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也能有效沟通

时间:2022-09-15 01:10:05

内向也能有效沟通

案例:

薇薇今年5岁,在人前很容易害羞,交往方面也一直很被动。比如,想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总是等人家来找她,却不敢主动去找别人。跟小伙伴交往的时候,如果遇到矛盾,薇薇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回来只会跟妈妈哭诉。这让爸爸妈妈非常发愁,不知道该如何让薇薇变得合群一点。

案例中的薇薇,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内向宝宝,对于这种类型的宝宝,引导他们交往时,技能的示范当然不可缺少,但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心理层面的建设才是更为关键的领域。因为他们更缺乏的,往往不是友好待人的性情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增强内向宝宝的交往能力,需要更适合他们的一些培养策略。

我女儿也是这种类型的宝宝,我很愿意和读者分享自己尝试下来比较有效的做法。

接纳宝宝的先天性情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个性问卷的描述,内向的宝宝本质上是喜欢安静、富于内心体验、不喜欢接触人的,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宝宝,往往对交往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而大凡恐惧的东西,都不是通过语言可以调节的,如果我们对一个内向的宝宝说些“过去跟人家玩一下有什么可怕啦”之类的话,他的恐惧往往并不会自行消除,只会让他感到自己的无能:别人觉得没什么的事情,对我来说竟然是这么大的障碍!这种无能感只会让他更加退缩,而不会把他推向人群。同样,如果不顾宝宝的交往恐惧,一味要求他去跟别人交往,通常也只会让他更加有挫败感和焦虑感,对展开交往行为毫无帮助。

基于这些考虑,对于像薇薇这样内向的宝宝,父母更需要做的是接纳,接纳他们的现状,不对他们的交往行为期望值过高,如果他们拒绝跟别人交往互动,哪怕会当众让自己难堪,父母也最好不要责怪他们。如果他们在交往方面有了让人惊喜的表现,哪怕只是跟别人打了声招呼,或者友好回应了别人的交往,父母都要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在他们面临交往挫折转而向大人求助时,父母则要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情感的抚慰。

这样,内向的宝宝就能在交往方面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进而增强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力量。

鼓励敢于尝试的过程

内向的宝宝害怕主动启动交往,往往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害怕被拒绝,因为他们的内心体验比较丰富,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小,一旦被拒绝,他们就很容易否定自己。所以,父母在引导内向宝宝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导向尝试的过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他们对被拒的恐惧。

为了给我女儿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有一次我在征得她同意后,报名参加了一个“爱心抱抱”小报童公益活动,即小报童向公园里的游客推销报纸,然后把收入所得捐赠建设山区孩子的图书馆。

尽管初衷如此美好,真正陪女儿拿起报纸进行陌生推广的时候,却发现对于一个内向的宝宝来说,超越自己是如此艰难。行人过往如梭,小家伙却不敢上前询问,怕给她压力,我也不敢催她,但眼看着别的小报童都快卖光报纸了,我也有点着急,急中生智,忽然想起前些天看过的绘本《不再害怕尝试》,里面讲到家人是如何鼓励害羞的小羊富丝通过尝试战胜自己的故事:家人为了鼓励富丝突破心理障碍,只让她去尝试,而不对尝试的结果做要求,只要富丝去尝试了,就给她鼓励和强化。后来小羊果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摆脱了内心的恐惧。

于是我就对女儿说:“你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去问别人要不要买,别人买不买都没关系,卖不出去也不要紧,在妈妈眼里,敢于上前去问就很勇敢。”在犹豫着错过几个游客后,得到鼓励的女儿终于鼓起勇气说:“妈妈,我想去试一试!”结果因为小家伙声音太小,对方没有听见,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她勇敢的赞赏。接下来的尝试也很不走运,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买报纸,就在我担心太多的挫败感会挫伤她信心的时候,女儿竟然说了句:“妈妈,我一定要成功!”

尊重宝宝独特的沟通方式

在人际沟通方面,内向宝宝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很难像外向宝宝那样当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比较爽快地去处理问题,而是相对委婉、迂回,这个特性,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要允许宝宝用适合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沟通,包括与伙伴之间的冲突,而不能用常规的沟通方式去评判和要求宝宝。

一天放学回家,女儿跟我说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那就是紧挨着她午睡的洋洋不喜欢午睡,经常捣乱,偶尔还会捉弄她一下,弄得她也没法睡觉。因为她的睡眠是我非常重视的事情,听她讲完后,我着急地问她告诉老师了吗,如果不敢告诉老师,我打算帮她反映情况,结果小家伙不想走告诉老师这条解决问题的路线,却说:“妈妈,我想给洋洋写封信。”

我一听,这个办法也不错,谁说写信不是一种沟通方式呢,就鼓励她马上去做,小家伙倒也雷厉风行,当下就邀请我,给洋洋口述了一封信,虽然内容有点稚拙,却充满对解决方式的探索:

“你睡觉的时候不能坐起来,要一直安静地躺着别捉弄我。要是你明天午睡时不再捉弄我,我就送你一幅画,表示我的感谢!再送给你一个小老虎,再送给你一个小钱包……”信的内容看得人忍俊不禁,却让我发现了适合她这种内向宝宝的交往方式,于是立即就表达了对这一创意的惊喜,并郑重嘱咐她爸爸第二天送园时记得提醒她把信交给洋洋。

后来,不知道是信的作用,还是其他原因,洋洋果然不再跟女儿捣乱了。但我相信这样一个创意沟通的过程,一定让女儿积累了对自身交往技能的积极体验。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把他当作别人家的孩子 下一篇:孩子没去抢,怎么也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