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4 05:25:18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栽培季节、栽培方法等方面内容,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蛹虫草;栽培;发菌;气生菌丝;子实体生长阶段

中图分类号 S567.35.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06-03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也被称为虫草。蛹虫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起到缓解疲劳和衰老、预防肿瘤的作用,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野生虫草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和区域中生长,因此其产量受到限制,加之人为长期采挖,导致野生虫草的数量不断减少,商场价格不断上涨。为了提高虫草产量,调节商场供求关系,增加药农收入,进行了野生虫草人工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蛹虫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场所

蛹虫草栽培场所应选择周边清洁,无污染源,通风良好,且水、电、交通方便的最佳位置。厂房应配备合理的原料室、配料室、灭菌室、菌种室、接种室、发菌室、出草室、烘干储藏室等,有利于虫草大规模化生产,使操作人员各负其职,减少或防止虫草污染,提高栽培产量。

2 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的气候条件栽培虫草,能节省大量的能源经费,有效提高虫草的经济效益。如湖南省秋、春2季栽培虫草,春季在2月至翌年的4月栽培,秋季在10―12月栽培。大面积建筑地下室、山洞,因气候冬暖夏凉,都是虫草栽培的好地方,夏季地下温度比地上温度平均低10 ℃左右,冬季地下温度比地上温度平均高10 ℃左右。如大规模虫草栽培基地通过人工气候环境调控,可以实现虫草工厂化生产。人工调控环境如安装控温设备,也可实现全年虫草栽培计划。

3 栽培方法

3.1 蛹虫草工艺流程

蛹虫草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 母种扩繁

3.5 配料装瓶与封口

大米(代料)培养基:东北大米35 g加上述45 mL液体培养基,置500 mL、12 cm高的罐头瓶内摇匀即可,瓶口采用双层带过滤片的聚丙烯塑料封口膜,并用耐高温橡皮筋扎紧。过滤片有利于瓶内外气体交换,促进了虫草子实体快速生长。大米培养基经高温124 ℃,灭菌60 min,自然、冷却、备用。如灭菌时间过短,米饭很干(未熟)难以发菌,在10 d左右,发现瓶内有大量酵母菌产生,并且菌丝渐渐萎缩不明显,导致培养基变质污染。大米与液体培养基的比例十分关键,如液体培养基太多,灭菌后易造成通气性不好,阻止菌丝向下生长,在表面形成较多的气生菌丝,严重影响了虫草的收获产量;太少不利于菌丝生长发育,并且卧放时,瓶内材料易倾向一侧,导致出草不齐,影响虫草的产量[4]。

3.6 接种培养

大米培养基接种这个环节很关键,为防止菌种和培养基不受到污染,接种操作须在工作台无菌条件下进行,一般由2个人协同完成,在操作上可达到很好的接种效果。接种液按1∶1用无菌水稀释液体菌种浓度较为理想,如稀释液体菌种浓度高,易造成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影响出草产量。接种时用移液枪操作注入,每瓶接种3~5 mL,液体菌种在培养基表面分布越均匀,发菌效果就越好。接入菌种量要适宜。如果接入的菌种过多,培养基内的水分就多,菌丝生长和出草状况不良。如果接入的菌种过少,不能够盖住培养基的表面,发菌的速度不快。总之,要接种适量的菌丝,确保其生长正常[5-6]。

3.7 菌丝体营养阶段

3.7.1 发菌。发菌在发菌室进行。发菌室要求预先消毒、遮光。前期温度保持在15~18 ℃,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要根据菌丝的生长情况对温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培养基表面布满菌丝时,要适当将温度升高(一般升高至20~22 ℃),升温的时间一般维持15~20 d,就可转入蛹虫草的出草室进行见光培养。发菌先低温可有效抑制杂菌污染,还可使菌丝生长饱满。在接种5~6 d后,及时进行观察,确定菌丝是否接种良好。判断菌丝是否生长良好的标准是观察菌丝的颜色、均匀度、杂菌斑的生长状况、闻培养基的味道。如果菌丝的颜色雪白、生长均匀、无杂菌斑、培养基无异味,则表明其生长状况良好。如发现培养基表面长满较浓密的气生菌丝,在操作处理上既耗时又麻烦,可采取培养基翻转的方法,用无菌镊子在培养基的内壁交界处旋转1圈或几圈,把整块培养基旋松成底朝上,同样可起到较好的发菌效果。

