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方法

时间:2022-09-14 07:25:18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方法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改的实验者,谈几点浅陋的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也就是说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成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与训练自然也离不开它。

二、善待学生的质疑

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蒸汽机的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是质疑的结果。好奇与质疑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题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与质疑。但由于学生年幼或缺乏经验,常会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甚至错误的想法、问题,这时,老师千万不能训斥、嘲笑或者不屑一顾。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质疑,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否则,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墨守陈规。

三、允许学生否定老师的观点

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一定要学生大胆去怀疑一切,审视一切,但要让学生否定自己的观点,恐怕我们当中大多数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在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点东西在作祟,那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要是让学生否定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那岂不是多没面子,多尴尬的一个场面。其实,老师并非完人,他们也会说错话、做错事。如果学生对老师迷信了,那么学生往往会缩手缩脚,不利于他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比如,某老师在教的《沁园春・雪》时,出于对示范者的盲从,而将“还看今朝”中的“还”处理为“huǎn”。有学生认为应读“hái”更好,通过与学生的共同讨论,最后定为“hái”音。这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胜过了他们的老师!

四、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创新思维需要灵感,但更需要思考的时间。老师在上课或设计提问时,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在提出问题后立即就要学生回答。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尽量提供一些激发性的情景,善用各种教学媒体配合发问的技巧,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酝酿及发展其思考的问题,以提高回答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但也要适度。即使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而且还应该是在老师的诱导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才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所提问题还应根据其难易程度作适时的停顿,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该停则停,一切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

五、支持并鼓励对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

中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老师暂缓给予判断而给予适当的鼓励,那么不但会增强这个学生的反映,而且会影响到全体的学生,使他们勇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的讨论气氛,而这正是创新思维教学的起点。

徐老师在讲《藤野先生》这课时,告诉学生“标致”一词在课文之中是“褒义词贬用”。有位学生却说,“那有没有贬义词褒用的情况?”于是徐老师因势引导,“大家比一比,看看谁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于是大家分别找到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中“狡猾”和《傻二哥》中的“傻灵傻灵”的“傻”就与本义完全相反。这个不平凡的想法不仅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徐老师也获益匪浅。课后,徐老师把这一发现写成了教学札记《“褒义词贬用”与“贬义词褒用”》。

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其实是:思维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结果。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曾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同看法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千万不能视为异端并批评、嘲笑他们,应该重视这些“异端”,“异端”虽异,毕竟学生能用自己接受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即使有偏差或片面也应该鼓励他们,然后再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千万不能用师道尊严大声喝斥,扼杀学生创新精神。

六、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因此在教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从班级到小组,从分组比赛到个人的独立学习,都要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去。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具有经验和个体的差异,所以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千万不可强求一致的标准或答案,应该让学生能依照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老师应依照学生的个别差异作适当的弹性的要求。当学生表现或从事于他喜欢的活动时,老师应尊重他的选择,并鼓励他独立学习。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原则是建立良好的教学风气,重视学生的意见,不立刻下判断,并能鼓励学生去看、听、尝试、探索及具体的操作。老师在分享学生创造的喜悦,探究学习的同时,更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上一篇:借鉴·感悟·体验 下一篇:从词类角度评《现代汉语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