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时间:2022-09-15 10:55:46

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摘要:鼓膜穿孔是基层法医伤情鉴定较常见的骨折。鼓膜穿孔多为炎症或直接外伤所致,常伴随有耳痛,听力减退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内闷胀感。本文希望能对鼓膜穿孔的法医鉴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安;法医;损伤

Abstract: the perforation of the ear drum is a common fracture in the primary level forensic injury.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caused by direct trauma or inflammation, often accompanied by earache, hearing loss tinnitus,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bleeding and ear fullness. This paper hopes to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rforation of the membrane.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forensic; injury

1 前言

由于鼓膜为一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决定了容易受到伤害;在基层常见伤害案件中,鼓膜容易造成穿孔,鼓膜穿孔鉴定在临床检验鉴定中占有较高比例。虽然鼓膜穿孔鉴定不难,但由于很多伤者重复受伤或出现造作伤,因此受伤的鼓膜穿孔鉴定必须通过细致全面检验,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鉴定结论。

2 鼓膜的特点

鼓膜又称耳膜,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构成,位于中耳鼓室与外耳道交界处,构成鼓室的外侧壁,由其将外耳道和中耳腔进行分割,并阻挡保护外耳道的异物、细菌进入中耳室,在听觉传到过程中,鼓膜的结果能使传入的声波增益,补偿了声音传入时所产生的衰减。

3 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

伤害案件中,特别是徒手损伤时,鼓膜穿孔一般由间接外伤作用所致,如掌击耳部等暴力使外耳道内空气压力突然改变,形成冲入耳内的正压波,其压力超过鼓膜的弹性极限时便会使鼓膜破裂。当鼓膜破裂的同时,鼓膜由于张力收缩,从而使鼓膜形成以梭形或长裂隙状为主的穿孔。如果穿孔是非常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则需引起注意。鼓膜穿孔后的即刻,在随之而来的高的负压波的作用下,使鼓膜穿孔边缘向外翻。如穿孔较大,在正常鼓膜不多见,而在有萎缩性瘢痕的鼓膜则很常见。这是因为在较小的压力作用下,就可导致其发生破裂穿孔。再生鼓膜只有上皮层而无肌层,因此在较小的压力即可导致穿孔。外伤性鼓膜穿孔在鼓膜紧张部前部发生高的原因与鼓膜的超微结构有关。因为鼓膜松驰部及紧张部的后上象限的弹力纤维的比例高于紧张部的其它几个象限,其抵御外界压力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强,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机会也就相对较低。

鉴定中发现被鉴定人头面部有外伤史,应第一时间用耳镜检查鼓膜,判断鼓膜损伤与否,并做好记录。如有损伤,则应对损伤的部位、形状作客观的描述。大多数受检者所表现的受伤情况与实际情相符,但基层法医鉴定人员仍需提醒伤者准确叙述被打的部位、方式。确定有外伤所致鼓膜穿孔者,大多为被人打后感到耳部不适,如耳鸣、耳闷、耳痛,且应在伤后即出现。但也有些伤者以上症状并不明显,而导致漏诊。由于鼓膜的血供并不充分,单纯鼓膜破裂后出血量小,一般仅在穿孔表面或其周围附有血迹,很少出现外耳道流血。伤后1-2天初检时见鼓膜裂伤而未见穿孔者,宜在其炎症减轻后复查,一般在伤后1周左右为宜。此时,由于检验与外伤时间相距不长,且也正是损伤炎症反应,如水肿,充血最剧烈之时,故穿孔较小的鼓膜往往不易鉴定。水肿、充血减轻后,原来看着像裂伤的损伤就可看见穿孔。

法医工作者为了保存证据或更加准确地诊断并检验结果,避免诊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对有鼓膜穿孔者,可以借助于耳鼻喉内窥镜检查和照相技术以固定证据。有的外伤性鼓膜穿孔在发生外伤后未能及时接受检查,往往拖延很长时间,这为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客观评价增加难度。鼓膜穿孔也有可能在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继发感染而致其形态发生改变,失去外伤性穿孔的特有变化。在实际检案中,对外伤性鼓膜穿孔和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对照比较,两者在鼓膜穿孔的形态,部位等几方面显示出显著差异,如及时进行耳内镜和录像检查,根据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特有变化,不难作出鉴定别诊断。鉴定时需要结合乳突X线片或CT检查,观察乳突骨质变化等情况而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宋嗣荣,刘世沧.临床法医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94-95.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1-1104.

[3]陈起凯.46例外伤后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6):413.

作者简介:

李小刚(1982-),男,甘肃甘谷人,新疆若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临床检验工作。

艾尼瓦尔・吐尔孙(1982-),男,新疆莎车人,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临床检验工作。

上一篇:香港多元化教育经验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语文课上,应该如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