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成为语文课堂的翅膀

时间:2022-09-15 01:26:14

让音乐成为语文课堂的翅膀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两个学科的合作教学,可以互相融合,集两者之所长,避两者之所短,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音乐;学科;合作教学

综观这几年的中考、高考试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考查,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再看我们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许多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同时检测其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使用本教材的几年中,笔者进行了语文和音乐学科合作教学的初步尝试,让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文本有机结合,推动了语文教学。

一、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现代国家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将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学科合作是实现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但一个人才的培养,不是某个学科、某个教师仅凭单方面的努力便可以实现的,而是学科与学科、教师与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发挥集体力量的结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提倡教师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动。虽然教师之间存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但若不同学科的教师与教师之间能通过对所教授内容的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将会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教师身上的合作性,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合作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初中语文学科的合作教学,是时展必需的。

二、语文教材体现的学科合作要求

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是没有文字的,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段的,我们的祖先是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现和抒情的。用《毛诗大序》的话说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作为载体的音乐,就这样凭借细腻的方式,抒发人们不同的感情,溶解各种思想。到文字产生以后,文学渐渐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所以,文章实际上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感情。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语文学科和音乐学科的合作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三、语文与音乐学科的合作教学实践

1.实践过程

(1)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音乐老师一起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交流学习心得,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热点问题等。

(2)各自依据学科特点分析教材,选择适合学科合作教学的篇章,分析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3)互相交流,明确本学科的特色,及需要对方学科配合的部分,确立最佳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人教学的风格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编写好教案上好课。

(4)互相听课,认真整理听课资料,积极撰写听课随笔,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情况,并对对方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实践案例

(1)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涉及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篇章:《黄河颂》《黄河,母亲河》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是课程建设的首位。那么,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必备知识、技巧之外,如何让学生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感受、热爱、崇敬祖国就很重要了。七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上有《神州大地——江河万古流》,其中有歌唱黄河的赞歌——《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既是一首歌词又是一首现代诗歌。音乐课程因其特殊性,具有的感性材料较齐全,如图片、歌曲、相关的碟片,较形象直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文本的阅读。两个学科的交叉教学,可以互相融合、弥补不足。在音乐课上,学生欣赏了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特别是《黄河颂》中,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学生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再在语文课上讲解课文,学生就容易理解文本中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感性的认知加上理性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从中激发爱国的热情和坚定为国奋斗的信念。那些文章,一般文字不足以表现的动态和意境,或是特别庄严肃穆、悲凉凄惨,或是特别的欢快激动,或是特别惊险紧张的场景,用音乐是再合适不过的。

(2)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上的一大瑰宝,其中展示的人文、价值观念、爱国情感等等是值得中华民族借鉴、吸收和发扬光大的。而她又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如《春晓》《送元二使安西》《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都是很经典的古诗词,也已被后人谱为曲子,相应为《春晓》《阳关三叠》《虞美人》,且曲调具有古风古韵,很适合传唱。我们音乐老师由于学科的特性,在对音乐的理解、乐感、演唱、表现等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经过音乐课上的熏陶,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演唱,更不用说背诵了。但也由于改编的因素,歌曲在歌词上对古诗词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改整合,还古诗词本来面目就需要语文课程的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的诵读就容易多了。尤其是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朗读中的音乐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节奏,语气和语势。这样一来,诗词教学可以避免单纯的文本分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为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音乐课本上有配乐朗诵《春》。文本《春》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学生对课文已经较熟悉,在内容的理解上较到位,也初步把握了作者的情感。那么在此基础上的配乐朗诵,可以说是一种对文本的提升。通过音乐课的节奏把握、轻重音的处理、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搭配,学生掌握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或者是单纯的某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能力——朗诵及其过程中所需的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节奏的把握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利用语文与音乐的天然、广泛的联系,让语文走近音乐,让音乐走近语文,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样课堂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学生将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也将会在此中得以升华,学生也将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音乐与语文学科的合作,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有趣”了、“美”了、“活”了。在文学与音乐构筑的双重殿堂里,让我们享受文学与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

参考文献:

[1]周华雷.美术学科合作教学模式初探,2004.

[2]张茜.“教师合作”初探.长江教育,2007(3).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感悟与熏陶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