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增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时间:2022-09-15 02:20:51

河蟹增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近些年来,河蟹在齐齐哈尔所属各县(市、区)增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齐齐哈尔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水资源丰富,发展河蟹增养殖潜力巨大,在增养殖技术上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改善河蟹养殖生态环境条件,建设好防逃设施

稻田养蟹应把田间工程改造作为重点,开挖蟹沟、蟹溜,并把“田凼式”作为重点推荐的工程改造模式,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或其它更结实耐用的材料作为防逃墙材料。池塘养蟹应采取人工种植水草、水稻的方式提高池塘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水草达到30%~60%),种植的水草主要有金鱼藻、苦草、菹草、伊乐藻等;人工投螺,改善饵料生物条件;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材料。大中水面养殖河蟹,也要引种水草,扩大水草覆盖率;稀养河蟹,保持水体水草的持续生产;在上下游进出水口以及各灌溉渠、泄洪闸门设置拦网;设置暂养育肥池。

二、选择大规格优质蟹种合理放养、提早放养

为解决我省气温低、河蟹生长季节短的问题,适当提高放养的蟹种(扣蟹)规格。池塘和稻田养蟹,放养规格为120~160只/kg的蟹种。为了降低成本,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面放养的蟹种规格可以小一些。另外,把好蟹种质量关。养殖的蟹种主要以“辽蟹”为主。选购规格整齐、活动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优质蟹种,避免购买小老蟹、病蟹和已退化的蟹种。养蟹池塘早注水,尽量在蟹种放养时间上抢前抓早。养蟹稻田可在田边或田中修建小型暂养池暂养蟹种,待稻田内分蘖肥施完后,一般是6月上旬将蟹种放入稻田。暂养期间要投足饲料,延长河蟹的生长期。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面蟹种放养宜稀不宜密。池塘养蟹,每亩放养扣蟹600~1000只;稻田养蟹每亩放养扣蟹200~500只;大中水面养蟹,每亩放养扣蟹100~200只。

三、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饲

投喂的饲料应新鲜无污染,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坚持“四定”投饵的原则。定时:每天投喂2次,早晨6时至7时投喂一次,傍晚5时至6时投喂1次。定位:每次都在固定的位置投喂,对于养蟹稻田,可将饲料放在距田埂30cm的田面上;养河蟹池塘可搭建饲料台,也可直接投到岸边浅水处。定质:投喂的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搭配投喂。掌握“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即5~6月份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夏季7月份至8月上旬,河蟹生长旺季,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并重,多喂一些水草、地爪秧等青饲料;8月中旬以后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定量:河蟹的日投饲率为10%~15%。每天注意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天投喂以傍晚投喂为主,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另外,还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四、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对污染水质特别敏感。如果发现河蟹离水上岸不肯入水,不吃投喂的饲料,就可能是水质恶化或缺氧造成的,这时就应该及时换水。对于养蟹池塘或稻田,应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从春季到夏初,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7~8月份,水温较高,每3~4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9月份,气温下降后,每隔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2。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五、设置河蟹暂养育肥池

养蟹稻田和大中水面应配备暂养池,以解决河蟹因生长期不足而导致的规格小、肥满度差以及均衡上市问题。通过暂养可显著提高河蟹销售价格,增加养殖效益。暂养塘标准与养蟹池塘标准相同,也需要建设防逃设施。暂养池的深度应达到2m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漏。一般每亩池塘可暂养商品蟹200~300kg。暂养期间还应投喂饲料,这样既可避免商品蟹减重,又可提高河蟹的肥满度,改善河蟹品质。投喂的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另外搭配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喂鲜鱼,植物性饲料主要喂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等。一般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日投饲率5%左右,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作者:刘孝云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政府农业局

上一篇:建筑电气智能化与绿色建筑研究 下一篇:棕鳟鱼种养殖技术要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