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时间:2022-09-15 10:49:19

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寻找防控对策。 方法 对机采血小板冲红的32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捐献机采血小板正常的32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上机前抽取静脉血5 mL,做全血常规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防止机采血小板冲红应结合献血者个体差异及采前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综合判定,HCV、MCH、MCHC低或偏低是引起机采血小板冲红的主要原因。 结论 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除与采前血细胞参数值正常外,还与采血方法、献血者频繁采血、自身因素及机采的环境温度等有关,加强采前外周血液指标检测是关键。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血细胞计数;冲红;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48-02

红细胞的混入(冲红)直接影响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其风险是直接导致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输注效率差;有时还会造成耗材的浪费,甚至拖延临床最佳治疗,加强采前献血者外周血检测指标和采前献血者健康状况的评估是控制血小板冲红的有效措施,能积极预防或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为探讨机采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寻找防控对策,该研究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中心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的32例冲红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符合国家体检标准,血小板功能正常,一周内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初检筛选合格,机采中的冲红者32人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正常血小板采集32人为对照组。

1.2 试剂与仪器

血细胞计数仪AC970EO+(瑞典)、MCS+血小板分离机(美国血液技术公司中国分公司)、与其配套的一次性耗材(REF995E),EDTA-Na2(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1.3 冲红血小板处理

对于第1或第2次循环中冲红的献血员进行还输,再用适当减小采集速度,增加循环次数以加大处理血量的方法再次采集;而后几次循环冲红者用轻离心的方法:(22±2)℃,RCF200,790 r/min轻离心10 min,分出上清液中的血小板,去除大部分红细胞,肉眼观察符合血液外观标准即可发放。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观察组血细胞计数MCV、MCH、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其中观察组有9名献血员MCV、MCH、CHC均低于正常值,而MCV、MCH、MCHC则是反映红细胞状况的指标,MCV、MCH、MCHC过小说明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偏小,血红蛋白含量少,密度低,存在很多小的未成熟的红细胞,它们的比重与血小板比重接近,离心后进入血浆下层的血小板层中,血小板与红细胞分层不清,冲浪时不能理想地促进各细胞层分离,导致光学探测器分辩血浆中各种成分的能力下降,误以为是血小板一同收集,致使红细胞进入血浆层中(即冲红现象),影响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献血者MCV、MCH、MCHC中任何一项低于正常值初检时就应淘汰[2]。

表2所示冲红者,血细胞计数低冲红人数6例,Plt虽在正常范围,但Plt计数普遍较低,外周血细胞参数MCV、MCH、MCHC中一项或几项基本处于机采临界值时,易发生冲红;再次把目光集中在这些献血员身上,发现外周血细胞参数基本同前,但在采集过程中适当降低采集速度(55 mL/min),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稳的低速采集,可使管路感知器发挥最佳效能,血液各成分充分分层,成功避免冲红的发生。工作中发现有些献血者采血前血小板参数并不低,上机后发生冲红还输,这也可能 与MCV等参数处于临界值有关,由于不理想的分层或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偏高,一些小的红细胞进入血小板层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而冲红;或在离心过程中血小板进入血浆层,形成富成分血浆,采前血小板计数越高,富成分血浆内血小板浓度越大,容易导致血小板的聚集而冲红。

保持光学感知器的清洁、透明和耗材安装是否到位是造成机采冲红的原因之一(如表3),5名冲红者中有2 名将透镜擦拭后未出现冲红现象,属光学透镜灵敏度低;另3 名将透镜擦拭后仍出现冲红,重新安装后未冲红发生,属管路安装不到位;5例均属管路不能有效地与光学感知器接触,无法区别红细胞与血小板而致冲红发生。另外,脂血和强光照射都会影响透镜分辨率下降而冲红,在实际工作中要引起重视。

血浆总蛋白参数下降同样可引起机采血小板冲红。32名冲红者中有7名是因血浆蛋白含量较低,在之后的调查中得知是过于频繁采浆或混和采集全血和成分血,使红细胞生成过快,将未完全成熟的年幼的红细胞过早地释放入外周血中,导致MCV降低,离心时小细胞混入血小板层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而冲红,这与有关报道:机采血小板冲红与献血者频繁献血有关,同时操作人员对机器操作熟练程度以及穿刺技术有关[3]一致。机采血小板虽受血源限制,但从献血者和机采血小板的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采集间隔期≥30 d[4]。

机采血小板成本较高,工作原理大同小异,通过对血小板冲红原因分析、处理、预防和总结,进一步探讨预防机采血小板冲红的措施:①对于那些血小板参数处于临界值的献血者适当降低并稳定采血速度可提高血小板收集质量[5];②保持光学探测器的干燥、清洁,正确熟练的管路安装,定期做好机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③强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及责任心,排除献血员心理因素,实际工作中需要机采操作人员为献血者做好全方位服务;④在招募、咨询献血服务时,要耐心、细致并引导献血员讲真话,避免空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⑤保留体格健壮、血管粗大、饱满、弹性好的献血者; ⑥对于那些易于冲红的献血者及有2次以上冲红的献血者,延长献血间隔时间。

综上机采前检查指标能作为有效预防机采血小板冲红的信号灯,捐献者定期献血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是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关键,统一科学管理献血者档案防止频繁机采血小板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稳定并逐步壮大机采献血者队伍,筛查出最合适的献血者,确保机采血小板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艳,主编.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92-99.

[2] 张杰,祝瑞泉.机采血小板冲红原因的分析[J].北京医学,2005,27(2):107.

[3] 任红颖.机采血小板524例的质量分析[J].云南预防医学杂志,1999,4(2):26.

[4] 罗均.MC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的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4):351-352.

[5] 江朝富,陈会友.影响机采血小板收集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12-13.

(收稿日期:2013-05-25)

上一篇:灰姑娘新传(下) 下一篇:彩超诊断肛周脓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