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的历史渊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时间:2022-09-14 07:45:04

蒙药的历史渊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 蒙药 渊源 现状 展望

蒙医药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医药文化宝库中之瑰宝,也是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有其独特风格的经验之结晶,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已形成了具有独特医药理论、治疗经验的民族医药学。蒙医药在治疗温病、风湿症、高血压、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在治疗瘫痪、中风、脑瘫、青光眼等疑难病症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1蒙药的历史渊源

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2000余年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治疗作用,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及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观察人体生命现象的特有的思路和方法,并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蒙古民族医药特点的蒙医学、蒙药学的知识和方法,如:饮食疗法、马奶疗法、外伤疗法、针刺疗法、蒙古灸疗、蒙医正骨、正脑术等。蒙古族人民在草原游牧和森林狩猎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药用的植物、动物,并用其治疗各种疾病,并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的用药经验。

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末是蒙药学的形成时期,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部落后,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国,1269年八思巴喇嘛创造了“方形蒙文”。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药物知识更加丰富,药物理论也初步形成,蒙药学已开始成为专门学问。记录这些知识和学问的书籍,统称为“荣钵”。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当时的蒙古人不但应用哈迪个(一种烈性药)、大黄、肉苁蓉、沙棘等多种药物,而有些部落已熟悉蒙古族药剂,并用其治病而闻名于世”。此外,饮食和食疗本草也有很大发展。

公元1206年以后,形成了古代蒙药学,如著名正骨医师觉罗・伊桑阿;著名外科医师淖尔济・墨尔根等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公元17世纪著名蒙医学家占布拉论述了蒙医各科疾病,并著有《法医海鉴》一书,总括了蒙医各科疾病的组方药。公元18世纪蒙医药学家伊舍巴拉吉尔著有《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甘露滴珠》、《识药晶鉴》等较全面系统的一整套蒙医药著作。其中《识药晶鉴》是蒙药的奠基篇,收载蒙药390种。同时在这一时期著名的蒙医药学家洛布桑・索日哈木著有《脉诀概要》、《药物识别》、《巴莎木・制药法》等著作。

公元1330年,元朝太医忽思惠用汉文编著《饮膳正要》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书中不仅论述了饮食治疗与卫生,而且还对妊娠食忌、食物中毒的解救等作了详细阐述,共收载药物300余种,比较全面地反应了那一时期宫廷与民间饮食特点、烹饪制作方法。

在明清时代,蒙医药学有了相当的发展,著名学者官布扎布汇编了《蒙医验方集》,著名蒙医学家占布勒道尔吉编著了《蒙药本草》一书,收载879种药物,并附有576幅插图。著名的蒙医学家罗布桑・全普乐通过一生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编著了《实用蒙医药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库西卡编著了《蒙医方选》,并附有蒙、藏、汉、满四体合壁的蒙医名录。伊希・丹森旺吉勒编著了《红珊瑚方剂》。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莎编著了《普乐方》。敖期尔编著了《医方与法》。阿格隆日格・图布丹尼玛编著了《珊瑚珠方》。著名医药学家伦日格・丹达尔编著了《诃黎勒・医药学鉴》。

由以上可以看出,蒙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它既是祖国医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蒙古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保障边疆地区蒙古族人民的身体健康、蒙古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蒙药研究的现状

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蒙药,虽然近年来国家在蒙药的开发利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科研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努力,在蒙药的剂型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迄今为止,蒙药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蒙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高效、速效、体积小以及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优质品种不多等,这些工作有待于有志之士潜心研究,蒙药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历程,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不断学习,把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蒙药的研究中,这是蒙药走向世界的基础。

蒙医药是祖国伟大医药宝库中之瑰宝。蒙医药的理论独特,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药均取材于大自然,在人类从天然物中寻找新药的今天,显然,将蒙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蒙医理论的指导下,以先进方法分析蒙药成分,搞清其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研究其药理药效,弄清它的治病机制,是发展和发扬蒙药的大好时机,亦为必经之路。蒙药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蒙药取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及矿物药等,有统计介绍,蒙药分为13类,约有1340余种。其中约有300余种为蒙医专用,中医不用或少用的药材,这300种药材中有近半数以上不详其化学成分,不明其作用机制,但确有疗效。蒙药品种还需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内在质量进行品质评价研究,包括其复方制剂的优化组合,及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才能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蒙药的品种调查、整理与鉴定

我国曾对蒙药进行过一定规模与范围的资源普查,对蒙药进行了标本采集与鉴定工作,但其工作仍需继续和深入。如《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收载的贯众为粗径鳞蕨Dryopteris crasserhizoma Nakai和荚果蕨Matteucciastmthiopteris(L.)Todaro二种植物的干燥根茎与叶柄残基,但蒙医习用的贯众主要来源于4科4属5种植物的根茎。

(2)单味蒙药的品质评价研究

在单味蒙药的品种整理和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单味蒙药功能主治,并结合药理学实验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筛选并确定其有效成分,进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才能使蒙药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如:广枣是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的果实。有报道从中分离得10个结晶,已鉴定8种:①β-谷甾醇(β-sitoster01);②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③没食子酸(gallic acid);④水杨酸(salicyl acid);⑤柠檬酸(citric

acid);⑥槲皮素(guercetin);⑦柑桔素(naringenin);⑧山柰酚-7-0-葡萄糖甙(kaemeferol-7-0-glucoside);另外,广枣为常用蒙、藏药,有清心、补心、强心之功,用于心火、心悸气短、心神不安、心区刺痛等症。

