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雄狮 铭记历史

时间:2022-09-14 06:54:41

篆刻雄狮 铭记历史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和《报》文化部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书画美术作品展,2005年8月15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隆重展出,著名军旅书法篆刻家周文波创作参展的巨幅长卷《卢沟桥全狮图》特别引人注目,令许多观众叹为观止。

周文波用十几年的心血将卢沟桥上485个狮子镌刻成石印,每个狮子石印再配上一方篆刻,创作了111米的巨幅长卷《卢沟桥全狮图》。这是卢沟桥建桥800多年来第一次再现卢沟桥全景的“稀世珍品”,是一件中国传统艺术的国宝,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好教材。这一传世之作的问世,填补了我国篆刻史的一项空白。日前,笔者对周文波作了专访。

受欺凌刻骨铭心

周文波,1935年出生于河北晋县东寺闾村。6岁那年秋天,日本鬼子对晋县大扫荡,乡亲们听到枪声,吓得跑的跑,藏的藏,剩下老弱病残和孩子们被困在村子里,鬼子用刺刀把大家逼到大街上。一个鬼子从人群里把小文波拉出来问:“小孩的,八路的有,哪里去了?”他回答:“不知道。”“小孩的,八路的干活!”鬼子重重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他抱住鬼子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鬼子一声尖叫,反手又一掌,小文波耳朵红了,小脸肿了。

6岁正是上小学、学习第一个“人”字的年龄,小文波却白日见“鬼”。这是他人生第一课:受敌欺凌,刻骨铭心。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皇协军领着日本鬼子偷袭东寺闾村。鬼子诡称是八路军路过找水喝,乡亲们以为八路军回来了,没有穿好衣服就急忙开门,结果被鬼子统统拉到大街上。鬼子大吼道:“你们通通八路的干活,死了死了的!”就这样,8个乡亲死在鬼子的屠刀下。文波的大姨夫就是被鬼子当活靶子打死的。这是他人生第二课:民族仇恨,勿忘国耻。

报仇恨弃文从军

1949年家乡解放了,小文波加入了儿童团,站岗放哨。他上高小后加入了青年团,17岁从晋县师范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师。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把民族恨埋在心底。1955年底,他毅然弃文从军。在军营里,他苦练杀敌本领,处处敢争上游,工作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

周文波少年时受大舅的影响,对书法、篆刻有兴趣,临过颜柳体,学过篆刻。参军后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图书馆、俱乐部、新闻报道等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了文学、剪纸、摄影等多项特长。特别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学篆书、篆刻,刻苦钻研《篆刻学》,临石鼓文、秦汉石刻、篆刻、东汉石刻隶书、明拓峄山碑等,日积月累,其篆书、篆刻有了长足进步,技艺日臻完善。1979年调入石家庄步兵学校工作后,他主攻篆书、篆刻。几十年来在《人民日报》《报》《中国老年报》《河北日报》《求是》《中国老年》等全国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1000余件篆书、篆刻、诗词、相声、剪纸、摄影作品,受到各界的好评,成为颇有影响的书法篆刻家。其小传收入《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其作品被收入《老干部书画作品选》《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精品大全》《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他的篆刻作品和名章,功底深厚,独创一格,曾被总参外事局作为礼品赠送给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葡萄牙总参谋长梅洛?伊芝迪上将等几十个国家的外宾。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请其为外宾篆刻治印,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亲自接见他,并当场挥毫题词:“金石留声。”周文波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创作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晋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

刻雄狮铭记历史

历来相传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卢沟桥的石狮誉满京华。更为重要的是,卢沟桥乃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举世闻名。

周文波的家就在卢沟桥畔长辛店,他每次进出京城必经此桥。在无数的朝霞落晖中,他面对几百座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脑海里常常浮现29军将士英勇拼杀日本鬼子、血染石狮慷慨悲壮的场面。那一个个溅有烈士鲜血的石狮,仿佛时时在怒吼,天天在咆哮,惊心动魂!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艺术地再现这一悲壮场面,周文波时时沉思,反复思考。久而久之,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萌生了制作《卢沟桥全狮图》的想法。

