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5 07:55:09

地税工作计划

全市地税工作计划

__年,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市地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三优两促进”总体目标为统揽,以强化内部管理、基层建设和服务职能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改革推进年”活动,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提升税收收入质量,倾力打造优秀团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一)抓好学习贯彻十精神活动。认真落实省局、市委安排部署,把十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周密谋划实施,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班子建设水平,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意识,提高各项工作成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大力开展“改革推进年”活动

(二)全面开展“改革推进年”活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入落实“三优两促进”为目标,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办法在基层落实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内部管理,充分发挥标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抓手作用,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强化基层建设,广泛开展定点联系帮扶活动,提高基层整体工作质效;强化服务职能,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抓落实、抓创新,促进税收服务出亮点、见成效。各级要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推进措施,细化责任时限,重点任务列入绩效,时间进度定期上网,深入开展督导检查,确保“改革推进年”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三、建立科学机制,确保税收质量总量双提高

(三)建立收入保障机制。增强统筹规划组织收入能力,科学合理分配全年收入任务,密切关注区域开发、重大项目投资、重点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强化征管措施,深化综合治税,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杜绝虚收、惜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缓税审批,确保应征尽征;实施税收收入目标动态管理,强化收入调度,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分析、月有通报,确保完成全年187.71亿元的税收收入任务。

(四)完善收入分析预测机制。创新税收预测手段,充分运用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市场信息分析,准确分析和判断政治经济环境、税收政策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增强税收预测对组织收入的指导作用;把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围绕税收收入和税源监控,开展宏观税负分析、重点税源微观分析、税收差异分析以及经济热点和征管难点的专题分析,找准税收管理的方向和重点,预测经济税收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组织收入调研工作,认真研究经济税收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建立收入质量评价机制。围绕省局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科学制定收入质量评价和奖惩办法及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措施、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降低组织收入风险,减少税款流失,全面提升收入质量;集合组织收入、税收执法、征管质量、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方面相关指标,进一步完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税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税收收入总量与质量协调统一。

(六)建立收入增长机制。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思想,把“巩固存量税源、涵养潜力税源、壮大新生税源”的税源建设理念贯穿于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全过程,主动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政策、管理和服务等有效措施和方法,不断做大、做强地方经济税源;发挥政策促收作用,找准政策落实中的“缺位点”和“空白处”,增强政策落实的深度力度,向政策落实要税收;大力开展分行业、分区域的税务稽查,重锤打击发票违法行为,发挥税务稽查整秩序、促税收的“尖刀”和保障作用。

四、打造新型服务体系,促进服务转型升级

(七)培育服务理念。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法治观和服务观,并转化为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和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自觉行动;加强对办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培训,坚持公平、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努力创造良好的办税环境,促进征纳双方关系和谐。

(八)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体系建设,到__年底初步实现全市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全面推广“一机双屏”、“点单式”等特色服务举措;继续推行 “全市通办”、“免填单”、“一站式”服务和办税自助终端;加速推进网上办税步伐,逐步形成多元化办税体系;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全面落实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办税服务制度;改进纳税服务评价体系,提高办税效率,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纳税人的专对性税收服务措施。

(九)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利用 “一厅”(办税服务厅)、“一线”(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一网”(地税网站)及税收微博、QQ群、网上“纳税人学校”、社会团体等载体,打造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式的纳税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服务力度,做好优惠政策宣传 辅导,加强政策跟踪落实与效应分析,提升政策落实普惠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塑造__地税纳税服务品牌,树立良好地税形象。积极开展星级办税服务厅和纳税服务标兵评定工作,考评结果纳入绩效管理,推进全市纳税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建立服务机制。加强公开办税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保障涉及纳税人权益的政策法规及时更新,涉税事项全面落实,办税环节公开透明;建立税收争议协调制度,落实《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完善纳税服务投诉受理、处理、结果反馈流程,加快维权中心建设,畅通维权渠道,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建立服务质量考评制度,通过电话、短信、12366热线等开展纳税满意度测评,特别是通过第三方调查,准确评价服务质量,找准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之间的差距,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举措;建立效能监察及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解决税收争议,强化责任追究和问责,制止和纠正违法和不当税务行政行为。

五、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构建新的征管格局

(十一)全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组织各县(市、区)局对业务重组工作全面总结,从发现问题、改进机制、提升效率、防范风险等方面进行研讨和改进,巩固、完善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工作成果;从调整岗位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类税源和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对全市的税源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核点税源、一般税源、小税源在各县(市、区)局所占比例,进一步明确管理员职责,推行管事制和管户制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模式,完善分类税源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新版《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和贯彻落实。