3.7.2 转色及扫菌。在扫菌之前要进行转色。转色是指在适当的光照时间及强度、培养温度等条件下,蛹虫草菌丝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一般转色时对光照的强度要求为150~250 lx,光照的时间要求为高于12 h,温度为20~22 ℃,相对湿度为75%,等黄色菌丝呈鱼鳞似的扭结状时,便可扫菌。清除培养基表面的橘黄色菌丝,这样可以遏制气生菌丝的生长而促进蛹虫草菌的生长。扫菌这个环节操作十分关键,在处理上必不可少,是提高蛹虫草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3.7.3 催芽。催芽的目的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的生长,保证除草均匀且出草速度快,同时还能够遏制气生菌丝的生长。催芽的关键措施是控制温度。为了确保催芽的顺利进行,要保证白天和晚上有10 ℃左右的温度差,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0~22 ℃,晚上的温度控制在10~12 ℃。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将晚上的温度降低到10~12 ℃,也要尽量保证温度低于15 ℃。催芽的时间一般为7~14 d。催芽后恢复正常培养温度20~22 ℃,出草初期出草室的湿度保持在8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如使用普通聚丙烯塑料封口膜,用75%酒精消毒牙签在膜上戳3~7个小孔,加大湿度至90%左右,每天早、中、晚通风3次,通风时间为30 min,每天进行12 h以上光照培养[7]。

3.8 子实体生长阶段

出草是小米粒逐渐长成成熟草的过程,这个阶段管理得当,能够确保蛹虫草的质量。此阶段应该进行通风透气,确保空气新鲜,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 ℃,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光照强度220~300 lx。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温度不能超过26 ℃,湿度不能过大。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小,会造成气生菌丝生长过多,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同时还会导致培养基的水分含量下降,不利于生产。由于蛹虫草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在子实体形成后,应根据生长情况,注意调整培养瓶与光源的相对方向,或调整室内光源方向,以保证子实体良好的生长形态,提高蛹虫草的产量[8]。

3.9 采收加工

从蛹虫草接种到子实体生长成熟需45~60 d,当子实体高度达到5 cm以上,长成上粗下细的棒状且表面出现粒状粉末时,表明子实体已经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用长柄镊子或自制带弯头锋利的小铲,把子实体从基部切下,按大小质量分好等级,置于40 ℃以下干燥箱中烘干或晾干,并及时包装密封。短期保存置阴凉干燥处,长期保存可置低温冰柜中。子实体产品避免在阳光下曝晒,以保持产品鲜艳的橘红色。如虫草干燥不当,子实体呈深褐色或其他颜色,将导致昂贵的虫草实行降级销售。虫草的收后环节尤为重要,在处理加工上须由熟练的专技人员操作完成。

3.10 后期管理

一是二茬培养。头茬采收后,把蛹虫草继续培养,及时给培养基补充灭菌后的原始营养液(液体培养基),调整生长温度,二茬蛹虫草还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如添加原始营养液可达到头茬产量的70%以上。把二茬蛹虫草生长温度调整为17~19 ℃,适宜偏低的温度可以延长二茬蛹虫草的生长周期,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如采用小麦作为培养基代料,头茬采收后,而小麦培养基还仍然具有密度低和透气透水二大优势特性,为二茬蛹虫草继续培养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由于头茬收获经历了较长的生长期,但毕竟后期管理虫草出现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可尝试基内添加抑菌剂的措施,预防真菌和细菌的侵袭污染。二是废料利用。蛹虫草培养基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若随便丢弃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保。如培养基经过一些工艺可以酿酒,粉碎后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等。在无条件加工的情况下,直接运往农田沤制处理,可改良土壤环境,效果甚佳,可达到增收产量和提高米质的目的。目前,对虫草废料的开发研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 结语

为提高虫草产量,应经常栽培留种,无条件留种的种植户,可购买优质菌种,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待有栽培经验和制种能力时,方可进行蛹虫草的制种和留种工作。在学习留种技术时,操作者应采取严格的操作方法,对分离的菌种须进行多次的纯化菌种,才能获得蛹虫草的优良菌种。

5 参考文献

[1] 赵占春,姜新良,杨兴国,等.北虫草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5):42-43.

[2] 李楠,龚长虹,张宏.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2001(4):34-35.

[3] 王升厚,王尊生,宋玉宏.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的改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2):144-147.

[4] 潘新法.江苏蛹虫草的人工培育[J].中国食用菌,1995(2):28.

[5]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6] 高平.蛹虫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5-17.

[7] 孙广林.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6):62,64.

[8] 闫静,周祖法,袁卫东,等.蛹虫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2):40-41.

上一篇:桂林地区成年中晚熟水蜜桃管理技术 下一篇:绿色食品卷丹百合栽培与加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