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开创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新理念

时间:2022-09-14 05:10:18

破旧立新,开创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新理念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该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实验探究 教学新理念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76-01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能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灵感和情趣;设计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创新思维;实验操作则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精神。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仪器的选用,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体现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因此作为物理老师,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下面结合从教20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些做法,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物理教学工作者来关注、探讨这个问题。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它相比其他学科或本学科其他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果再通过教师创设合理情景、激化矛盾、激发探究欲望,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氛围。我在讲授《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曾借用新课标中的一篇案例中的“水中燃烧的蜡烛实验”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把一块玻璃直立于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烧杯。拉上窗帘将屋子变暗,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看去,就会看待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蜡烛真的会在水中燃烧吗?”在惊奇中我把玻璃撤掉,然后再问“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在极其自然的情境下,带领着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学生们顺利地进入本节课探究的课题。教师只有不断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有知识经验与现在所获信息发生尖锐矛盾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创造欲望,全身心投入学习实践中。因此,我认为在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可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更有利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育变革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应该更多的放在引导者的位置,在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去释放学生内心的好奇,激发灵感的火花,点亮火把,照亮道路,孔子曾说过:“授之以鱼,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则享用不尽。”科学方法的掌握,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走便捷之路,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必备的基本功。

2.1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发现问题

做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经常讲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的启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来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我先让学生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松手,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关于浮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打入河底的木桩受不受浮力?”“为什么铁钉下沉,而轮船能在海面上航行呢?”“潜水艇是如何在水中沉浮的呢?”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为自主探究提供了目标。

2.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每次实验前我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我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3 正确对待意外,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切记不可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还要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由于探究方法不同,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不一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如在学习“滑轮”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学生进行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费力,使用动滑轮有的不省力,有的省力,但不是省一半的力。这样的结论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学生实验时有滑轮的摩擦力和滑轮本身重量的影响,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实验的准确性,然后点出实验时要排除或忽略滑轮的摩擦力和动滑轮的重量的影响,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由此也学到了一种探究的方法: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

3 课外探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外实验活动的教学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那种极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引言中“装满了水的玻璃杯还能放回形针吗?”这个实验作为课外小实验,比在课堂上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更多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很多疑问第一次参与到了物理中来,从而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

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参与,在参与中解决。知道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做,还可以在家里做。不仅老师可以做,我们自己也能做。作为教师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断的探索,逐渐的完善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上一篇:海洋平台升降试验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