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中之珍猴头菇

时间:2022-09-14 01:54:19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猴菌”,土名叫“猴头”,属担子菌纲,为一种极其珍贵的菌类食品,它与飞龙、犴鼻、熊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山珍”。

传说,远古时,有一对古猿相依为命,一日公猿突然病死在树下,母猿悲痛欲绝,蹲在另一树下望而不食,不久也死去。后来,在这两棵树上相对长出两个猴头来。所以,采菇人如在树上发现一个猴头,必然会在不远地方的树干上找到另一个猴头来。

猴头菇生长于18 ℃~20 ℃的密林深处,多生在栎、胡桃、山毛榉、柞树等阔叶树的树干枯死部位或朽木上,相对而生。猴头菇有两种,一种是生长在柞树枯死腐朽木或活立木死枝丫及树干裂疤处,因其形状如猿猴头,故称“猴头”;另一种是生长在柞树、黑桦、白桦等枯死腐朽木的珊瑚状猴头,其形酷似珊瑚。野生猴头菇数量极少,在茫茫的林海中,平均每公顷只能采到1、2个。个体大小不等,少则几百g,多则数kg。1990年,湖北省保康县曾采到一个50 000 g多的特大猴头。

猴头菇肉质肥厚,皮外生有棕黄色细茸,形状极似猴头毛发。茎部狭窄,子实体膨大,鲜嫩时白色,成熟后为淡褐色,满身长满长长的针状肉刺。由于猴头相对而生,故又叫“对脸菇”、“阴阳菇”。珊瑚状猴头菇由基部生出若干主枝,主枝上又生出许多小枝,小枝上长满肉质长刺下垂。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已有人工栽培。

我国医书记载,猴头菇性平味甘,有扶正固本作用,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益气补心、化瘀养肝、补血益神及降血脂、降血糖等功能,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

经科学分析,猴头菇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酶、胡萝卜素、维生素PP、维生素B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猴头菇含有17种氨基酸。由于它的蛋白质含量高(126.3 %),脂肪含量低(4.2 %),故营养学家称它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难怪古人曰:“山中猴头,海味燕窝。”

近年来,医学界把猴头菇列为抗癌食物和药物,发现猴头菇中含有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类物质,能使人体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专家发现,猴头菇不同于一般的抗癌药物,不是直接抑制或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提高机体抑制癌症的能力,加强抗癌作用。

猴头菇肉嫩无渣,色、香、味俱佳,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可荤可素,能咸能甜。猴头菇的蒂部略带苦味,加工时要把它去除掉。干制的猴头菇须经过胀发方可食用,胀发的方法是:首先用水浸泡(春、夏、秋3季用温水泡,冬季用开水泡),泡软浸透后,用清水洗净,沥去水分,放入烧开水的砂锅内烧煮。待煮成泡沫状时取出,另换水烧开,加入少量石灰块和食碱,用棒搅匀,再将猴头放入,煮至体质软嫩、掐如凉粉时,用清水洗净,除去灰质和碱分,再用开水稍煮一下,用清水细心地洗好,保持猴头菇的原型即成。

猴头菇的食用方法很多,冬天时,与鸡汤、猪肉、葱姜加少许猪油,上笼蒸约1小时即可食用,滋补养心;与银耳加冰糖用文火炖半个小时,临睡前食用,对气管、食道及平滑肌组织疾病患者有保健作用,并能起到安眠、平喘、增加细胞活力和抵抗力的作用;猴头150 g与当年鸡(500 g左右)煮汤吃,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猴头60 g切薄片,加水煮汤,稍加黄酒服,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病症。猴头菇还可烹调名肴佳馔,如“扒蹄膀猴头”、“白扒猴头”、“三鲜猴头”、“麻辣猴头”、“猴头焐蹄筋”、“扒金钱猴头”等,脆嫩清香,鲜美无比。

烹调猴头菇不要放花椒、茴香、桂皮等调料,以免变色、串味。

贮存猴头菇可以采用干贮法和盐渍保鲜法。干贮法是在天寒的情况下,将鲜菇放置在阳光下,直接晒干;阴雨天,可用棚架晾干或用文火烘干。干后密封在食品袋内,以防受潮霉变虫蛀,降低食用价值;盐渍保鲜法是:收猴头菇放入盐开水中煮沸5分钟(忌用铁锅煮),捞出后,沥去水分,放到陶瓷罐中,1层猴头菇1层盐的码放,盐的重量为猴头菇的25 %~30 %,再加饱和食盐水浸泡,上面加盖、加压,使菇完全浸泡在盐水中,每隔10天倒翻1次。食用时,用清水脱盐后再烹饪。采用干贮和盐渍保鲜的猴头菇,品质降低,口味较差。

上一篇:武夷山品茶 下一篇:品茗赏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