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罗芬合剂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4 05:41:55

低浓度罗芬合剂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6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0.15%罗哌卡因加用0.002%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且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药物为0.15%罗哌卡因加0.002%芬太尼混合液,经微量泵持续硬膜外自控给药。以同期的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初产妇60例作对照组,产程中适当应用地西泮镇静。观察2组分娩产程、子宫收缩及母婴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痛明显减轻(P<0.05);且两组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下地自如活动;两组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阴道流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宫缩素使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加用0.002%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低浓度罗芬合剂;硬膜外镇痛;分娩

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技术已在发达国家较广泛采用,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也陆续采用且推崇临产妇离床行走和活动,建立所谓减轻运动神经阻滞、保留下肢肌张力的“可走动性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本院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液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通过观察其对分娩产程、子宫收缩及母婴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选择住院待产的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且无禁忌证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的足月妊娠、头位、单胎初产妇60例作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于产妇自然临产且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5 cm,选L2~L3 或L3~L4椎间隙穿刺行硬膜外穿刺向头方向置管,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后注入配方0.15%罗哌卡因加0.002%芬太尼3 ml实验量,观察5 min无麻醉意外再给予药液10 ml,固定导管后接微量泵。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产妇镇痛不全时有产妇或助产士按冲击键,直到镇痛满意,宫口开全停药。同期对照组应用地西泮镇静药物使用。两组待产期间均鼓励适当下床活动。待产期间密切监护孕妇脉搏、血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宫缩、产程进展和胎心率。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 用视觉模式评分VAS[1]评定,以0~10分代表无痛到疼痛难忍。0分无痛苦;1~2分,偶有轻微痛;3~4分,常有轻微痛;5~6分,偶有明显疼痛但能忍受;7~8分,常有疼痛尚可忍受;9~10分,疼痛难以忍受。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2]评分,0分无阻滞、髋关节可活动、下肢运动无障碍;1~2分为轻度阻滞;3~5分为重度阻滞。

1.3.2 记录各产程时间、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及产后1 h出血量。

1.3.3 记录分娩方式及宫缩素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软件包分析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与运动阻滞比较 两组产妇镇痛前均感疼痛[VAS评分以6~10分居多,平均(8.68±0.85)分],镇痛组镇痛后15 min疼痛明显缓解,30 min观察组均感觉镇痛良好(VAS评分平均

2.2 两组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阴道流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及宫缩素使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名产妇因疼痛剧烈不愿接受镇痛分娩强烈要求手术产使得剖宫产率达20%,略高于观察组(13.3%)。见表3。

3 讨论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术在国内外已迅速为临床所接受,其优点是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控用药,镇痛及时有效。近年来倡导低浓度局麻药和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联合镇痛,两者合用可协同增强镇痛效果,既减少局麻药用量,又减少运动阻滞,不影响产妇行走,即所谓可走动性硬膜外镇痛。提高产妇满意率且减少因恐惧分娩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的观念使得剖宫产率持续上升。

目前本院硬膜外镇痛分娩的局麻药采用0.15%罗哌卡因加用0.002%芬太尼,因罗哌卡因具有心脏毒性较低、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更趋明显以及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尤其是允许临产妇离床活动。通过两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镇痛后15 min疼痛明显缓解,30 min观察组均感觉镇痛良好,VAS评分平均

人们往往担心镇痛所用物对产程、宫缩、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物本有抑制呼吸及循环功能,可导致发生胎儿窘迫的危险。但由于药物浓度低,进入母体总量少,因此对母体、胎儿的影响甚微[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液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既不延长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及增加阴道流血量,也不影响子宫收缩及分娩方式。而且采用0.15%罗哌卡因加用0.002%芬太尼混合液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无1例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说明本剂量罗芬合剂对循环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剂量。

影响分娩的因素过去认为产力、产道和胎儿,现在新增精神、心理因素,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影响的重要性,虽然分娩是生理现象,随着独生子女产妇的增多,对于宫缩产生的疼痛害怕、焦虑以至于恐惧分娩。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降低了产妇分娩带来的疼痛,因而消除了恐惧、焦虑情绪,精神状态良好利于产程进展,使产妇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两组资料表明,对照组有3例产妇因疼痛剧烈不愿接受镇痛分娩强烈要求剖宫产。硬膜外分娩镇痛避免了因恐惧分娩疼痛而放弃自然分娩机会,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剖宫产率,对促进及提高自然分娩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刘志双,李星,柳顺锁,等.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64.

[2] 任利容,王泽华.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3):176.

[3] 孟凌新,崔使君.分娩镇痛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0,16(2):102-104.

上一篇: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