(十二)夯实税收征管基础。规范个体经营纳税人的登记和管理,完善非正常户认定、处理程序,强化信息比对和非正常户清理,加强注销纳税人后续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按照省局对个体定额管理软件调整的工作部署,组织各县(市、区)局对个体核定参数进行全面调整,坚持公平税负、公开定额原则,严格执行未达起征点认定标准,重新进行个体纳税定额核定审批,对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个体纳税人试行社会化管理和委托;加强发票管理,进一步推广机打发票使用范围,试点推行网络发票,组织发票打假专项行动;开展市、县、分局三级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通报,配合省局对征管监控平台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建立各项税收征管指标的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一体化体系。

(十三)增强税收信息化支撑能力。按照全省的统一规划,完成“金税三期”网络改造和安全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网络安全等级;加强运维管理,强化运维手段,规范运维流程,提高自主运维能力。深入落实各项运维制度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对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评估,确保整个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加强软件推广、应用和维护,深入开展软件应用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突出对应用培训、问题处理、事件处理的考核管理,定期组织软件应用情况检查,采取多种形式狠抓现有软件的学习培训,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各类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提升软件应用水平和税收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十四)加强分税(费)种管理。加强营业税分行业管理,完善和落实差额征税管理办法和营业税减免税管理办法,探索房地产业营业税网络化管理途径;做好现有存量房定价标准的合理调整,严格存量房交易价格申报评估系统推广应用;落实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要求,深化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强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级监控,严格执行《企业清算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做好股权转让等财产转让所得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推行土地增值税管理平台,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管理,提高清算工作质量;密切部门协作,做好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管理、“两税”信息比对;按照省局要求推广“车船税管理子系统”,加强对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费金征收,严密费源监控,加大催缴、清欠力度,密切部门间沟通配合,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费金收入计划。

(十五)强化税源监控。从重点税源管理入手,强化税源监控,贯彻执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监控范围划分办法(试行)》,摸清重点税源底数,利用征管系统和税源普查软件中的数据,加强对市级监控企业的控管;加强重点税源综合管理,深入开展对房地产业、制造业的分析评估;落实《全省地税系统涉税数据质量考评办法(试行)》,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数据质量,建立数据监控分析制度,强化数据增值应用;严格落实《__市地方税务局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管理;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充分发挥纳税评估模型在税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点,有效化解税收风险,提高税源管理效率。

(十六)扩大综合治税效应。继续推进综合治税体系建设,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各成员部门形成协同有效的长效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平台信息,加强户籍信息的登记管理,建立信息关联、数据加工、分析应用、数据、整改反馈的应用机制,提高涉税信息对税源监控的支撑作用。注重成果转化,利用工商、国税部门登记信息加强单位登记纳税人的管理,利用变更、税款缴纳信息加强股权转让、所得税、附加税费的管理;利用国土部门提供的存量、转让、招标、出让土地信息加强契税、土地使用税的管理;利用房管部门的商品房预售、房屋出(转)让信息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使涉税信息变成现实税收。

六、突出风险防范,提高依法行政质效

(十七)规范日常行为。积极落实促进“两个环境”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操作流程和备案材料要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跟踪问效机制,对基层已审批和备案的减免税事项进行重点抽查。加强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防止违法违规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确保税收执法依据的规范有效。修改和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构,调整和简化审理程序,开展执法案卷评审活动。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工作,贯彻总局新修订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提高复议人员的办案能力,及时依法化解各类税收争议。

(十八)强化监督检查。把日常 、专项和年度集中执法检查有机结合,选择重点行业以及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强化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确保执法责任落实到岗、过错责任追究到人。规范执法资格和执法权限,进一步约束和规范税收行政裁量权,防范执法风险。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加强对系统内控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基建项目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的审计,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配合做好外部审计工作。

(十九)加大稽查力度。积极组织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行业税收专项整治,重点开展房地产建安、金融、保险、电力、石油、证券、通讯等高收入行业的专项检查。强化税警协作,持续开展打击发票违法活动,重点查处制假、售假、转借、代开等发票违法行为。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税务稽查工作的意见》及《全省地税系统税务稽查选案办法(试行)》等七个办法,加大办案力度。积极拓宽稽查选案渠道,完善与征管、税源监控部门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尤其注重税源监控部门移交案件信息,强化与政府部门的配合,多方获取案源信息,提高案源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案件审理和执行,推行审理、执行提前介入方式,逐步提高选案的准确率、查案的正确率、审案的合格率和结案的执行率。落实征、管、评、查互动工作机制,跟踪稽查建议落实效果,实现以查促管、促收、促治。创新稽查手段,推广电子查账、审计式查账方式,确保检查环节做到查深、查透。进一步优化稽查执法服务,开展分行业、分税种或分区域的查前告知,做好查中政策辅导、查后账务调整服务,制作《稽查服务卡》,开展查结案件监察回访,确保稽查工作与纳税服务同步跟进。

