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唯物史观的争议述评

时间:2022-09-14 09:00:23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唯物史观的争议述评

摘要:卢卡奇的对唯物史观的阐发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性理论和社会变革的方式展开。科尔施对唯物史观的阐发围绕着三条关系展开: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葛兰西对唯物史观的阐发围绕实践哲学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面对新的现实条件科学地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卢卡奇提出了意识形态的革命,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实践哲学并提出了文化的领导权理论,科尔施大声疾呼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

一、卢卡奇的历史观

关于自然界和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年轻时代的卢卡奇反对自然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理论,认为自然界不存在辩证法,辩证法只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晚年他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将自然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前提。

关于物化:卢卡奇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物化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是被物化了的人。在物化背景下,人们丧失主体性,社会生活支离破碎。

关于总体性:总体性是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将社会看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不同部分之间“能动的辩证关系”。物化社会丧失主体性,偏重于客体。扬弃物化需要恢复主体性,实现总体性。

关于社会变革的主体:卢卡奇将无产阶级作为变革社会的主导力量,因为无产阶级诞生于物化的社会又是扬弃物化的主导力量。无产阶级要变革社会必须具有阶级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实质是对其主客体统一的自觉。

关于社会变革的方式:卢卡奇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但是主观条件还不具备,物化意识侵入到无产阶级之中,因此必须进行意识形态的革命。

二、科尔施的历史观

科尔施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三条关系:1.自然与社会。科尔施认为马克思承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性,但是不能脱离人和社会单独考察纯粹的自然,重要的是研究自然是如何在人的活动中变化的。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尔施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做动态的概念,正因为是它是动态的,才得以成为社会革命的深层基础。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科尔施认为,在这二者的关系上马克思恩格斯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基础上,这导致了马克思的追随者或反对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经济基础决定论。

三、葛兰西的历史观

葛兰西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实践哲学,把实践放在核心地位。实践哲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葛兰西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而不是唯物辩证法,他承认外界自然的先在性,把自然辩证法看做人类改造自然的辩证法,从而归属于历史辩证法。

关于社会结构:比起经济基础,葛兰西更加关注上层建筑。葛兰西强调实践哲学改造意识形态的特征,他认为实践哲学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葛兰西还将社会结构做了新的划分,将上层建筑部分分为两层: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进而指出拥有独立市民社会的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首先取得市民社会的领导权。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看法,他们对唯物史观的看法主要交汇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中,人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在客体中,从而把自在自然改造成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规律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人在改变外部自然的同时也将改变人自身的自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人化自然,淡化自然的人化,这无形之中就抛弃了人的生物属性。承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前提性就必须承认人的生物属性对社会属性的先在性和前提性,因为人的生物属性是包括在自然之中的。所以三位学者对自然与人及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

第二个方面是对意识形态的关注。三大理论家都认为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于思想的革新。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已经很高,无产阶级队伍也十分壮大。但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被物化侵蚀,意识形态的物化尤其严重,人们主观上失去了反抗意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适时地提出了进行思想革新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到:“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①由此可见,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注释:

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5-696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吴苑华.重建语境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下)――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EB\OL].http:///,2005-09-15.

(本文系中共中央党校陈冬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意志意识形态》关键词谱系化研究”(14FKS001)和中央党校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ZYDXZD2013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司天卓,职务/职称:学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上一篇:赖桢:最美文字里遇见最美的自己 下一篇:关于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