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赚热钱:生产擦鞋纸年赚16万

时间:2022-09-15 12:42:48

冷门赚热钱:生产擦鞋纸年赚16万

财富来源于头脑,财富爱往有头脑人的口袋里钻。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往往因为当初的一念之差。王宏华在人生不如意时,能够沉住气,寻寻觅觅,终于发现了商机,并走上了富裕路。

有心人困境中邂逅商机

1991年王宏华大学毕业,他学的是有机化工专业,被分配回家乡江苏海安化工轻工公司,当时公司不太景气,王宏华没有去报到,而是去了一家供销社。

3年后,他辗转到了一家工业品公司。在这里他邂逅了同单位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1997年两人喜结连理,第二年有了孩子。可是这时,由于公司机制僵化,管理不善,效益开始滑坡。2002年,夫妻双双下岗了。

后来,王宏华在一家电脑公司找了份工作。这是一家私人小公司,老板的老婆在公司里颐指气使,王宏华干得一点也不开心。2003年秋,他愤然离开了那家公司。

赋闲在家的王宏华一边帮妻子干家务,一边思考致富点子。孩子要上小学了,6000多元的赞助费不是个小数目啊!家里那点可怜的积蓄早已坐吃山空。王宏华心里非常着急,若再出去找份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可以,但万一有个病痛要支付医药费开销就太大了。他从报刊上看到不少下岗工人的创业故事,心想别人行,自己为什么不行呢。于是他开始思索怎样趟出一条创业路。

就在这时,王宏华在上海工作的哥哥回乡探亲,看见弟弟一家的窘境,就劝王宏华:“上海机会多,不如和我一起去上海,说不定能找到好门路。”王宏华就跟哥哥一起到了上海。

在上海,一次王宏华和哥哥的朋友在饭店吃饭,他看见邻桌几个白领女子用完餐后,拿出一块“白纸”擦皮包,原来黯淡的皮包瞬间变得锃亮,他感觉很诧异,是什么纸这么神奇!

王宏华捡起女郎们扔在桌上的纸片包装,才知道那神奇的纸原来是台湾生产的皮革擦亮巾。他很好奇,决定好好研究研究。后来他好不容易在淮海路一家商场买到了,一袋9元钱,不便宜,不过看来看去也没发现什么。

过了好一阵,王宏华回到了家乡。一晚他在家看书,突然,眼睛一亮,书上有某单位转让皮革护理配方的信息。他联想起在上海吃饭时看到的一幕,觉得生产皮革擦亮巾是个好项目,只是台商卖的价格太贵,不适合普通市民消费,若能通过这个配方生产出价廉质优的皮革擦亮巾,市场前景肯定会好。

小“纸片”大买卖

这个发现让王宏华异常兴奋,他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妻子也觉得这可能是条门路。可2000多元的配方转让费不是个小数目,王宏华决定和父母商量一下。

父母在听完王宏华的讲述后,迎面泼来冷水,他们觉得王宏华想钱想疯了,啥都没见着,就要先付2000多元。

父母的话不无道理,万一是个骗局,就惨了,不过王宏华觉得应该试一试。成功与失败很可能就是一念之差。

王宏华征求哥哥的意见,哥哥对他说:“这个项目估计能赚钱,上海现在不允许在街头擦鞋了,你若能生产出专门擦鞋的擦亮巾,一定大受欢迎,我支持。”

既然得到了支持,王宏华决定购买那个配方。钱汇出不久,他就得到了皮革护理配方,这让他开心不已。可是有了配方,新问题又来了,用什么作擦亮巾的材料呢?一开始,王宏华想用棉性卫生纸,可这种卫生纸经过化学溶剂煮泡后没有拉劲,用布吧,成本太高。于是,王宏华带着从上海买回的皮革擦亮巾,向当地一位知名的化学工程师求助。

工程师看后说:“这种擦亮巾的材料和宾馆里的擦鞋纸材料一样。扬州是旅游用品之乡,你去那里问问,说不定能找到生产这种纸的厂家。”

王宏华找到厂家,得知这种纸叫无纺布。台湾生产的那种皮革擦亮巾,质量好,厚且耐磨,所以价格贵,而宾馆用的是普通的擦鞋纸片,价格低廉。王宏华听完,非常兴奋,花500元,从厂家买了一捆便宜的无纺布。

