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养老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4 12:52:36

中国城市养老模式探讨

摘要: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人口大国里,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将供养老人的年轻一代比例缩小,致使单纯的家庭养老已出现很多弊端,而完全的社会化养老又尚未达到经济和社会的成熟条件。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照顾相辅助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呼之欲出。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区照顾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58-01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6.96%,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已达到11%。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同样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又有所不同。首先,是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所造成的,在相同比例的情况下,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更多、数量更大、增长速度也更快。同时,计划生育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养老问题雪上加霜。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处于不富足的阶段。还有就是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和完善。基于上述情况,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养老模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当前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养老方式基本分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两种类型,我国城市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属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这种方式有着其他养老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习俗;满足了老人对亲情的需要;养老成本相对较低且环境熟悉、照顾到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注意市场积极体制的逐步建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家庭结构的演变等原因,独生子女的压力越来越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减弱。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的贯彻实施,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家庭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化,逐步形成了4-2-1的家庭结构,正向着x-4-2-1家庭迈进。如此,一对年轻的夫妇要承担的不仅是双方父母的抚养,更要承担原属父辈的养老责任和义务,压力不可谓不沉重。2、社会变迁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养老。尽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重,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同样的比例,人数却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多。所以,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很多,就业压力很大。即使就了业也要为保住岗位每天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老人。老年人需要精神安慰和支持,需要社会和家庭为其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无法经常跟子女交流,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老年人备感生活孤单寂寞。3、伦理道德观念淡化,导致老年人在家中遭冷遇、歧视、虐待甚至遗弃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新的伦理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淡化甚至沦丧。山东省阜阳市颍东区乌江镇周圩村一男子王某,常因一些琐事打骂年近80岁的老母亲。一次,老人被打后,为避免再遭儿子拳脚相待,竟躲进猪圈两天偷生。(二)城市养老机构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单就机构本身而言,一般养老院多是政府公办,深处郊区,交通不便。服务对象多为孤寡老人,所以基础设施和服务都不是令人满意,还多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条件好的费用极高的,官僚化严重,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要求。而民办的养老机构更是由于资金方面等原因力不从心,濒临破产。就中国的传统养老观念而言,孝乃敬老、爱老、养老。儿孙承欢膝下乃是所有老人的最大幸福,也是子女最基本的孝道。如果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一周甚至一个月去探望一下,心中总是会有愧疚,而老人自己也对养老院相当的排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从西方引进的机构养老的模式一直没能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本国特色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区照顾。所谓“家庭养老+社区照顾”从字面上看,就是老年人在家养老的同时接受社区工作人员的照顾。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又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是他们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照顾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人。主要包括老人日间护理、医疗保健中心、家务服务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等。(一)存在的问题。1、由自身发展不足引起的。首先,资金来源单一,多靠政府民政部门的拨款,虽然这些资金对社区养老的启动和提供服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从服务的质量方面看就显得杯水车薪了。而且,各地政府的财力不同,导致养老机构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2、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看,首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对于此种非营利组织也没有扶持的法律法规,政府过多的介入到社区养老机构的运作当中,给予了过多的干预和管理。其次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使居民认识到社区照顾的好处及其对中国在老龄化的时期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二)对于“家庭养老+社区照顾”模式发展的建议。1、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应加快老年人权益和老年社区建设的立法,对其作出长期的计划;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设施用地优惠,医疗设施收费优惠等,可以针对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制定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使其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对于相关的养老保险和退休金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2、在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社区老年服务失业投入的同时,应当探索开发社区的新途径,让更多的社团组织和自治组织介入社区,在社区事务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由政府部门包揽一切的局面,形成多种力量和多种组织并存的社区格局,通过多元互动和相互竞争,推动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3、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要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上一篇:关于对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手机语音录制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