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间地缘经济关系分析

时间:2022-09-14 09:58:12

“长三角”城市间地缘经济关系分析

[摘要] 地缘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对“长三角”区域内的16个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地缘经济关系 欧氏距离 标准化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和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长三角”一体化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战略,其前提是要对该区域内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判别。本文通过利用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对“长三角”的地缘经济关系作出定量测度,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地缘经济关系的涵义

两个不同地区之间在地理、文化、政治、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地缘经济关系。

地缘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竞争关系是由于两地区之间在经济结构、资源结构和区域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引起的,它使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可能成为互相争夺资金、人才、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对手。互补关系是由于地区之间在经济结构、资源结构和区域结构上的差异性而引起的,它使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判别两个地区是具有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关系是强还是弱,以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采取相应的策略。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判别,也可以归结为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判别。我们在这里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欧式距离法来对地区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度量。这里的“距离”,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空间距离,而是通过特定经济指标来衡量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距离”越大,说明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互补性越强,“距离”越小,说明地区之间差异性越小,竞争性越强。

二、指标的选择及其意义

计算“距离”,要选择与竞争性互补性评价有关的指标。地区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表现为资源与产品的流动性。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消费品等,从多的地方流到少的地方,从低效率的地方流到高效率的地方。我们选用三个综合性的指标X、Y、Z来反映资源与产品在地区之间的可流动性,其中:

X=某地区总投资额/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Y=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Z=该地区农业总产值/该地区工业总产值

X的大小反映了投资效率的高低或资金的余缺,若X数值较大,说明资金相对宽裕;若X数值较小,说明资金相对紧缺。Y的大小反映了劳动效率的高低。这里用职工工资总额而不用职工总人数计算,因为职工工资总额包含了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情况,使Y能较好地反映劳动效率的高低。Z反映产品资源向外地区流动的能力。由于成本的原因,工、农产品一般都优先满足本地区生活、生产需要以后才流往外地的。Z数值较大,说明该地区农产品相对丰富,有向外流动的要求;工业产品则相对较少,对外有一定需求。若Z数值较小,说明该地区工业产品相对丰富,向外流动能力较强;农产品则相对紧缺,对外需求量较大。

以上指标均采用相对数,是因为绝对数的大小并不能说明流动性的强弱,用相对数更合理一些。X、Y、Z的计算结果见表1。

三、欧式距离的计算

先对表1的数据X、Y、Z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1、Y‘1、Z’1分别为上海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

表1中“距离”值较大的城市,与上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距离”值较小的地区,与上海的互补性较差,竞争性较强。为了便于判断,再将上海与其他城市的“距离”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表1中标准化的“距离”D’,D’的计算方法同上。若D’的值为正,说明该城市与上海有一定的互补性;正值越大,互补性越强。若D’的数值为负,说明该城市与上海有一定的竞争性;负值越大,竞争性越强。

四、结果与分析

在得到上海与其他城市的“距离”值之后,我们将上海与其他城市的关系按照 值将上海与其他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分为五类,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结果,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地缘经济关系比较严峻,从整体上看竞争性大于互补性,“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长三角”各城市在发展地方经济时,应审时度势,针对不同地缘经济关系类型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具体来说,对于互补型的地区(如舟山、泰州、无锡),应极积开展广泛的经济协作,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与产业转移,以形成“长三角”区域内合理的产业梯度结构。而对于杭州、南京、绍兴、台州、宁波等竞争型地区,一方面各地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长三角区域联席会议等形式,限制相互间的恶性比拼,大力提倡健康的竞争方式,在竞争中提高各个城市的经济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各城市要尽快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主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到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张扬优势,重点推进长三角16个城市在重大基础设施、市场、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从而促进“长三角”区域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统计年鉴2007》、《江苏统计年鉴2007》、《浙江统计年鉴2007》

[2]金风华杜吉中: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2)

[3]邵军:杨明华空间分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研究―以南京为例[J].经济师,2005,(10)

[4]李敦瑞:上海市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7,(9)

上一篇: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 下一篇:保定市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