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时间:2022-09-15 07:11:16

在重庆即将被水淹的奉节老城边,长江三峡的水风平浪静,一艘游船打着汽笛缓缓驶来,而下面,却不为人知地波涛汹涌。正如这三峡的水,电影从头至尾弥漫着灰青色的基调,平实朴素,但现实中却有些荒诞,更像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贾樟柯导演找了两个人帮他说话:韩三明和沈红。他们一个寻妻,一个寻夫,而两人最终都找到了所寻之人。三明寻找他16年前花三千块钱买来又被公安解救走的妻子麻幺妹儿,却发现麻幺妹儿跟着船老大跑船,于是又陷入了为三万元赎妻而下黑煤的轮回中。护士沈红在楼道中遇到了两年未回家已发迹的丈夫郭斌,两人跳了一段舞,沈红轻轻拥抱了一下郭斌后,选择淡然分手,这是解脱。

一边是非法夫妻,却能同分一颗糖,真正的情深义重;一边是合法的夫妻,却没有了感情,彼此欺瞒,最后分道扬镳。

与其说这是两个好人的故事,不如说是像他们一样的一群好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群好人的故事,不如说是奉节这个正在渐渐淡出新世纪的老城的故事。贾导虽然没有明说,却将镜头遍及社会中下层的角角落落。

生活在最下层拆房的韩三明,在与跑船的麻老大和船夫们相遇的时候,一如三明的坚持和隐忍,却仍遭来了麻老大的拳脚相向。麻老大的冷漠和无情中还夹杂着些许怒气,为了生存,他可以不顾兄妹之情将麻幺妹儿卖掉,自然不认三明这个亲戚。但我想,他对三明的暴力,或许是源于社会对他们更强大的暴力和生活压力,他们需要宣泄的出口。

一个城市,不一样的生活轨道。而在这其中,小马哥的故事可笑可悲,也有些壮烈。小年轻崇拜发哥,手一摊,烟一抽,“没事,有我罩着你”,颇具仗义的气派。与桃园三结义、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相比,小马哥的义气滑稽而夸张,但确确实实有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他后来为了50元钱去云阳“摆平一个人”,结果回来后葬身砖堆。当《上海滩》“浪奔浪流……”的经典歌声在空空如也的房子里的砖堆下响起时,莫名地有些寒意和悲悯。也许像小马哥这样的生命逝去就逝去了,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仿佛世上有没有这个人都无所谓。但当韩三明在他灵前为他点上香烟三根,为他守灵,为他披上鲜红的毯子从长江漂流安葬时,透过这个外乡人的眼睛,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像小马哥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家被水淹了的摩的仔,16岁要去当保姆的小女孩,忍无可忍在移民局闹的那家人,没房子住而外出打工的老王,不都是如此?可为什么他们甘心受苦而不起来反抗呢?贾樟柯用小马哥的话作出了解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江湖”,韩三明重复这两个字,让人觉得字字千钧之重。生活在奉节或者说三峡的这群人,或许根本无法谈得上“好人”这两个字,他们暴力、污秽、愚昧。但是,对于祖祖辈辈都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他们而言,为了一个三峡工程能使他们用上电却要硬生生将自己的根拔出这块土地而毫无怨言,这怎能不叫伟大?怎能不算“好”?

而这一切,他们只用两个字轻描淡写地把重担承接了过去:江湖。

但贾樟柯是不满的,他让荒谬融进现实。“天堑变通途”,3秒钟亮灯的大桥是对官僚的讽刺,倒塌的大楼是城市消失的缩影。而他的怒气全部承载在了一块象征着移民的痛苦与耻辱的纪念碑上,他让它像火箭一样发射升空,永不回来。可是最后,韩三明与那群工友回山西挖煤卖命换几个钱时,他也不得不让一个人在半空中走钢丝以示前途坎坷但只有向前的“浪漫”。

我想,贾樟柯是睿智但又举棋不定的。“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都太怀旧了。”小马哥耸着肩陶醉的样子就像是贾导心灵的写照。贾导无疑也是怀旧的,如《上海滩》《英雄本色》,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他又有些无所适从,于是又有了《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

当烟酒茶糖已成为普遍而刺眼的礼品,当拜金主义已肆虐身边,看看三峡好人们劳苦贫瘠的身影,想想江湖的无奈感慨的苍凉,我若有所思,但又在迷惘之中。

上一篇:天海之恋 第9期 下一篇:迟来的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