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14 03:06:43

FDI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摘 要】 加入WTO以来,FDI借以更丰富的元素形式,快速地涌入中国。就河南而言,其引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却相差悬殊。具体来说,河南省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模仿生产,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取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河南省如何更好地通过FDI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产业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文章在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利用FDI效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结合河南省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重点优势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借鉴意义的引资对策。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前 言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FDI是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引进外资的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FDI的这些好处并不是中国的每一个地区都能享受到的,在外商投资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在区域空间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化分布状态,FDI在国内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这种非均衡性的投资情况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王健,2004)。

长期以来,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河南经济计划型的发展色彩较为浓重,并不依靠外源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内生性的经济增长仍是促进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河南省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市场化进程和招商引资方面仍面临很大的困境。另外,河南的引资数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相差悬殊,与东部代表省份山东、西部代表省份四川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这三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多,而且这三个省份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改革开放以后这三个省份的差距却逐渐拉大,这其中,这三省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然而,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仅仅依靠增加引入FDI的数量而忽视东道国的环境、产业基础等因素,不一定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一、关于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FDI虽然对我国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却在地域分布中呈现出一种非均衡性的分布状态。与国内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FDI的投资分布较少。据统计,当前FDI的投资大多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FDI资本虽然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但其集中于沿海地区部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未出现较大改变。

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有些学者认为引起FDI区域分布差异化的关键性因素是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生产效率的不同。例如,Wei(1995)指出,FDI与国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Woo(1997)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TFP)有着密切关系,因为FDI的密度是经济自由度的一个重要的度量方式,即经济自由度越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就越高。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FDI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是与制度因素、投资效率以及技术水平等有密切联系。王成岐(2002)研究发现,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的强烈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FDI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那么强烈,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影响表现得非常强烈;企业间的竞争表现激烈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FDI作为这种政策的一种体现,在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春江(2006)指出,FDI在进行投资选择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间的资本利用效率的差异。他认为要消除区域间的,尤其是国内东西部地区间的投资效率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应该改善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强化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此外,部分学者从FDI对特定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来具体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李竹宁(2005)依据上海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数据,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对FDI与上海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证,结果显示:FDI存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进而证实FDI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张立芳(2008)利用协整理论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

二、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基础模型

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受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运用的方法大多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SW(索洛—斯旺)模型,该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地区发展资金的一种重要来源,可以直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建的厂房、新购置的机器设备以及新增加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经济资本存量的增加,都影响着新的资本结构的形成,还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增加。FDI等总投资资本的增加不仅会直接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会通过影响出口、就业、消费和储蓄等经济变量,进而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王兰,2004)。

为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笔者将FDI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纳入Solow-Swan生产函数,其方程变形为:

Y(t)=A(t)+?琢KD(t)+KF(t)+?茁L(t)?酌 (1)

其中Y代表区域创新能力即GDP,投入分为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可以分为外来投资和内源投资两个部分,KD代表资本存量中的内源投资,KF代表资本存量中的外国直接投资,L代表国内劳动力,t代表一定时期,A表示随时间变动的随机因素。

对上述模型两边取对数,目的是去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以及减弱异方差性的影响,如此可写为:

lnY(t)=c+?琢lnKD(t)+?茁lnKF(t)+?酌lnL(t)+u

(2)

上式中,c为方程估计的截距,系数?琢、?茁、?酌分别是KD、KF、L增长对GDP增长的估计弹性,u为统计误差。

据此分析,国内外投资、劳动力的增长与区域创新能力间呈现一种正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可以预期各种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值为正。然而,可以设想,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所造成的影响在三个省份间会有较大差异,外资对山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过河南。这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的FDI资本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其对于东部地区资本的形成以及出口的扩大所起的作用较大。

(二)数据选择

受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选取的2003—2012年十年间的存量数据主要针对山东、河南和四川,并据此来研究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所造成的影响。

1.FDI为各年度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2.国内投资采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减去该年度内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

3.各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则采用各省(市)年底从业人员总数相加的总和。另外,由于劳动力数量的单位没有处理,所以数据较大,估计结果可能也较大,在此为了说明内资和外资的差异,该项的影响不再考虑,其中的数据也有很大的不科学性。回归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均根据《山东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和《四川统计年鉴》的各年相关数据整理和计算而得。

(三)回归结果

利用相关软件分别对山东、河南和四川进行最小二乘法(OLS)样本回归估计,结果见表1—表3。其中X1=lnKD、X2=lnKF、X3=lnL。

(四)结果分析

由上述回归结果(表1—表3)可以看出,在2003—2012年间,山东、河南以及四川三省的R2值均在0.96以上,F值均在0.0000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表明三个模型都具有比较显著的统计意义,基本上可以解释GDP变化的96%以上的比例。由此说明,三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同国内外资本以及劳动力增长率之间都存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国内的经济增长仍是以“外延式扩张”方式为主,即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各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引起的。

在这期间,对山东省而言,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29617,说明FDI对该省GDP的增长具有相对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T检验结果也表明具有显著 性。对于河南省来说,尽管LnKF的弹性系数值(0.042044)为正,但即使是在0.0087的水平上仍缺乏显著性。这说明,FDI对河南的GDP增长具有不显著的正性影响。

此外,2003—2012年间,山东的KD、KF和L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74%、18.64%、1.40%;而河南的KD、KF和L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61%、13.4%、1.72%;四川的KD、KF和L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23%、14.6%、1.62%。据此可以计算得出三省份GDP年均增长率的估计值及各因素间的边际贡献率(劳动力因素只作为参考,由于数据的问题,导致结果有误差,但可以说明相对差距):

1.山东省:

