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小伊伊”遭遇入园难

时间:2022-09-14 11:33:59

据报道,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的幸存者、“奇迹女孩”项炜伊因为腿部有伤,被上海的幼儿园拒绝接收。小伊伊的叔叔项余遇说,她的左脚踝力量在事故中削弱,站立时脚跟不能完全沾地,走路时左脚会向外撇,但“依依的伤情并不影响学习,她也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新华网)

尽管国家《残疾人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残疾儿童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权益,但社会上还是有一些幼儿园,仍然以各种理由,将残疾儿童拒之门外。小伊伊作为一个“名人”,尚且摆脱不了如此境遇,更何况普通的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本身和正常小孩就有差距,如果再剥夺其受教育的机会,那么长大以后,他们该怎样面对社会?社会又会为这些儿童做些什么呢?是否依然是遗弃?

很多幼儿园认为,残疾儿童在学校生活会不适应,甚至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不利于其成长,也会吓坏其他的孩子。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格品质发展的最初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中能受到良好教育,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倘若在早教时就注重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关注,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那么对于他们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次教育的过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唤起孩子们的爱心与同情心,克服害怕心理,接受并帮助身体残疾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残疾儿童可以从其他儿童的帮助中,感受到爱心与温暖,长大后,他们就不会因为残疾而变得孤僻,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园担心正常孩子与家长不能接受,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当然,在正常幼儿园内随班就读,只适应于像小伊伊这样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轻度残疾儿童,中、重度的残疾儿童更应该到有康复课程的残疾儿童专属幼儿园去,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现实是,国内目前专属于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屈指可数,而且高昂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只能是望园兴叹。因此,全面建设公立残疾儿童幼儿园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残疾儿童要回归主流、融入社会,就必须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而最佳时期是在学前阶段。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对他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建立特殊学校,为包括智障在内的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并保证教育质量,让孩子获得正常发展,不仅帮助了孩子本人,还挽救了一个家庭,更减轻了社会负担。

不要再在孩子们稚嫩的伤口上撒盐了,社会的遗弃会让这些孩子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将来。或许在这次报道后,在社会的关注下,小伊伊能顺利入园,那么其他普通的残疾儿童呢?还有多少“小伊伊”只能望着外面的天空,看着欢笑着去上学的小朋友,默默地流泪?

上一篇:浅析陶瓷山水画构图的形式法则 下一篇:一片杏叶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