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时间:2022-09-14 12:21:44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几个着眼点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改革路径与着力点的选择始终都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出新目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早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之前就有消息说,总书记将在这次论坛上对改革开放30年进行回顾和总结。果然,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__年年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演讲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的这番讲话被视为“一次鲜明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信息传递”,也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定下基调。

一、深刻认识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首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这20个字,是总书记从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则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走过的道路中诸多宝贵经验的升华。

与时俱进的核心是解放思想,而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经验和收获。前两次解放思想我们冲破了两个“凡是”和“姓社姓资”之争,第三次解放思想首先就要突破对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认识的局限。要认识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改革路径与着力点的选择始终都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出新目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广东省委书记已经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如果现在的广东不能‘特’,缺少‘特’,那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在重庆市委书记看来,种种难题之中,改变干部们的观念显然更为重要。“重在破除干部保守思想”已成为重庆市此轮解放思想的主要着力点。

发展道路的重点己经落到科学发展观这个核心土,而发展模式的的成果则要体现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对改革开放30年最有实践价值的纪念方式,也是“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深刻认识对外的互利共赢和对内的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核心所在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潮流,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区域一体化,这也使得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外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

20__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签署,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首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此前的3月31日,总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国一直是次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并就下一阶段合作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和倡议。此外,东盟与中国“10+1”合作机制、“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正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及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把互利共赢的理念放在国内,那就是要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和区域共赢,就是要从过去的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中央早在20__年就首次打破省级行政区划,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的区域规划。20__年8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有关专家预测,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将是未来几年国家的发展大势,也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目前,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各大区域之间的合作日趋密切,相互之间的种种“壁垒”正在被打破,如天津滨海新区提出要“不断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浦东新区开始了先行先试政策“普惠”长三角的探索等。与此同时,各省之间的合作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一轮新的高潮。今年2月17日,由广东省委书记率领的广东党政代表团飞抵上海开展了为期5天的沪苏浙考察活动,开启了南、北两大经济引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4月7-9日,由重庆市市长工鸿举率领的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主要考察广东高新技术和金融业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在双方交流会上表示,粤渝两地互补性强,双方都要善于扬长避短,促进两地合作再上新台阶。云南省与深圳市日前正式签署昆明深圳工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滇深合作进入实质性、深层次发展阶段。4月15日,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率领的江西省学习考察团来到上海,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西省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水平等向上海“老大哥”真心请教。

目前,中外学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地方政府之间充满竞争的多头并进格局。在东南沿海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相继成为国策,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一个多头并进的格局,一大批二三线省市也趁势推出了次区域发展战略,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三、深刻认识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性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重中之重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

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__年9月15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有关专家指出,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积极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之中。“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有关专家指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重大理论的提出,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内政与外交方针的完美结合,可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成果”。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最深刻的变化在人,是在“人”的理念上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改革内容主要是以物质层面为主,而未来的前进方向必将启动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改革。对外,我们推崇“和谐世界”;对内,则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把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贯穿今后工作的一条“红线”。

近年来,中央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改革措施,各地也都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改善民生。20__年,江苏省将投入280亿支援三农建设,河北省要拿出101.9亿元资金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20__年纠风工作的重点也锁定“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下一阶段,中央将着力解决涉农负担、教育收费、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内容。实现以公共服务建设为重点的政府转型,不断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保障公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应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推进的工作。

上一篇:微型燃气轮机走向商业化 下一篇:论改革开放30年建筑设计