Y=0.513×25.74+0.296×18.64+2.954×1.4≈13.2+5.52+4.1=22.82

其中:DK、FK的贡献分别为:

DK/GDP=0.513×25.74/22.82≈57.86%

FK/GDP=0.296×18.64/22.82≈24.18%

2.河南省:

Y=0.711×18.61+0.042×13.4+0.262×1.72≈13.23+0.56+0.45=14.24

其中:KD、KF的贡献分别为:

DK/GDP=0.711×18.61/14.24≈92.92%

FK/GDP=0.042×13.4/14.24≈3.95%

3.四川省:

Y=0.888×20.23+0.053×14.6+0.289×1.62≈17.96+0.77+0.47=19.20

其中:KD、KF的贡献分别为:

DK/GDP=0.888×20.23/19.20≈93.56%

FK/GDP=0.053×14.6/19.20≈4.03%

由上面计算可知,山东省GDP的估计增长率为22.82%,河南省为14.24%,四川省为19.20%。在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诸多生产性要素中,国内资本因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了其他生产性因素。而就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言,山东省的外资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36.01%,远远超过了河南省的3.93%。四川省与河南省相比,虽然领先,但差别并不大。由此推算,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区域差异很大一部分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地区差异引起的。

三、提升FDI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有效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作用

FDI在进行区域投资时一般考虑三个方面,即效率方面的优势、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市场方面的优势。此外,在吸引外资上,不同的项目和行业对区位的选择模式不尽相同,相异的区位间也有各自的特色性优势,这些差异化的选择性优势对不同的行业有着程度各异的吸引力。因此,各行业在进行区位选择的同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产业定位(李志华,2005)。

近年来,FDI的资本投入正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优势选择也由寻求效率方面的优势向寻求资源方面的优势转变,更向寻求市场方面的优势过渡。于河南而言,人口众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符合当前FDI投资转移的方向性选择。此外,河南省内的资源、能源比较丰富。在交通方面,目前河南的高速公路位居全国第一,贯穿全国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因此,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辐射,河南可以主动承接,并选择性地吸收由东部扩散而来的一些优势型的发展产业(如农业、食品业等)方面的项目来河南省落户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这对加快河南省工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区位优势上看,河南虽然地处中原,但基础性的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其中,郑州作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道路以及航空港方面的交通非常便捷,可以更好地吸引外商来豫进行投资。

(二)改善整体的投资环境

首先要特别考虑配套设施的问题。于外商而言,其在进行外部投资时比较倾向于选择区域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对河南省来说,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河南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硬伤。相比发达地区,河南在该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河南省政府应注意加快进行省内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还要提升外来投资者的待遇,给予外来投资者以方便之门,从而引进资金和新项目,并积极提升对外商投资资本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的产业效益。

其次利用区域间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外资。河南省内产业的区域聚集力较弱,企业间关联程度差,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发展链条。政府要积极引导省内产业链的发展,为河南的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河南省内应加强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专业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推销自身品牌,树立国际化形象。发展骨干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与衍生型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协作链条。应该针对开发区间的特点走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建造现代化的产业集群网络,产业间要分工协作、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扩大改善省内的融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对外金融窗口,形成内外部资金流通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省内经济的大发展。

(三)突出重点行业的引资

首先使农业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河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生态农业”过程中,由于没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招商项目,使得河南省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与沿海省份形成较大的反差。河南省新郑市在农业利用外资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全省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结合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筛选一批优势农业项目或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专业性和经常性的招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提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的重要保障。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增加农民收入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许多省、市利用我国“入世”后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把利用外资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河南服务业对外开放应以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为目标,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为重点,以引进“智力”为突破口,以利用外资引进人才、扩大交流为手段,优化环境、简化手续、打破垄断。加快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开放,积极推动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教育等行业利用外资和开展合作交流,引进人才,引进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引智”带动“引资”,使“引智”与“引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最后是把基础设施作为利用外资重点行业。近几年,河南省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十五”期间完成700亿元的投资,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高速公路建设有国际金融组织资金、国内银行贷款、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却一直空白。公路建设有着较大的利用外资空间,精选好的合作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选择有实力的合作对象,树立“双赢”的合资理念,公路建设利用外资一定能成为热点。

(四)利用区域间的辐射带动作用

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心城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是市场赖以生存的依托中心,市场经济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城区经济。就此而言,中心城区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就河南省来说,要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就要大力发展省会地区,即郑州市的经济。其中郑东新区的发展牵动着郑州市的发展,河南应利用区域间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郑东新区为中心的,带动郑州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它是当前推动省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此外,新区内高标准的发展目标为省内吸引了很多投资,也开启了省内吸引FDI资本发展的新篇章。

中部六省之间积极合作,发挥区域间的联动作用,打造中原经济圈。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构建中原经济发展圈,优化中部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河南省以及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是中部农业大省,其作为中原经济圈的一份子,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于转移剩余劳动力、刺激就业、防止盲目的人口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也有一定的作用。从地理位置看,中原经济区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心,不管是商品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还是周边的生产要素向中部地区的聚集,中原经济区都具备比其他城市群更优越的位置,其人口、产业、城市集聚的程度都比其他中部的城市群要高得多。从城市功能上说,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产业基础较好,如洛阳的制造业、郑州的交通优势、平顶山的煤炭工业等,各有特点又互相补充。

但是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存在着区域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发挥中原9个城市的各自优势来吸引外资对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中原的崛起,必须依赖中原经济区这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来引领和带动,而依靠外资来带动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个捷径。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健.FDI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张媛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

[3] 王兰.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J].企业经济,2004(9).

[4] 李志华,王连伟.FDI与我国国内投资相关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1).

[5] 郭飞.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6).

上一篇: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 下一篇: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会计理念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