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影像学检查

时间:2022-09-15 06:04:24

怎样正确看待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上,影像学检查的费用一般都比较昂贵,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其检查结果应该是千真万确的。而事实却不完全如此。有时候患者虽然做了影像学检查,却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那么,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影像学检查呢?

一、影像学检查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仍有不确定性

尽管影像学检查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但它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疾病的早期,病灶的微小程度有时会超出影像学检查仪器的分辨能力,从而可导致疾病无法被查出,即使查出了病变,有时也会由于其影像不明显而无法明确诊断。例如,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在发病之初虽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为其做影像学检查时却往往很难发现其病灶。又如,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虽然其结核菌素试验已呈阳性,但在为其做X线检查时也常常看不到病灶。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避免造成误诊。

二、影像学检查提供的间接征象有时候难以得到确认

从整体上讲,影像学检查为诊断提供的依据是间接征象,它不像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或在显微镜下甚至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所做的病理学检查那样确切,因为在做这些检查时人们用肉眼在显微镜下直接看到了检查的结果,把这个结果与规范的标准一对照便可明确诊断。而影像学检查提供的只是患者身体某部位的间接征象,这些间接的征象还要通过医生的判断得到确认。因此,检查结果就有一个难以确认的概率。

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医院就医环境较差。有些患者在看病时习惯将医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使医生不能在安静的状态下工作。更致命的是,临床上的医疗官司频繁发生,以至于有些影像科医生轻意不敢为患者做出最后的诊断,生怕自己因为诊断上的失误而惹上官司。于是,有些癌症患者的检查报告单上没有“癌”的字样,而只写:某处有占位性病变,不排除炎症或结核等模棱两可的诊断。更有甚者,有的影像科医生在为患者做完检查后竟然会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把临床医生也弄得一头雾水。此外,我国的大多数影像科医生一天平均要看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这样的工作负荷难免不出现差错。

四、影像学检查有时会出现假象

影像学检查靠的是“捕风捉影”。而且在影像学检查中,有时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伪影或假象。这其中包括患者身体外在的异物影,也包括患者身体内部及其病灶所产生的伪影。此外,相邻的两个结构密度相差悬殊的部位,如骨嵴、钙化灶、空气或异物与软组织邻近处往往会产生伪影。患者移动身体或身体内的生理性运动(呼吸、心跳、吞咽、肠蠕动等)也会产生伪影。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对影像学检查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组成减影对的两帧影像不能精确地重合。这是因为人的很多自主和不自主的运动都会使检查的部位发生移动,从而使两帧影像在形成的间隙期出现伪影。轻微的移动伪影一般不会影响检查结果,严重的移动伪影常常使减影图像失去诊断价值。磁共振检查也是一样。此外,人体内的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也会使影像学检查产生伪影,甚至检查机器在工作期间也可以产生伪影。就拿CT机来讲,由X线源引起的伪影就有线束硬化和量子噪音等,其装置发生故障后更容易产生伪影。对于影像学上的伪影,人们有时难以识别,况且伪影的存在往往还会掩盖患者的病情,致使其无法获得正确的诊断。

总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必将会越来越准确。但应该指出的是,临床上的任何检查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医生在为患者做最后的诊断时一定要对其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千万不可仅仅依赖于某一项检查结果就轻意地为患者做出诊断。

上一篇:这些药物与降糖药合用可引起低血糖 下一篇:老年人咋服用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