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也动人——创味芮士波

时间:2022-09-14 02:57:00

芮士波:

1978年生,2005年入行,在开小龙虾店的同时,努力学习厨艺,很快成为烹饪小龙虾的高手。

对舌尖有感觉的他,不断创新小龙虾口味,给食客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目前,他成功地在上海开出四家“虾满堂”,以小龙虾和大闸蟹为主打产品。他在浙江嘉兴开出三家连锁店,并将在老家盱眙开一家平价龙虾店,以回报生他、养他的那块热土。

家亮兄常给我一个出其不意,按小朋友们的说法是“惊艳”。那是壬辰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他的朋友开车到我家弄堂口,接我上车,绝尘而去,从中环上去,到外环下来,没开多远,睁眼一看,已到了都市路。哎呀,已经到了莘庄了,真是吓一跳。更吓人的是,车在一家名叫“虾满堂”的餐厅门口停下。“吃什么?”尽管家亮已为我打开车门,潇洒地一挥手:“请!”我还是迟迟不敢下车。

“吃小龙虾,加大闸蟹!”家亮胸有成竹地回答。我还是一头雾水。

小龙虾VS大闸蟹

这些年小龙虾风头出尽,盱眙也成了举世闻名的小龙虾之乡。从2001年开始,一年一届的“龙虾节”将这个小东西打出一片天地,居然成了盱眙县、淮安市,乃至江苏省的一张名片,开创了“龙虾经济”,多少上海的白领在小龙虾面前竞折腰。我对此学名为“克氏原螯虾”的小龙虾还是敬而远之,浅尝辄止,每年只吃最好的龙虾不超过10个。而大闸蟹是何等佼佼之尤物。两者在一家店里出售,反差是够大的。

店里人不少,还有两条硕大的狗趴在地上,令人有点忐忑。不过,他们告诉我,这两条狗个头大,但很听话,主人一发声音,就立刻趴下。故趴在那里,一点事都没有。那么主人呢?一声咳嗽,主人出来了,绝非肥头大耳之辈,而是精干一汉子,似有武功在身。家亮说,主人姓芮,原来是做警察的,怪不得!

半路出家

老板芮士波,1978年出生在盱眙,长大后到南京当治安警察。2005年听朋友讲,上海人喜食小龙虾,他考虑再三,决定闯一闯,遂辞职来上海开小龙虾店。砸了公务员的铁饭碗,来做不一定靠得住的小老板,家里父母亲、老婆全反对。那一年,芮士波虚岁才28岁。所以,他见我第一句话便是:“老师,我是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不打紧,问题是“出家”以后干什么?怎么干?芮士波说,店开了,厨师小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作为盱眙人,小龙虾当然是家常便饭,常吃常尝,但要自己来做小龙虾,他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小马告诉他,小龙虾首先要产地好,然后是品质好,要清水饲养,干净,肉饱满,黄足。盱眙是小龙虾的集散地,他主要从启东、海门进货。从4月中旬起上市到8月落市。这么多的虾,做什么口味呢?芮士波不用大路的十三香、麻辣、蒜蓉等口味,而是啤酒、黄焖、金牌黄金、金汤极品等口味,食客近悦远来,脍炙人口。

小龙虾卖得俏,终要落令,芮士波想要再做一样好东西,他想到了大闸蟹。凭着在南京当警察的信息,知道南京附近高淳湖的大闸蟹很好,阳澄湖有些“汰浴蟹”,其实就是高淳湖里的蟹。与众不同的是,士波的大闸蟹非蒸非煮,而是像小龙虾一样的烧,一样的调料。小龙虾有什么味,大闸蟹都有。

2007年,“虾满堂”一下子在闵行区开了两家,一家在龙茗路,一家在都市路。

老板也动人

这以后,大家都很忙,虾满堂似乎没了消息,偶尔在《人气美食》上看到它,但详情不知。前几天,突然接到芮士波一个电话:“老法师吗?我光头(芮的绰号)呀!中午有空吗?到华池路看看。”

难得一见,不好拒绝,随他来到了华池路。店堂里小男生小女生在忙着,准备午市的吃食。一进包房,家亮兄和另一位朋友明清老师已坐在那里。士波吩咐了几句,冷菜就上桌了。那是黄瓜(片)拌(黑)木耳。恰到好处的醋,让舌头一阵振奋。接着是炒面筋,鲜香烫一步到位。随后上来的是小龙虾,那是黄焖龙虾,以黄咖喱为调料;啤酒龙虾,啤酒去腥增香;还有清蒸龙虾,真佩服他,小龙虾清蒸,胆子太大,但是用了荷叶、薄荷,味道果然淡雅、清香。

见我赞不绝口,明清老师说:“其实芮士波的厨艺更好。每一个新品种,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但是,芮士波同我谈的并不是上海的“虾满堂”。在上海风风光光的时候,他想起了生他养他的老家盱眙。自从第一届龙虾节开幕以来,龙虾经济使这个洪泽湖岸边的小县一下子世界闻名。但在盱眙反而吃不到平价龙虾,真要吃龙虾,人均都要200元以上。在生活指数不高的盱眙,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这不啻是天价。芮士波准备到盱眙开一家平价龙虾店,将上海模式移至盱眙。这也许是一着好棋,也可能是一着险棋。但善于“吃”龙虾、“吃”螃蟹的芮士波是不怕这样的挑战的。士波征求我的意见,仔细考虑之后,我表示有条件地赞同他的计划,但想去当地看一看,也许可以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芮士波说:“好,下周我正好回家看一看,请老师陪我‘战高温’,一起去看看,顺便请老师尝尝人均200元的龙虾。”

见我一时无语,芮士波小心地问:“老师在想什么?”我说:“只要在厨行,老板也动人!”

上一篇:生命之树常绿 下一篇:穴位敷贴的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