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教材 课文指导写作

时间:2022-09-15 07:56:44

怎样利用教材 课文指导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80-0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学生考卷上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难道只是教科书上的那几篇文章?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同样也应是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而诸多语文能力中,"写"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写作,是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重要的形式,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检测;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牵连着读、说、听的能力;学生写得水平,也就客观地反映了他读、说、听的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重要尺度。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长期把作文教学紧抓不放,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农村中学,能写好作文的学生并不多,作文教学的任务更加艰巨。如果只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才抓作文教学,由于缺乏很好的实例,难免干巴巴,并不解决问题,学生做起作文来还是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结合课文,利用课文来指导写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利用课文来指导写作呢?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要想使课文成为一篇好例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逐步分析,即由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思想感受。教师设计问题要抓住能够与学生形成共鸣的一些思想内容,唤起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然后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回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实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教学生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如果不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没有作文表达的动机,写作文只是完成作业,作文仍然会空洞单调,干巴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文本,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时,在解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等问题,领悟"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构思,理解结尾项链之假的必然性后,我说:"小说刚刚告诉我们项链是假的,就结束了,这可怎么办!我还有好多好多的疑问没有答案呢,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会不会要求佛莱思节夫人赔偿?是要求赔偿她的项链,还是她十年的青春?她会怎么做?佛莱思节夫人又会怎么做?赔!还是推脱?马蒂尔德的丈夫知道了项链的真相,又有何反应?会不会影响他们夫妻的情感?他会怎么做?佛莱思节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又有何反应?都十年过去了,对佛莱思节夫人来说那挂项链是由假变真了,它还在那个青缎盒子里吗?你一定有很多的想法,给《项链》写个后传吧。"

2.充分感受课文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材所选的很多文资兼美的文章,很容易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如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所选的刘白羽的《日出》烘云托月、满怀激情;徐志摩的《泰山日出》想象奇幻、感情奔放;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比喻形象、拟人生动--尤其是写太阳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那一自然段,写景细腻,充满人情味。教师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再比如,赏析完马致远的《秋思》之美后,成功的激发了学生对"天净沙"这一曲牌名的兴趣,学生课后尝试着写出了好几首"天净沙",虽然稚嫩,但是有几首很值得一读。

3.尝试借鉴课文写法,训练学生写作的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要"以课文为例"。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既然名家名篇已告诉我们怎么写,我们就应该深入体味和领悟名篇的奥妙,掌握名篇的写法。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地借鉴。

要借鉴写法,模仿是一条捷径。

东汉的张衡,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二京赋》;唐代的柳宗元,仿郦道元的《水经注》作《永州八记》;清代的吴伟业,仿白居易的《长恨歌》作《园园曲》;鲁迅借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命题和斯坦尼的写作手法作《狂人日记》……不要觉得仿写太"入格"了,要知道是先有"入格",而后才能"出格"。

我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蚂蚁》一文时,就让学生模仿了本文的"感悟式"写法。先让学生采用拟人化手法细腻地刻画自己熟悉的动物,然后寻找契合点抒发感慨,发表议论,效果非常好。

4.坚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多抄多记多背名篇佳句好词,可以使学生增强语感,掌握优美生动的词汇,熟悉灵活多样的句式,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

农村学生,课外书相当缺乏,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的积累,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让学生把每一课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并且要求学生多读多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发觉,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再像挤牙膏,而是呼之欲出,信手拈来,文章的内容也不再空洞无物,而是日渐地丰富、具体起来。

总之,教师要利用课文,指导写作。把写作与课文讲解紧密结合起来,把课文变成一篇写作的好例文,供学生分析、参考,从中寻求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会水涨船高。

上一篇: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探索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