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瘫痪20例

时间:2022-09-15 04:28:57

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瘫痪20例

【摘要】目的采用针刺涌泉穴的方法,调理全身气机,开窍宁神,配合心理治疗,治愈了20例癔病性瘫痪患者。

【关键词】癔病性瘫痪;针刺;涌泉穴

癔病性瘫痪是癔病较常见的肢体活动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程度轻重不等,病程长短不一。癔症的发作,一般认为在某种素质基础上,受精神因素诱发的结果。好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近10年以来我们采取针刺涌泉穴治疗了20例癔病性瘫痪。

1临床资料

患者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病史最短1d,最长7d。单下肢瘫痪5例,双下肢瘫痪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癔病性瘫痪的诊断标准(沈渔屯阝.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精神病学》)。病因:因情志刺激致气机失调,阴阳紊乱宗筋弛缓,不能束筋骨利关节。

2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调理气机,开窍宁神。取涌泉穴,单侧瘫痪取患肢,双侧瘫痪取双肢。具体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取穴后皮肤常规消毒,用毫针直刺8分至1寸深,先施提插手法,得气后施大幅度捻转手法,反复操作3-5min,以病人不能忍受为度,然后再留针15-20min,同时让病人活动肢体,自如后起针,下床有人搀扶站立行走。因涌泉穴较难进针,故选用毫针时不宜太长、太细,以免针刺时造成弯针。治疗同时,应进行劝慰、暗示、诱导等心理疗法,以提高效果。

3疗效分析

20例病人经1-2次治愈13例,3-4次治愈7例,经2年随访仅1例于治愈3个月复发,经再次治疗而愈,其余均无复发。癔病性瘫痪病人一般具有癔病人性格特征,即富于情感性、暗示性、幻想性。其生理学基础是大脑皮质弱化,皮质下占优势而发病。心理治疗是针刺的基础,对待病人要认真负责,关怀体贴,使其消除顾虑,解除心理负担,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针刺治疗是关键,使病人对医生和针刺高度信赖,激发起病人迫切求治的心情,针刺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因为在人体的361个经穴之中,以针刺涌泉穴时疼痛最甚,一般病人难以接受。所以目前针灸临床上多用本穴治疗一些癔病性失语、癔病性瘫痪、昏迷、晕厥等急危重症,取效甚捷。

4典型病例

病例1:

例1,女,20岁,因与同学发生纠纷生气,胸闷,肢体颤动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法行走。经服药治疗5d仍无明显改变。经询问病史以往曾有过2次类似现象,一般休息半天即能恢复正常。查体:肌力,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给予心理及针刺治疗,治疗后即可下地站立,由人搀扶可行走。第2天病人主动要求再次治疗1次,治疗后病人自行下地行走正常,随访1年来未再复发。

病例2:

例2,女,37岁,患者与人争吵后,猝倒抽搐,后出现右侧上下肢活动不灵,经某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癔症性瘫痪,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明显。来我校医院就诊时,右上下肢仍不能活动,伴有肢冷,抽搐,睡眠不好,胸闷心慌,气短,善叹息,饮食不好。

患者神志尚清,语言流利,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血压16/10.7kPa。

用毫针针刺留针并配合心理治疗,共治疗5次获愈。

5讨论

癔病性瘫痪属中医痿症范畴,《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一般取手足阳明经穴轮换使用,而本20例癔病性瘫痪却使用了足少阴肾经中的涌泉穴。因为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是十二经络气脉交杂联系的部位。历代医家都把该穴做为开窍急救之穴。独取涌泉穴意在调理全身气机,开窍宁神,从生理学角度上讲,选择针刺治疗可通过给予适当的刺激后,神经通过传导促使大脑皮质引起兴奋,使弱化的功能恢复,调整皮质及全身的活动而达到一针见效之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秭归县2000至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下一篇:贫铀的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