王宏华和妻子按照配方,把几种化学溶剂放在锅里烧热,再把无纺布放在锅里浸泡一下,拿上来就算大功告成。经过多次试验,王宏华发觉自己买的配方浸泡的无纺布和台湾生产的擦亮巾一样,都只有上光功能,没有去污和保养功能。他认为,自己生产擦鞋纸必须具备去污功能。

这时,王宏华在大学学的化工专业派上了用场,他买了相关书籍,耐心地查询有关去污剂、保养剂、光亮剂的配方,经过多次试验,奇迹出现了,煮泡后的无纺布终于产生了去污、保养的效果。

为了使擦鞋纸携带方便,王宏华把无纺布裁剪成25×5公分大小,包装时候每袋放8张,每4张折叠在一起。他又考虑到为了擦鞋时不弄脏手,无纺布两边各留出了4公分不煮泡。

夫妻俩配合默契,妻子负责裁剪无纺布,王宏华负责煮泡。

产品出来了,为了稳妥起见,王宏华和妻子先带上1000袋擦鞋纸,到南通试销。那天是周末,超市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天快黑的时候,夫妻俩卖光了带来的擦鞋纸。两人一算账,除去成本,净赚500元。

首战告捷,夫妻俩心里乐开了花。

卖擦鞋纸年赚16万

从南通回来,王宏华决定大干一场,他请了4个工人,添了3口大锅炉。生产规模扩大了,可人工裁剪无纺布的速度跟不上,提高裁剪速度迫在眉睫。如果再招人,成本又太大,怎么办呢?王宏华陷入新的困惑。

后来,一位搞印刷的朋友帮他解决了问题。在印刷厂,几千张25×5公分的擦鞋纸很快就被机器切割好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几天工夫,就生产出6000袋擦鞋纸。

接着,王宏华到上海跑销售,一连联系了几家宾馆。刚开始,宾馆负责人对他的产品并不感兴趣,他就苦口婆心地介绍产品:“很多旅客没东西擦鞋,有时候竟用枕巾、被子等代替,给宾馆带来很大麻烦。我这种擦鞋纸不仅可以上光,还可以去污,而且对皮鞋有保养作用。”宾馆负责人觉得王宏华说得有道理,决定先要500袋,看看客人的反应如何。

随后,王宏华去了杭州、义乌。在义乌小商品城,一家规模较大的批发部向王宏华要了一箱货,谁知货物一摆上摊,就有一位顾客马上批发了300袋。

王宏华兴奋不已,立即给妻子报喜。

之后,王宏华开始调整经营思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宾馆、旅游景点、旅社、报刊亭等作为拓展业务的新渠道。那时,王宏华每月都能发展一批新的客户。

一次,王宏华突然接到江西鹰潭的一个客户的订货电话,他很吃惊:自己的业务并没发展到江西呀。原来这个客户在杭州旅游时买了几袋擦鞋纸。回去后,家人都说这种擦鞋纸神奇,精明的他马上决定做擦鞋纸的鹰潭总销售。王宏华高兴极了,立即与他签订了代销合同。生意做得很顺利,每个月都能赚到2000多元。

随着业务量增加,原来的家庭小作坊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要求了。于是,王宏华租了个大厂房,招了批新工人,他一方面狠抓产品质量,一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市场营销,加强经营管理。

2005年春节前几天,王宏华厂里的订货电话接连不断。原来是快过年了,车站人流量增加了许多,在外辛劳了一年的人们都想衣着光鲜地还乡,他们看见神奇的擦鞋纸,便想着买来用用。

还有一济南客户,怕订不到货,大年三十,千里迢迢赶来海安要货。王宏华只好和工人们连夜生产,过年也不休息。

2004年,王宏华在除去各种开支后,赚了16万多元,2005年的效益比上一年更好。手头有钱了,王宏华心中有了更宏伟的计划。采访结束的时候,他笑着告诉记者:其实,财富有时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但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发现它,并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挖掘它。

上一篇:靠近你,拥抱我 下一篇:职场中,“心无沟壑”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