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越大越难沟通

时间:2022-09-15 01:44:11

为何孩子越大越难沟通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土幼儿园和读小学的时候,吃饭时总是叽叽喳喳,有着说不完的话。可是,弦子越是长大了,跟自己说的话反而却越来越少。而在许多中学生心里,也常常有“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的感觉。据沈阳市和平区某重点中学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中,超过60%的中学生与家庭成员问的“亲情淡化”,几乎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聊聊天:而75%的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家长都希望能与孩子交朋友,孩子也希望家长们多了解他们,但是,为何总是事与愿违呢?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两则故事――

故事一:给我多一点时间

雯雯读小学的时候是班长,成绩在年级段向来数一数二,老师的夸奖,家长的满意,令雯雯的小学生涯一帆风顺。上厂初中,雯雯发现周围的一切全变了:小学同学中,当班干部的有一半多:第一次考试下来,她的成绩仅仅是中等水平;班干部选举,班长不是她……

雯雯开始感到有些困惑,甚至有点恐慌。女儿上中学第一次考试的成绩,让雯雯的爸妈也大吃一惊:“雯雯,这是怎么回事啊?上了中学,你更要努力啊,竞争这么激烈……下次一定要考好,至少进前5名才有希望啊!”

“前5名”――爸妈定下的这个目标,从此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雯雯的心上。陌生的环境,心中的困惑……所有这些不适应的感觉,雯雯多想跟爸爸妈妈说啊,她多想爸爸妈妈能给她多一点的时间,让她慢慢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可是,每次接触到他们期望加严厉的目光,雯雯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第二次、第三次考试,雯雯仍然没有挤进前5名。她也知道,自己小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适应中学生活真的很难。于是她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原本活泼的她变得沉默寡言,她觉得自己和爸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评析

雯雯的父母希望孩子继续保持优秀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遇到这类情况,家长要面对现实,给孩子一分为二的评价,尤其是面对已有挫伤感、正在努力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找问题,对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问题要勇敢面对,分阶段地解决问题,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相对多一些地注重过程。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宽容地对孩子,给孩子自我修整的时间,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

故事二:我不是坏小孩

凯杰是个喜欢流行和时尚的男孩子,眼下正在读高二。对帅气的凯杰来说,街舞、涂鸦、肥肥的板裤等,都是周末里他的最爱,随身听里也是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流行歌曲。

可这一切在妈妈眼里,全是坏孩子的行为。“穿成这样跟那些学坏的孩子有什么两样?”妈妈总是责怪他,“多听一听英语,别成天偶像呀、明星的!”

面对妈妈的责难,凯杰感到很不理解,他反驳说:“我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但是读起书来我是很专心很认真的。喜欢流行和时尚的东西有什么错?难道你和爸爸年轻的时候就没有偶像吗?”

见儿子居然顶撞自己,妈妈气坏了。她警告凯杰说,要是再去跳什么街舞,搞什么涂鸦,以后就别进这个家门!凯杰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为了不让妈妈伤心,他只好偷偷地保持这些爱好。但他很郁闷: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妈妈老是看不惯呢?

评析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放轻松一点,别太紧张,自己看不惯的,先别急着全盘否定,家长可以先用肯定的态度,跟孩子一起欣赏,找到切入点,形成共鸣了再加以引导,效果往往会更好,偶像成名,总有其可取之处,家长可以稍加留意,收集孩子的偶像努力成名的过程,让孩子更加了解,同时应该告诉孩子:只关注明星本人以及他们的生日、星座等,是肤浅的。穿着方面,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平时孩子都穿校服,到了周末,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他们穿自己喜欢的吧,流行歌曲,也并不是一听就会变坏的,但是要告诉孩子,注意度的把握。不要指望跟孩子的沟通能够一次谈成,家长要注意创造好的谈话氛围,才能使交流事半功倍。

与孩子沟通的几点经验

招数一 :学点“I服了You”

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生活中有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分特”,“东东”、“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辑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一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招数二: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要我接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招数三:孩子大了之后不要再叫小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名或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教育专家认为,要和孩子沟通,首先必须去掉叫小名这个习惯。

叫小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但子女长大后就不能再用了。尤其是对十六七岁的少年更不可取,一叫小名,在孩子的心里马上会产生一种自己还没有长大或是父母亲还把他看成小孩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会蒙上代沟阴影。

小名是孩子儿童时代的称呼,这种称呼不能伴随着他的成长。作为家长,当孩子长大以后对孩子的称呼就要与社会相同,这样才能使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成年,从而与父母之间也就多了一份平等与沟通。

招数四:从小培养沟通习惯

在某政府机关工作的李先生,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时,他们之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儿子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儿子上幼儿园时他工作很忙,但李先生没送儿子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他除了照顾好儿子,更多时候是孩子的玩伴。孩子上小学后,他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儿子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孩子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他。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他们的谈资。晚饭桌上,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李先生和儿子彼此无隔阂,对儿子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的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青春期这一敏感的年龄段,想要做他的朋友,那是不大可能的。

上一篇: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可贵 下一篇:要塑造子女先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