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

时间:2022-09-15 02:14:24

关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

[摘 要]盈余管理是上市企业和计划上市企业经常出现的会计行为,从维护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加强企业盈余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盈余管理的主要问题,系统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并规划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企业 盈余 管理 治理

无论企业是否已经上市,盈余管理都具有共性的特征,即企业的实际控制者通过调整盈利分布的区间并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以实现管理主体利益的最大化。所以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将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

近年来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但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成本的计量实施了更严格的管理。企业盈余管理的根本在于利润的分布调整,在总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实际利润。新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过去的后进先出法,通过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真实反映了成本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而且在资产减值方面,企业的计提不得再冲回,减少了资产减值对利润调节的可能性,加之合并报表的约束,企业总体的收入和成本得到了全面的信息反馈,传统的盈余管理方法效能降低。

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又使企业可以具有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新会计准则与国家发展政策之间的紧密结合对于科技创新是有利的,而科技创新所涉及的费用摊销可以降低对利润的冲击,并且公允价值的合理利用存在管理漏洞。因此,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难度加大。

二、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影响

由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不断向纵深发展,单纯依靠现有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制度并不能彻底制约盈余管理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第一,造成信息蒙蔽。企业盈余管理是在遵守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的利润调整,并没有超越合法的界限,但是信息蒙蔽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计划上市的企业有意将利润集中分布,而上市后期望增发的企业利润率也颇为可观。对投资者来说,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他们明显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并不知道企业真实的利润来源和分布区间,更很少认识盈余管理的问题,仅仅从公开的报告中了解盈亏显然是不理性的。当股票投资者的规模逐渐扩大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处于不利位置,信息蒙蔽也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二,增加监管难度。企业上市前的财务审核以及上市后的年度审计都是确保正规经营的举措,盈余管理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例如,资产减值问题时有发生,审计监督并不能因此将企业拒之于上市门外。再比如,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实际控股股东非常希望增发,却不认真关注管理者的经营成果。股权改制后虽然能遏制控股股东的行为,但分析师的预测对于股票价格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管理者也希望借助盈余管理使股票价格尽可能高于预期。这些现实问题都是监管的“瓶颈”所在。

第三,扰乱经济秩序。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只限于企业内部和投资者,对于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企业的上市以及扩容等行为与融资、国家税收息息相关。例如,企业经过盈余管理操作,上市后的利润率会产生下滑现象,很难在短时期内再将利润集中分布,一旦产生不良贷款或者非正常避税,都将带来国家的损失。

三、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治理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从深层次治理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完善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和社会信息咨询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与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盈余管理问题所相关的会计信息都应当获得全面披露,尤其对于企业利润总和与分布区间的整体披露、企业资产减值与利润分布的披露、企业上市前后利润变化的披露等应当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要求,不仅要避免局部信息披露,更要对数据产生的计算过程予以披露,规避企业盈余管理的可乘之机。

第二,严格企业审计监督管理。审计是监督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保障,但是审计工作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企业股权改制前后的盈余管理具有不同的动机,如果审计任期过长,很有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和同行评议的作用值得尝试。对于外部审计,要重视审计轮换,防止审计人员对企业盈余管理的舞弊;同行评议则是以行业为出发点,引入更多的信息参考,以论证被审计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强行业内部监督,使企业严格自律。

第三,建立专业信息咨询机构。为加强社会范围内更广泛的监督,避免各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政府指导下建立专业信息咨询机构可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评估。咨询机构对企业年度报表的信息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理性认识盈余管理,缓解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公估人的角度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视。信息咨询机构应吸收具有不同行业背景的人才加入,特别是具备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塑造专业财务分析师队伍,以便规范证券投资市场,引导理性投资。

四、总结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发展需要更加严谨的治理措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加强会计信息披露,营造健康有序的投资环境势在必行。相信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进,盈余管理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抑制。

参考文献:

[1]张文体.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研究.商业时代,2009;19

[2]于小雪,邓川.后股权分置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倾向与治理效应――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0;6

上一篇: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几项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