卢沟桥是中国抗日军民的英雄桥,是永刻日本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桥,是通向中华民族历史纵深的精神桥!面对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贼心不死,不认旧账;面对当前部分青年人不知那段历史的尴尬,他感到重任在肩。作为一名军人,迟早是要解甲的,而社会责任永无解甲之日,他要用雕塑和石刻,艺术地再现卢沟桥的悲壮历史,永留后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试着用橡皮泥雕塑,但橡皮泥塑不出雄狮之威猛。他改用石雕,选用灰色石料雕成高4.2厘米大的小狮子,很近似桥狮本色;又用白色莱石雕成4厘米高的小狮子,以象征中华民族之高洁,其直观效果很不错。但石料难选,即使有石料,把266.5米长的卢沟桥缩小50倍,桥体还有5米多长,那样,桥上的大狮子仅7毫米,小狮子更是微小了。

正当周文波愁眉不展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阅《卢沟桥文集》,《文集》上的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引起了他的遐想。“我何不创作一部《卢沟桥全狮图》呢?”这个构想一提出,立即就得到了篆刻界朋友的支持。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准备。

首先是备料。周文波选用北京处的叶腊石,从1989年8月起开始采料、锯片、打磨,大年初一都没休息。他先把大石块锯成10厘米见方的石片,再用粗砂布打,细砂布磨,水砂纸抛光。他废寝忘食,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满身都是石粉、泥水。“石头屋里堆,石粉满屋飞,灯下刀落石,更深不知累。”这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取样。1990年春天,周文波着手拍摄卢沟桥上的狮子。他蹬着三轮车,拉着梯子,每天往返于家和卢沟桥之间,一头扎下去,根本顾不上吃喝。他用双镜头老式照相机,按照不同角度,对485个狮子一一拍照,自己冲洗放大。发现不理想的,再选光线最佳的时间、最佳的角度重拍,先后重拍、补拍了几十次,用去上百卷胶卷、上百袋洗相药、几百张放大纸。而这些都是自掏腰包。

第三是构思、设计、篆刻。周文波有句口头禅:“苦于构思,乐于玩石。”周文波面对几百张照片,通过立意、联想、取舍,进行整体构思,使平面的照片形成艺术雕刻的模板。他以加工好的石板当纸,以照片当范本,在石板上画出狮子雕刻稿,然后镌刻。

周文波针对狮子的口形、神态给每个狮子题名。他以卢沟桥第77号望柱代表七七卢沟桥事变为中心,给77号望柱题名为“卢沟事变”,这也是该柱上石狮的题名。题名的内容以抗日战争全过程为主线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题名为“耳闻目睹”、“战事预感”、“风云突变”等;第二部分为“满腔怒火”、“血海深仇”、“勿忘国耻”等;第三部分为“展望未来”、“面向世界”、“振兴中华”等。

周文波《卢沟桥全狮图》篆刻印,从仿甲骨文、古玺、秦汉印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印式入手,直到现代“以形显意,以意传神”的艺术手法进行篆刻创作。例如,创作第77号望柱的题名“卢沟事变”,他将“卢”字设计成城楼样式,“沟”字的三点夸张为桥与河,“事变”这两字放在桥上,其图意为:东边为宛平城楼,西边是永定河与卢沟桥,桥上发生战事。圆形篆刻“卢沟晓月”边有破损,象征国土遭敌惨踏。第87号望柱上的石狮子石质已经风化,有裂痕,他据此题名为“血海深仇”,狮子篆刻为“劈头开脑,血流成河”,以此控诉日寇,警醒后人。

在创作最紧张的时候,周文波鉴于在北京社会活动多、电话多,加上儿女们双休日回来团聚,频繁的应酬接待,影响创作进度,便与老伴商量,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远离子女,回到老家晋州市塔上村,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创作。485座狮子及题名印雕刻完后,他购置了四块胶合板做裱糊墙,买了上等宣纸,自己印刷托裱。就这样,历时10年,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长卷《卢沟桥全狮图》终于问世。

《全狮图》誉满京华

《卢沟桥全狮图》部分作品在北京市丰台区展出,入选’93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95北京国际书画周获奖作品展。1997年纪念建军70周年时,《卢沟桥全狮图》在北京首展。各界人士普遍反映,这是一件难得的国宝,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巨幅长卷震动了各级领导,李德生、廖汉生、李来柱等抗日将领和李铎、刘章、石祥、旭宇、李文新、张西帆等著名书画篆刻家纷纷挥毫题词祝贺。老红军书法家罗铭题贺“稀世珍品”;北京市委副书记欧阳文安题“自警自励 永世不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挥笔题写了“卢沟月圆 祖国一统”;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题词:“牢记国耻 振兴中华。”

责编/文波

上一篇:前列腺及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下一篇:褥疮的防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