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乡村建设的价值及路径

时间:2022-09-14 04:58:49

国内新乡村建设的价值及路径

一、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村安定和睦、农民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难点依然在农村,当前城乡面貌形成巨大反差,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指标与城市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落后,农民素质较低,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老无所依、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的局面。新农村建设会促进农村科教文卫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加快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由此,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扩大农村市场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2]。长期以来,国家把发展重心放在城市和工业上,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但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民占据大多数、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国,农业、农村、农民在城市和工业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同时,而得到太少。农村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严重制约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对“两个趋向”的正确判断为新农村建设指出了道路。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切实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村地区建设道路、桥梁、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一方面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可以挖掘农村地区巨大的隐性市场,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由此,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可以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农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推进农村扶贫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3]。鼓励、引导涉农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让工业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加工之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资金回报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以此来吸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促进城乡人员、商品、信息、资金流通,增加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应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自上而下指导的工作方式,变为政府把握方向、农民积极参与的发展方式。让政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者,努力解决农民建设新农村而面临的问题,让农民无后顾之忧地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规范农民自治制度,用法律保障农民参与和管理村务的权利。提高法律普及率,让农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大事、难事要集体讨论,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只有让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来,才能提高其积极性,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要求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要求,改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正粮食安全。农业是农村生产力的根本体现,农业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减少农民开支,包括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高义务教育的补贴力度、扩大医疗保险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等,可以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拉动农村市场需求,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道路和桥梁,提高移动通讯的覆盖率等,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真正体验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

(四)完善法律法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让新农村建设有法可依。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主要采用行政推进和政策执行的方式来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特别是尽快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收益,减少和避免强拆强卖的现象发生。因此,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民主公正的顺利完成,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权利,避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谓的损失[4]。

作者:任学文 颜毓洁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上一篇:乡村土地产权的可行途径探索 下一篇:地方气象短信的设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