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开创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时间:2022-09-14 06:26:12

探析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开创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摘 要】要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和管理实践,必须重视和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开发。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应当而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保护耕地红线,在矿产资源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同时,要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政府调节经济的重心应由效率目标为主转向公平目标为主。还要善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多种调控手段。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

【关键词】国土资源;土地管理;国土开发整治

国土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对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现状,必须结合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和管理实践,重视和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开发,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保护耕地红线

确保18亿亩耕地,是中央的既定方针。但落实这项任务的关键在地方政府。有些省份因违规用地量较大,下达的年度用地指标部分用于弥补超计划用地,影响了新一轮地方经济建设。此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形成的旺盛需求,土地出让带来的巨大收益,政绩与GDP增长挂钩,部门发展规划的用地期望,农民对种地缺乏积极性等,都成为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以粮食生产恢复能力为标准,将耕地细分为在耕地和宜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农地,必要时可以恢复为耕地。其次是严控耕地流失途径。建设占用、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应通盘考虑,预防将耕地报为灾毁,然后再搞建设的现象。再次是继续强化耕地保护问责制。细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行政责任,约束其它规划。最后,要努力形成节约用地倒逼机制。制定集约节约用地标准,将城乡建设用地纳入整体规划,统一管理。

二、在矿产资源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本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可以说,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形势严峻,责任重大。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认为循环经济是后续产业管理的范畴。此外,对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所以,国土资源系统应把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当作矿政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尾矿、废石等的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制定导向性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则税政策和技术政策。三是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选择典型矿山企业,创建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重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要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

目前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经过多方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新体制、新机制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矿业景气周期形成“共振”,强制手段下的“秩序好转”更多地异化为一种政治口号。分税制是造成地方政府亲小矿远大矿的根源,利益驱动因素一日不消除,构建秩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应当做到理顺关系、疏导利益、重视规范、构建秩序。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权力向中央集中,分配向地方倾斜。政府调节经济的重心应由效率目标为主转向公平目标为主。

四、善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瓶颈制约作用显现。从一定程度讲,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密切。在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中,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键。因此,我建议一是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调控。既要确保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保障国家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要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严格限制;既要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更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安排各区域用地。二是把握重点问题进行调控。这些问题包括:部分地区投资过热与少数地区投资不足并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粗放型增长仍然突出,能耗高、用地多、效率低的项目继续上马,重复建设,以及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拉动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冲动等。三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多种调控手段。在行政手段上,“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方式,可资借鉴。

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目前情况看,生态补偿面临不少问题。生态补偿缺乏公共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定各区域生态保护标准比较困难,生态建设资金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如何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如何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怎样进行等,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首先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从政策法律层面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异地收费制度,实施矿山环境投资的税前扣除,鼓励矿山企业消化环境成本。其次,是建立评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价值和环境资源评估体制,依靠制度、规范和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比例,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1]邓锋,石吉金,姚舜禹. 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 10(05):155.

[2]黄志华. 实践科学发展观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J]. 浙江国土资源. 2008, 12(11):207.

[3]徐绍史. 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 25(01):93.

[4]包建铎. 构建机制 破解难题 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发挥机制作用提升工作水平现场交流会上的发言(摘要)[J]. 资源导刊. 2011, 9(08):84-85.

[5]改革创新善治善为 管好用好国土资源――访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J]. 国土资源. 2011, 8(06):139.

[6]孔燕燕.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努力营造良好的国土资源法制环境[J]. 西部资源. 2008, 24(03): 180.

上一篇:关于园林施工管理与养护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行为规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