七、打造优秀团队,激发干部队伍持久活力

(二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学习落实十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做好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和交流调整,优化基层领导班子年龄、专业、学历等结构,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管理和监督,提高班子整体效能。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工程”,确定三年教育培训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制订学习培训激励机制,提升教育培训水平。着眼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需求,充实人才库和兼职教师队伍,加强“三师”人才培养,增加系统骨干人才数量,完成人才梯队建设。科学整合系统教育资源,确定不同岗位履职必备知识体系,实施市、县两级分级分类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加强激励与监督,制定《干部培训、学习考试长效激励机制暂行办法》,将人才培训纳入绩效考核,通过目标考核和强化激励,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二十二)稳步推进绩效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继续加大对绩效管理学习和研究的力度,进一步消除干部职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误区,掌握绩效管理的实质,真正理解并自觉参与到绩效管理全过程。做好__年度绩效计划的编制和录入审批工作,严格按照考评周期开展绩效考评。在省局通用推广方案的基础上,细化提升市局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试点单位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力争以“零不符合项”标准顺利通过标准化认证。同时,探索和初步建立机关标准化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融合机制,全力打造全市系统规范统一、运转高效、持续改进的新机制。

(二十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认真落实《关于建立“以德为先、绩效导向”选人用人机制的意见》和各项配套办法,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准用好干部。坚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岗位练兵、学习深造、交流锻炼等方式,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通过上挂下派、岗位交流、异地轮换等方式,发挥中年干部的中坚力量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发退出职务和其他年龄较大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各级领导职位的选配上,注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建立体系健全、手段多样的激励机制,凝聚队伍思想,激发队伍活力。

(二十四)全面开展团队精神培树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优秀团队活力地税”主题活动。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评选一批优秀团队、先进个人典型,大力表彰、宣传。开展核心价值理念培育活动,增强广大地税干部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继续在窗口单位开展争创“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活动,组织评选“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我身边的好税官”,引导干部建功立功。成立各种群众性文化团体,积极开展体育比赛、书画摄影展、演讲比赛、先进事迹报告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

(二十五)提高基层建设水平。以《河北省地税系统基层工作规范(试行)》为依据,以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对全系统基层单位进行规范化建设,确保__年6月底前基层单位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十六)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探索培树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地税实际、凝心聚力、促进事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地税核心价值观。办好素质教育大讲堂,完善《文化活动积分管理办法》,组建各类文化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营造健康向上、凝聚人心、充满活力的地税文化氛围。

八、注重预防惩治,树立勤廉从税良好形象

(二十七)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制度,开展以案例警廉、读书思廉、家庭助廉、基地感廉、述职述廉为核心的廉政教育专题活动。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系统干部上一堂廉政课,开展一次执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进行一次党纪政纪知识考试,组织一次警示教育活动。落实基层分局廉政教育自省日制度,继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二十八)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两责”,组织党风廉政责任制专项检查,加强考核评比和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或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依照规定严肃问责和查办。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二十九)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廉政风险评估,深入查找各岗位、各执法环节、各管理流程的廉政风险点,完善市、县、分局三级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大力推进税收执法事项合议、执法联动、廉政风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项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有效预防、控制廉政风险。打造廉政风险防控平台,完善廉政风险预警系统,修改监控项目,突出风险警示提醒、强化重点监控,实施征管、法规、内审、人事、财装多部门综合管控,提高预警处置质量和科技防腐能力。

(三十)强化纠风惩治。认真落实纠风责任制,以优化两个环境建设为主题,大力抓好政风行风工作,确保行风评议取得好成绩。深入开展效能专项治理,促进明察暗访工作常态化,解决“庸、懒、散”问题,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监督,抓好税情通联和行风监测,拓宽监督渠道,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班子内部监督、干部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对税务人员吃拿卡要等问题严厉整治,维护良好地税形象。深入学习贯彻《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省局新制定的《全省地税系统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严肃查办地税干部以税谋私、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促进地税机关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九、坚持规范高效,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三十一)提高政务管理水平。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效率,强化机关内部协调沟通,减轻基层负担。强化督查督办,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安全、保密、、维稳等工作,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三十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开辟财源,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确保地税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撑。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积极推进系统经费规范管理机制建设,落实好《全省地税系统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做好全额预算管理、编制和执行。建立采购项目负责制和重大项目监理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三十三)提高事务管理水平。大力推广节能减排、节能降耗技术,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强化后勤服务保障,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水平。狠抓车辆和安全管理,规范车辆加油、维修和节假日集中管理。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接待规定和标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

(三十四)加强作风建设。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研究制定和落实具体办法,大力改进会风文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问题,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勤政意识、廉政意识。

(三十五)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到人,明确时限要求,加大督导力度,强化抓落实的效果,确保圆满写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上一篇:农业局工作计划思路 下一篇:市工业经济分析会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