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从识字走向阅读过程中家长的误区

时间:2022-09-14 04:59:14

刍议幼儿从识字走向阅读过程中家长的误区

[摘要] 很多家长意识到幼儿识字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片面强调识字,而忽略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往往会走入一些幼儿识字阅读的误区。一是家长要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二是家长要明确幼儿识字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孩子自主阅读,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三是家长要因“子”施教。

[关键词] 幼儿识字 阅读 误区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识字教学方法的讨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感觉到识字教学的难度。因为从汉字的特点上看,汉字是表意文字,形声字较多,从形态上容易辨别字义,给人以视觉美感,但是缺点是字形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学习识认比较困难,难学难用。应试的压力,使很多家长及早开始让幼儿识字,以便能够应对小学入学考试,但有的家长如果过分强调识字,而忽略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往往会走入一些幼儿识字阅读的误区。

一、识字不仅仅是老师的事,重要的是家长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许多家长从2岁起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亲子园,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学习应当依靠老师的教,因此许多幼儿园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注意“教学质量”。有的家长及早给孩子上识字教学班,课后虽然也给孩子购买许多图画书,但是却更多地依赖外界教学。

从生理学上讲,孩子最佳的识字阶段是3~6岁。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根据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他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划分析字形和书写。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孩子有图案识别能力开始,就可以教他们识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Morrow和Smith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向儿童阅读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他们最终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要远远超出父母和教师所认识到的。”

幼儿对家长的亲昵和与生俱来的信任,是孩子进入识字教学的有利条件,家长经常在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孩子识字,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识字,家长的用心才是关键。

二、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自主阅读

幼儿识字的目的是什么?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会识字,就会很好地阅读,因此教育中常常重视幼儿单纯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如辨认图形、认字、拿着图片指认单个字等,这就走入了误区,即只重识字,而忽略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早期阅读的其他功能。因为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泼好动;尤其是2~4岁的孩子更是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孩子的机械记忆却较成人强,对于汉字的笔画、形状能够很快强记下来,但是如果这些字义不与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孩子即使认识很多字,可是当字联接成句时,孩子未必能够理解句意,进而影响其阅读的兴趣。家长要明确,识字最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识字逐步走向阅读,为今后自主获取知识打下基础。

从识字转向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结合幼儿识字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培养。

幼儿2~4岁,主要是机械识记,以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家长在教育时应该结合字大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进行识字阅读,如《嘟嘟熊》、《幼儿画报》等杂志。国内学者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幼儿的阅读由于识字很少,甚至不识字,他们需要成人的共同参与直接指导.常常是成人朗读、幼儿听赏。家长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提问、点拨,询问孩子对图画的理解,从而了解孩子对文字的掌握情况。当幼儿不能回答时,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要侧面引导,使幼儿在引导中逐渐找到答案,寻找到阅读的成功感。如果幼儿在听读中乱翻书页,家长不要中断阅读,而是孩子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如果孩子随意走动,家长仍然坚持朗读,观察孩子是否疲惫,是否还能回到阅读中来。

幼儿5~6岁,随着识字量逐步增多,思维逻辑性逐渐增强,家长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内容相对增多,语言精美流畅,情节集中,篇幅适当加长的故事、童话、小说等,如插图版《西游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书籍,也可以选择语言优美,带有故事情节的儿童诗,如《我给小鸡起名字》、《妹妹的红雨鞋》、《我是男子汉》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延伸幼儿的情感思索与经验。

三、方法无论多少,重要的是因“子”施教

在幼儿园、识字班接送孩子时,许多家长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家长听到别的孩子能说会道就积极请教教育方式,回到家中效仿,如果方法不奏效,就指责孩子不如某某孩子,使得幼儿丧失了阅读的自信。

1.环境法

在家中、小区附近等构建幼儿识字环境,引导幼儿轻松、自然的认读时间、空间中的汉字。如“安全出口”、“请勿吸烟”等,在认读中理解字意。缺点是随机性强,识字受环境限制。

2.游戏法

这是幼儿最喜欢的常用识字方法。通过设计一些和识字有关的游戏,如识字棋、识字转盘、找朋友等,识字的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缺点是需要家长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还要注意游戏的不断变化更新。

3.朗读法

通过日常的亲子朗读,使孩子不仅识字,而且掌握了大量的文字词汇,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对家长的语言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

4.作画法

利用孩子喜欢涂抹画画的特点,在识字、读篇的同时,让孩子把对字、句、文的理解画下来,用画笔沟通起汉字和字意。缺点是对工具、地点有要求,不能随时进行。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边做边玩中,让孩子逐渐说话,逐渐大声模仿朗读。有的孩子喜欢提问题,那么多带他到不同的环境中去,是扩大其词汇量的好方法。

在家长的教育中,要注意孩子的“反复性”,幼儿特别喜欢重复看听作品。有时幼儿昨天刚刚看过这个作品,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家长要隔几天再指导孩子阅读增强孩子的记忆。而且由于隔了几天后,孩子当时不理解的词汇,几天后再理解会给他带来新的刺激,理解作品时有新的体验。经过反复多次的阅读,幼儿渐渐熟悉作品的情节和语言,逐步提高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

家长对孩子从识字走向阅读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幼儿阶段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必将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上一篇:刍议民族预科班的管理 下一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