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东西,要轻轻地放

时间:2022-09-14 07:02:44

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你要了解台湾的小说和电影,竟然不识吴念真?”有人做此设问。吴念真何许人也?他是《悲情城市》、《儿子的大玩偶》、《客途秋恨》、《恋恋风尘》、《海滩的一天》等电影的编剧,是杨德昌代表作《一一》的主演,是影片《多桑》、舞台剧《人间条件》的导演,也是一位小说家。我们久违了吴念真的文字作品,却时常可在台湾电影中见到其踪迹,包括演戏的身影和由文字转化而来的影像精魂,而如今这本引进内地的《这些人,那些事》是吴念真对自己生命印痕的记录,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个朴实的面孔、乡土色彩的文化人之来路,非戏剧性、长长的镜头之外的文字表述是何种形态。

吴念真说,人生忙碌,日复一日地处身于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而这一次的写作就是吴念真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了,在记忆中的“这些人,那些事”,已化为他“生命的刻痕”,”只是……你们还记得我吗?”吴念真自问,是对自我的追索,也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返照。

于是。吴念真讲述父亲、母亲、弟弟的故事,讲述那个以挖煤为业的故乡小镇,镇上人们的辛苦与快乐,以及自己当兵时或在台北见到或听到的故事。人在故事中,故事包裹着人,浸透了情感的润泽。如母亲在儿子的婚礼上,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至几乎站不起来,只为还愿“像我这样的妈妈,如果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的话……”吴念真是一个讲故事者,他之前并未刻意留过什么笔记,因为该记得的不会忘记,忘记的也就不必再强求了。

大约许多人都看过侯孝贤导演的《恋恋风尘》,那即是吴念真根据自身经历编剧的,片中的少年阿远如吴念真一样朴实沉默,初恋女友阿云在阿远当兵期间嫁给他人,兵营中阿远的痛哭失声如此哀伤,不知有着吴念真记忆中的几分真切?吴念真在《这些人,那些事》中也涉及了关于爱情的故事,但大约都是在讲别人之情感嬗变,并未涉及自己,或许那一段“恋恋风尘”已然存档,虽实有却不必再重复了。而讲述他人之爱,也是别有况味的,如“重逢”,“他”事业失败,只好开计程车,一日在机场竟意外邂逅昔日的恋人,“他”想自己没被认出来,默然开车,而“她”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电话打出去,给家里,给公司,给同事,车到终点,“他”还在犹豫,没想到女人忽然开口,“……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告诉你对过去同事的思念……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吴念真讲情感,论世态,平平静静,有着岁月流逝的积淀味道。不管亲身经历的往事,还是听来的故事,琐琐碎碎,都是与轰轰烈烈绝缘的小人物。吴念真多叙述,少评论,不去渲染其中包涵的辛酸与苦楚,浅浅勾勒,素描的方法映衬出一种淡然。迤逦数十年,台湾的世情百态、乡土社会的流变缓缓在我们眼前如幻灯片逐格播放,我们沉浸其中,体尝到陌生与熟识的交织,因为分隔许久,却依然血脉相连。

如许多的这些人、那些事,于吴念真而言,是生命中的相遇,“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有些已被他带入了《恋恋风尘》、《多桑》缓慢的镜头叙事中,更多的记录在文字里,因为这是给“自己”这个角色最佳的上镜机缘。我们观之,仿若远景中的人与田野,无数的故事悄然上演,却与浓绿的空间渐渐融为―体,莫分彼此了。

上一篇:亿万滴盐水的拼图是大海 下一篇:不老的钢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