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9-14 09:45:25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对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日显迫切。文章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正在进行新课标教学的物理教师有所启迪。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标 教学模式

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者不仅能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探索新知识的方法。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对学习者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的培养,使学习者失去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地打击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推行,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对各种教学方式及教师在其中作用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及教学方式的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量也随之迅猛增加。据预测,就知识增长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长到50岁时,知识的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百分之九十七的知识都是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因此在学校里多学一点知识还是少学一点知识已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终身教育成为强有力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多少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获取新知识和主动探索,善于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制订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物理而言,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加之教育体系的片面性,导致物理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知识的具体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联系实际;只热衷于“题海战术”式的应试训练,而忽视了物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只重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物理思维方法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学生一开始就以教师、课本和考试为中心进行学习,上课主要是听课、记笔记、做练习,学生有问题必须举手,老师允许后方可起立作答,其他同学保持安静。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想回答也只能举手,教师指定学生进行回答,大多数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很难有机会听到。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按教师的计划进行,缺少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前人经过研究得到的系统知识、概念和规律,而不知这些知识是如何得来的,以及用这些知识是否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在传统教材的编写上体现的也不是科学探究的思路,而是知识传授的思路。而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只重视知识的简单罗列。比如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教材一开始便定义了一种理想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而没有阐明为什么要定义这样一种理想的运动,既然这种运动实际上并不存在那还有什么研究价值呢?在得出了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t后,便给出了不同的数值,求得相应的位移的值。建立了直角体系后,在坐标系上用描点的方法作出了v-t图像,这些点严格地在一条直线上,与用数学的方法作出的图像无异。颠倒了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精神实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往往认为学生实验课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的,因为学生毕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了实验。其实不然,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在实验前就把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反复强调,不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留一丝探究的余地。留给学生的只是一点点按部就班的操作,学生就像厨师按菜谱做菜一样来进行操作,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顺利完成完全依赖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和不合常理的做法,老师往往以影响正常实验为由斥责之,熄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学生的学习是按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完全丧失,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代替旧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了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索,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我国古代“四书”所说的“格物致知”就是指从探究事物中得到知识,构建主义认知理论也强调科学教育要重视探究问题而不是只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评性的思维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是情景中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是促进合作学习,而不是无益封锁和竞争。也就是说只有让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启迪智慧,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从而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早期人类获取的知识都是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的,儿童天生具有探究的欲望,对“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之类的问题寻求解释,进行着积极的认知活动,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包括通过观察收集信息,总结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对周围世界加以思考开发,使用工具来观测和分析信息建立模型,提出假说,并给以解释,交流自己的假说、思想和观念,从而形成了方法、规则、标准和知识。

探究式教学方式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学习思路的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使学生沿着探索客观规律的途径,让学生掌握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应用这些方法对客观进行探究,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学生其探究都经历了相同的过程,有着相同的本质,两者之间只有程度的不同,基探究活动都是探究与学习知识相互融为一体的。他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研究,建立并深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是为人们已知的东西,设计调研方案,根据实验验证检验已知的东西,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给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结果公布出来,学生的探究要求明确假设,应用批评和逻辑思维,要求考虑各种可能的解释,并对各种可能的解释加以验证或否定,直到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上一篇: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一篇:深化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