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与突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14 09:49:53

困惑与突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及师范生政策的变化,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本文就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窥探出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各个层面的原因,并提出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水平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渐渐达到提高师范生就业率的目的。

【关键词】师范院校 就业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首先,国家政策和社会认同方面,直接导致“教师热”。伴随着国家对教师的越来越重视,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均有很大提高,如今教师职业备受社会青睐,报考师范专业的人数大幅度攀升。高校扩招,师范类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越来越供过于求。师范毕业生人数攀升,非师范的高校毕业生也数量倍增,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都六百多万人,很多非师范的毕业生也瞅准了教师这个职业,更是给师范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师范生的就业方式由“统包统分”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人事部2006年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务员 “逢进必考”、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招考。社会统招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用人的自和招聘应届师范生的积极性。这些无一不造成应届师范生更大的压力。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的限制,造成师范生就业的局限。师范院校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岗位是中小学教师,并且多数人会选择参加地方上岗考试竞聘有限的教师职位,就业渠道狭窄。一些师范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有些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飞快的市场变化。此外,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也比较滞后,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面对应届毕业生开展,而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的比较少,就业指导缺乏阶段性和系统性,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渠道也较少。

第三,适合师范生的就业单位门槛渐渐抬高。很多比较发达的城市各学校设置的招聘条件颇高,有的甚至要求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学位。还有很多学校要求“数年教学经验”,令师范类应届毕业生越来越陷入两难的境地。

最后,毕业生自身的劣势,也严重影响了就业。大多数师范院校还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的现象,这使很多师范毕业生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些手足无措,教学能力欠缺,实践能力较弱。就业还是综合素质的较量,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素质人才肯定是在就业角逐中的胜者。然而很多师范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学校混日子的大有人在,社交、办事能力欠缺,显然阻碍了就业的步伐。另外,很多高校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确,期望过高,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功利性择业”较多,大部分喜欢去条件好,薪酬高的大城市,不愿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了解清楚了高等师范院校的就业现状,我们便能拨开迷雾,解开困惑,突破“就业难关”。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从国家体制、高校政策、学生自身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就业效率。

国家要扶持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项举措,比如鼓励师范生到中西部支教,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都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高校方面,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增减不同专业的招生数量。还要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传授,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具体的教学方面,要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课时。对师范生的技能训练还要着重抓“三字一话一说”,即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说课。学校可适当举行一些教师综合技能比赛,如试讲、说课、演讲、课件制作等。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一开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设,把师范专业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生四年学习的全过程。更要为学生安排必要的教学实习活动,与一些中小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具体来讲,针对大一的学生,着重于职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个清醒的认知,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大二的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多参加教学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针对毕业班的学生,要多向学生介绍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提供丰富的招聘信息。

学生层面,师范生既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能。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师范专业毕业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择业时尽量凸显专业特色和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还要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早日做好职业规划,不要过于理想化。

近年来,师范生越来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势与压力,但看清现状,就业困惑自然清晰起来,国家、社会、高校、学生自己各方面都要行动起来,促进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耿耀敬.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张延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3]武慧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 理论观察,2010(2).

[4]张金华.就业关注: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5]姜德照,常勤德.地方师范类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 2004(4).

上一篇: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创新与应用 下一篇:注重教学细节,构建精致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