医生会定期下去巡诊,做一些常规检查和处理,并给予一些医疗和生活上的指导。

今日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目前存在哪些尚待克服的困难?

沈秀平:全科医生培养起来很不容易,目前,我们的人员配置还很不到位,整个海淀区全科医生仅有915人,按照1:600户的要求(即一个社区医生最多服务600户,一户按2.45人计算即1800人),海淀区拥有人口328.1万人,我们的医生数目还相差很远。

政府去年出台了一个文件,签约率达到50%以后,可以根据1:600户的要求来给予相关的人员配置。目前的问题是,编制有了,但是,招聘到合适的人员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社区机构的待遇跟二三级医院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地学生可能不会选择我们,外地学生又要求硕士以上,进京指标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在努力开展这项工作。

目前,海淀区667个社区,拥有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站,我们不能达到每个社区都设一个站,但是在这个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不断加密。现在牵扯到房子问题,一般百姓需要社区卫生机构,但是不希望开在自己的家门口。前几年出台了新建小区配套用房,留出一定的房源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用,在规划上有了保证。

今日中国:跟普通医院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有哪些便利和优势?

沈秀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跟医院的本质区别是:医院的主要职责就是看病,各种疑难病症、常见病都可以来医院看。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主要是预防。我们过去常说“六位一体”,它包括:常见病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这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常见病治疗只是其中的六分之_,更多的是健康管理。通过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使居民的一生更加健康,活得更有意义,人均寿命或者健康期望寿命都能得到提高,实现社区居民“首诊在社区,防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连续、长期的固定服务。居民从出生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保健医生是谁,由此建立起一种长期默契的服务关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我们返聘了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让他们为百姓发挥“余热”。

今日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有哪些实惠?除了例行的卫生保健以外,还会开展其他活动吗?

沈秀平:政府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首先,来社区看病,报销比率达到90%,三级甲医院也只有70%~80%。另外,社区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免去了15%的药物“加成”(医院从药厂进药后通常加成15%)。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长门诊时间到晚上8点,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百姓到社区来就诊。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是不收费的,我们也在探讨将来责任医生实行三方(医保、个人、机构)付费模式,三方所占比例不同。这样参与者也许会更珍惜这一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很多,“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这都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的任务,每一项都有具体的工作方案。

今日中国:跟国外相比,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什么状况?哪些海外经验可以借鉴?

沈秀平:我们所见所闻也关注到一些国外的家庭医生。国外也是签约,个体诊所根据签约提供咨询,进行首诊,需要转院的,予以转院。签约跟经费挂钩,签得多,服务得好,保险公司拨付的费用就高。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比如可以采取几方付费的模式,但是,我们目前主要依靠的还是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目前,国内看病就医患者是三甲医院、二级医院、社区机构自愿选择,去任何一家都不受限制,也就是说,首诊制在国内并没有强制推行,所以一般患者多选择三甲医院。我们在靠社区卫生服务自身的魅力来吸引百姓,让他们知道常见病、多发病宜先到社区来。

今日中国:签约不付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

沈秀平:我们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收入和门诊不挂钩,政府买单,实行绩效工资。

曾经有八,说,我们医疗工作是“24小时的应招职业”,确实,我们的责任很大,随时都要做好准备。从过去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己去挣钱”到现在“政府买单”,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挣钱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服务。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奖金工资全部政府买单,目前,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每年^均工资8万元人民币。随着GDP每年都在增长,物价也在上涨,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每年人均8元万的酬劳也在逐渐上升。

今日中国:24小时应招,如果有人半夜发病,呼叫家庭医生,真的很快就能到达吗?

沈秀平:这要纠正一下,我们的家庭医生主要以咨询指导为主,不是出诊医生。有疑难杂症的时候,不明白,可以打电话给家庭医生,但是出现特殊急症的时候,还是要打120。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是居民的健康管理。

今日中国:根据病情诊断,家庭医生会给患者推荐其他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吗?

沈秀平:我们现在实行了对口支援,一家“中心”对着几家三甲医院——跟三甲医院签约建立合作协议关系,遇到疑难病症的时候,可以帮患者在三甲医院挂号,比社会上预约挂号更方便。签订协议后,三甲医院会给我们留出固定的号源。签约后,居民可以享受到这些便利。

上一篇:阳光下的思考 下一篇:向台湾社区医疗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