(3)蒙药成方制剂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研究

蒙药检验标准起草工作始于1973年。在1965年《中国药典》修订时,内蒙古药品标准办公室就承担了蒙药标准的起草任务,和东北三省共同合作,完成了7个蒙药材和10个蒙成药标准的起草任务。后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后《中国药典》几次修订,每版都有蒙药收载,虽然我们国家先后颁布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及《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只有部分品种有鉴别项,无一制定了含量测定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汇编》收载了十几个品种的蒙成药,其中只有某些品种制定了含量测定项,这无疑对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不利,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无法使我国的蒙药堂堂正正走向国际市场,所以蒙药成方制剂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制定研究是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另外,制剂标准不规范;如《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有几个品种质量标准使人疑惑,“珍宝丸”全方总重365.5g,用朱砂O.1g包衣,“清温止痛十一味丸”全方总重541g,用朱砂O.2g包衣,如此少的比例包衣材能否够用。还有蒙药的炮制规范也应制定,特别是剧毒药,如川乌、草乌的炮制至今尚未制定可靠的标准,致使临床使用时有中毒现象发生。

(4)蒙药材考证方面的研究

蒙药材考证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成果反应在《蒙药学》和《蒙药志上》之中。《蒙药学》共收载蒙药543种,附墨线图333幅。《蒙药志上》共收载蒙药152个品种,并附墨线图195幅和146幅彩图。还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于杂志上,如:《几种蒙药的原科属与中名介绍》等。

(5)生药学方面的研究

蒙药生药学研究发展较快,大部反应在《中国民族药志》各卷中,其他散载于杂志中。《中国民族药志》由全国16个少数民族省区参加,互相协作,共同编著的。还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于杂志上,如:有报道对内蒙古产几种苁蓉的生药学进行了研究和对蒙药山蓝花的生药学进行了研究等。

(6)药理方面的研究

蒙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多,有单药,也有复方。如广枣的药理,沙棘的药理,蓝盆花的药理,那鲁注射液的药理等。

(7)蒙药产业化和研究方向

为推进蒙药产业化步伐,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已制定出蒙医药开发研究计划,近期目标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糖尿病、血液病、老年病等为重点,研制10个蒙药新药,并形成品牌。同时,还将逐步开发蒙药颗粒剂、袋泡剂、软胶囊、口服液、滴丸、气雾剂等多种新剂型。在蒙药研究开发中,将打破原封闭型模式,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跨部门、跨行业、跨省区研究与协作网络。加强蒙医药与中西医药之间,区内、区外及国际问横向联合与协作攻关。与国内外大中型药品生产企业联合,组成蒙药产业集团,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商业化。

3对蒙药的展望

蒙古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蒙药剂型的不断增多,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再加上我国加入WIO后蒙药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要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蒙药不论是生产工艺和检验手段都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现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将蒙药开发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这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用先进的仪器手段及方法对蒙药的内在质量及药理、药效进行研究,把现代的工程技术应用于蒙药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在专业标准规范方面,如GLP、GSP、GMP、GCP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把我国的民族医药一蒙药事业发扬光大,增强蒙药的市场竞争能力,使蒙药早日走人世界医药之林。

(1)打破传统,更新观念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它要求我们蒙药研究人员,要向自己过去的思维挑战,要打破传统的、习惯的、既定的模式,用更高层次的想法来面对传统蒙药,特别在研究开发方面。随着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发展,人类对剂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剂型不仅赋予药物提供临床使用的一定规格和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地讲,剂型是药物在体内的一种释放系统,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剂型与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等。用药物剂型新的涵义来检查一下蒙药传统剂型,不难看出传统蒙药剂型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也是发展蒙药的捷径。

(2)保健品的开发

从蒙医药中开发保健品、食疗品等是大有潜力的。蒙医十分重视食疗,这是中医所不及。中药近年在这些方面发展较快,从蒙药中发掘保健品等也已开始,如沙棘是治疗药,近年已发展为保健饮料或食品,又如余甘子也是常用蒙、藏药,也已发展为保健饮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和中药在这方面发展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这说明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作为世界传统医药学的一部分,蒙医药正以自身的优势不断受到世界各地的青睐,越来越引起西方医药界的浓厚兴趣和关注。美国于1991年成立了世界蒙古医药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提出将蒙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化西医学结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蒙医药的品种临床研究。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蒙药的品种已多达2200余种,较为常用的为1342种,这些绿色药物正成为现代人在医疗保健中被重新发现和认识的绿色“新大陆”。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47

2罗布桑.蒙药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47

3中国民族药志,l卷.中医科技出版社

4顺铠等蒙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国当代民族医药集成,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26

5蒙药材整理初报.内蒙古药品检验所油印,1981,5

6郑俊华.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会2000,137

7邓丽嘉.广枣的化学成分研究.内蒙古药学,1988,4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29

9罗布桑.蒙医学报,1978,l

10李卫民等.内蒙古产几种苁蓉的生药学研究.内蒙古药学,1985,3

11庞秀生等.蒙药山蓝花的生药学研究.内蒙古药学,1988,2

12石山等.广枣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内蒙古药学,1983,3

13刘风鸣等.沙棘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内蒙古药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1987

14李希贤等.蓝盆花的一般药理.内蒙古药学,1986,l

15张述禹等.那鲁注射液的药理.内蒙古药学.1985,2

(收稿日期:2006年9月6日)

上一篇:广西壮族医药发展的回顾、现状与思路 下一篇:蒙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