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白中尽显神思飞扬

时间:2022-09-15 04:15:05

摘 要: 《静女》是反映先秦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缩影。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空白艺术”的运用,给读者神思飞扬的空间。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静女》中的“空白艺术”:充分联想,还原文本场景;深度辐射,再现人物形象;放大视角,涵泳文本情感。从不同角度感受《静女》的多彩斑斓,和远古诗人进行一次心灵对白。

关键词: 《静女》 空白艺术 联想 辐射 视角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爱情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情趣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女子与男子之间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淳朴而真挚的爱情。它是反映先秦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缩影。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就是行文时运用含蓄精练的语言描写人、事、景物等,给人留下更多想象联想的空间,达到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静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空白艺术“的运用,用寥寥数笔给我们呈现出了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用简约的文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用含蓄的诗句给了我们一双放飞思维的翅膀。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人物性格还原当时场景,这一场景是那样富有戏剧性和生活气息。以下是教学文本后的一点感受,希望能给同行鉴赏教学之余提供有益参考。

一、充分联想,还原文本场景

《静女》虽短小但不乏情趣,情趣体现在情节或场景中。诗歌表面上只写了几个动作,却给我们鉴赏诗歌留下了大量“空白”。把握诗歌思想内容,我们需要放大思维,有效联想,再现情节,还原场景。运用联想即填充“空白”的过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还可以拓宽文本教研的深度和广度。

如在文本第二、三两章,可以这样还原,这两章是写女子心疼男子,不忍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女子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男子,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惊叹小草“洵美且异”,因为是“美人之贻”,在问答中传达心声。也可以这样想象,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写男子回忆往日约会,他一边继续等待女子,一边回忆女子赠送彤管的情景,于是,男子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咏赞道:“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女子被悠扬的笛声打动了,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了男子,男子惊喜不已,连声赞叹荑草美得出奇,因为它是“美人之贻”。精练的语言在想象的催化下,呈现了一幅清新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画面,演绎了一曲悦耳的爱情交响乐。

二、深度辐射,再现人物形象

《静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爱情诗,它的脍炙人口之处就在于诗歌本身呈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爱情美,在于诗歌中呈现出来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男子的憨态可掬、女子的温婉美丽。还应放飞思绪,在体会男女相知、相亲、相爱的过程中重塑诗歌中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首先交代女子的娴静、温婉、美丽,这可以认为是女子的总体性格。其次,女子的心思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富有智慧更是可窥一斑。诗歌中,女子约男子在城角相见,但女子隐藏起来迟迟不出来相见,即“爱而不见”,女子“爱而不见”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女子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是否适合约会。二是女子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考验男子,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等她,值不值得自己付出,值得就赴约。三是女子想故意捉弄男子。“贻我彤管”、“自牧归荑”,青年男女在表达心声、显示心迹、传达绵绵情意时,不是用直白的语言,因为那些直白的语言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女子对男子的含蓄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女子与男子的形象在深度辐射中愈发显得血肉丰满。只有这样充分想象,才能把人物形象还原成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人,有情有义、有灵魂、有肉体的现实中的个体。

三、放大视角,涵泳文本情感

涵泳诗歌情感,我们需要抓住文本情感的生发点和落脚点。古代诗歌中直接抒情的不多,一般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静女》一诗,女子表达情感的基点就是“彤管”和“荑草”。为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体验文本传递的情感,我们需要放大视角,听听它的声音,掂掂它的分量,辨辨它的色彩,摸摸它的温度。因为点点滴滴总含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中的“彤管”是民间用“荑草”制作出来的红色的土乐器,即红管。也就是说彤管可以吹奏,未加工的荑草只能是一件不起眼的装饰品。但《静女》中的男子还是有厚荑草薄彤管之嫌。因为这当中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是荑草虽普通但寄予了姑娘的一片真心,是女子表达真心的定情信物。在《诗经》时代,女子送给男子的定情信物有一类就是鲜花香草[2]。二是对花草的赞美亦是对它传送的那份特定内容的真情体验,就是说他们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到了追求内心世界和谐的高层次爱情境界。所以,男子接受荑草,就等于接受了姑娘的真情,接受了荑草就意味着对爱情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从不同视角解读诗歌中的爱情,那爱情是用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放大视角,情感体验才会别有洞天;放大视角,文本的深层内涵才能触摸到;放大视角,才能超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原则”,即“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即所谓的“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即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前者是具体可见的,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后者是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提示让读者想象[3]。“冰山原则”对诗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静女》鉴赏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填充文本的空白,探索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在神思飞扬中,实现与诗歌的沟通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价值意义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李殿林.静女的空白艺术[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1).

[2]孙小金.诗经定情信物初探[J].学术论坛,2010,4.

[3]胡丹.浅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及其影响[J].名作欣赏下旬刊,2011(4).

上一篇:浅谈项目的整体管理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高考生的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